现代生活中几乎没有一个孩子可以避开各种传媒的影响,尤其是电视,在大人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孩子就已经感受到了电视的魅力,那五光十色飞速变换的图像和声音对孩子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于是,一个令众多父母头疼的问题出现了:宝宝迷恋上了电视。
宝宝行为案例
吃晚饭了,明明兴冲冲地跑到饭桌旁,“快、快、我要吃饭……”妈妈看看表,快8点了,孩子是饿了。明明很快地吃饭,看样子,真的饿得不行了。明明吃完了饭,马上到客厅里,打开电视,电视里正放着《“还珠格格”》。
“明明,这个电视剧已经播了三遍了,你怎么还没完没了的看啊!”妈妈其实早就明白明明吃饭时为什么那么心不在焉了。“我喜欢小燕子嘛,我就是爱看……”明明还把电视的声音放大了。
专家指导
不让孩子看电视显然是不现实的,正确引导孩子收看电视,使电视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才可能真正地解决问题的根本。
(1)如果没人看或没有你喜欢看的节目,关掉电视。
(3)定期抽出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看电视,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一项最新调查研究表明,家长和孩子经常在一起看电视可以大大减少电视暴力镜头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4)要留意孩子看电视时的表情,看看孩子有没有害怕、崇拜、兴奋或生气的迹象。一旦感到孩子对电视内容的反应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就需要立即与孩子讨论,把电视对孩子的不良心理影响消灭在萌芽状态。
(5)利用电视节目和孩子展开讨论,鼓励孩子就节目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孩子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还能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缩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6)先过滤电视节目内容。父母必须先看几遍孩子喜欢看的每一个电视节目,千万不要太武断地认为卡通就一定是孩子喜欢、适合看的。有些外国的卡通节目太过于暴力,或剧情过于荒诞,都不适合幼儿观看。因此,替孩子选择电视节目时,必须了解孩子所看的节目内容。
(7)只让孩子看婴幼儿节目或教育节目。首先可以让孩子们看一些专门的婴幼儿节目或教育节目,但是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半小时。如果内容不涉及暴力,你也可以让孩子看一些漫画,但是一定要选择那些为孩子喜欢的、可以刺激他想像力的、或者是能够感动人的漫画。
粗暴地关上电视不让孩子看当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可以寻找一些活动来取代看电视,如做一些活动、游戏、让孩子看一些课外读物等。
知识导读
■过多地接触电视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件好事,沉迷于电视会给成长中的孩子带来很多伤害
[多看电视会使孩子大脑变笨]孩子很小就看电视会使视觉能力和大脑细胞都受到永久性的损伤。这类损伤同时是结构性和化学性的伤损,受伤的细胞在结构上和化学反应上的变化无疑影响了孩子的正常脑功能发育。
[幼儿不能清晰地思考,也不能作建设性的想象]电视影像对幼儿只有单方向的沟通,在孩子的脑中会留下一些不受处理的图像,长久地在脑中徘徊,这些图像通常都是一些悲剧或暴力行为。
[孩子心理伤害严重]心理学家认为多看电视会使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受到压制,许多老师报告一些常看电视的孩子们看不懂没有图的故事,纽约银行街教育书院的智能提升专家古垠认为电视枯萎了孩子在自己脑中制造图像的能力。
[孩子持之以恒的能力也因多看电视而大受破坏]他们习惯在电视上看到每一件难以处理的事都在30分钟或1小时内得到解决,因此他们受不了一些较难学的事物,不愿意做需要他们长期专心完成的工作,遇到一个小困难便马上想放弃所做之事。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沉迷电视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减少看电视的时间,首先要帮孩子丰富他的活动内容,除了看电视以外,要为他提供更多的娱乐选择,比如和邻居的小朋友玩,外出进行体育锻炼,和家人一起做游戏等。电视对于孩子,只是提供知识、信息和娱乐的一种工具。
[父母做个好榜样]对于定好的时间表,大人要做出表率,看完电视后最好马上离开电视机,做其他的事情。如果看完电视后,还靠在沙发上懒得动,毫无意义地拿着遥控器把频道换来换去,时间就都浪费掉了。
[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通过和孩子商议的方法帮助孩子选择看电视的时间和内容。通常在进行看电视的时间安排上有这样几个法则:优先安排户外活动、预留出足够的时间做其他的重要的事情。
[从事看电视以外的休闲活动]父母可以带孩子从事其他的活动,引导孩子朝着多方面发展。可以规定让孩子看1小时的电视,另外1小时阅读书籍或画画,2小时从事户外运动。3岁以下宝宝的发展特质主要是以感觉、动作为主,建议爸爸妈妈要多带着家中的小宝贝从事户外活动,例如郊游、踏青等,从大自然中学习知识。另外,也可以跟宝宝一起玩掏沙子、堆城堡等游戏,这样不但能激发宝宝的创造力,分散孩子在电视上的注意力,也能让宝宝的感觉和动作得到协调发展。
[在家中创作]爸爸妈妈可以买一些色彩鲜艳的积木,教自己的宝宝堆出高高的城门、漂亮的房子;或者让宝宝拿起彩笔涂涂抹抹,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纸上彩色世界。让孩子在家中除了看电视之外,还有其他种类的休闲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