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膳食合理,避免孩子贪吃

膳食合理,避免孩子贪吃

时间:2023-08-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贪吃”在医学上被称为食欲亢进,指孩子食量大大超过正常同龄婴幼儿。乐乐今年4岁零5个月,他比较贪吃。对生理性因素导致者,要向孩子讲明“贪食”对身体的危害,鼓励孩子节食和增加体力活动。一些降低食欲或肥胖症的药物会给小儿带来不良影响,应尽量避免使用。孩子受挫折后以食物作为发泄物。

膳食合理,避免孩子贪吃

“贪吃”在医学上被称为食欲亢进,指孩子食量大大超过正常同龄婴幼儿。此类孩子多喜食油腻、甘甜食物,且多不喜欢运动。由于长期摄入的食物大于消耗,机体便会将代谢后剩余的能量转为脂肪贮积,导致身体肥胖。

宝宝行为案例

乐乐今年4岁零5个月,他比较贪吃。从7个月开始,一见人家吃东西就会在旁边看着,目不转睛的,虽然没流口水,但已经明显感觉到他的馋劲。现在更离谱,如果你把他要吃的东西拿开,他居然大叫甚至大哭。妈妈为此教训了他很多次,虽然家里的老人总认为能吃是福。但是,肥胖也会诱发多种疾病。

专家指导

■对贪吃的宝宝,父母可采取以下方法

[纤维]无论可溶性纤维还是非水溶性纤维都有助于减肥。非水溶性纤维所含的卡路里比较低。富含非水溶性纤维的食物包括高纤维谷类、全麦面包、麦麸以及水果和蔬菜;可溶性纤维则有利于使人体更长时间保持饱腹的状态。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物包括草莓、苹果、梨、麦片以及豆类等。

[多汁食物]富含水分的水果和蔬菜很容易会使你吃饱,可以试试西瓜、生菜、西红柿、黄瓜、蘑菇、柚子和哈密瓜。

[瘦纤蛋白质]蛋白质有利于加速新陈代谢,要确保每餐都要摄入一些瘦纤蛋白质。可选的食物包括:鸡胸肉、罐装金枪鱼、虾、低脂牛奶、豆腐、瘦肉等。

[将食物分成小份]如果你面前只有一小份食物,你永远也没有机会多吃。

[在满足孩子吃的同时,更要因利势导地教育]比如,他刚刚吃完午饭却又要吃糖,你可以问他糖是什么味道的?你知道糖是由什么制的?这样可分散他对吃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糖的由来上去;你还可以讲一些贪吃的小故事来教育他。总之,要在不知不觉中转移他的思想重点,孩子的可塑性是极大的。一段时间后,他会有很大的改变。

知识导读

对因“贪食”使体态过于肥胖的小儿,家长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一下,看是否由病理性因素所致。对生理性因素导致者,要向孩子讲明“贪食”对身体的危害,鼓励孩子节食和增加体力活动。需要治疗者要严格控制产能量的糖类(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摄入;根据肥胖程度不同,能量可比同龄儿减少30%~50%。控制脂肪的摄入也很重要,但因小儿正处在生长期,蛋白质的控制不宜过严。开始时,饥饿感可能过重,可以多吃些蔬菜或诱使小儿慢食慢饮,引起胃内食物对食欲的反馈抑制作用。一些降低食欲或肥胖症的药物会给小儿带来不良影响,应尽量避免使用。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贪吃

父母溺爱孩子,往往以食物作为表现形式。由于过分珍爱孩子,父母经常为孩子提供过多的食物。而孩子在被动地吃的过程中,会获得被疼爱的心理满足,由此可产生对食物的更大需求,从而强化了孩子的多食心理。

其次,家长常以食物作为奖品,时间一长,婴幼儿每有进步,便会主动提出吃的要求。

再次,许多父母对食物的作用有偏见,认为只有多吃,才能身体好,因而软硬兼施,迫使孩子多吃东西。这样,就会使孩子形成“多吃——强壮”、“多吃——好汉”的错误认识。婴幼儿的生理需求是多方面的。与满足其他要求相比,对食物的需求具有容易满足、易于操纵的特点。

孩子受挫折后以食物作为发泄物。婴幼儿受挫折后,往往不会把攻击的矛头直接指向构成挫折的事物,而是寻找其他发泄途径。由于食物是婴幼儿最容易得到的东西,多吃东西不会被阻拦,因此婴幼儿常以多食来发泄心中的不满。还有一种表现是以获取食物来作为自我防卫手段。如父母不准婴幼儿玩水、玩火、单独外出,或强迫他做作业,婴幼儿在接受这些要求时,往往提出要某些食物作交换条件,而父母又最容易答应。孩子在获得食物后,心理上会有所平衡。

可见,避免孩子贪吃,父母是关键。为避免婴幼儿因多食带来的身心影响,父母们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尽量满足婴幼儿高层次的需求]父母应创造条件,让婴幼儿生活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要多和婴幼儿进行情感交流,丰富婴幼儿的精神生活,以避免婴幼儿产生用食物来代替其他需求的心理。

[掌握婴幼儿贪吃行为的真实情况]当发现婴幼儿饭量突然增大或零食需求增加时,要了解孩子是否遇到挫折,并针对其真实意图加以开导,以防孩子形成间接攻击心理和不正常的自我防卫心理。

[不要强迫孩子多吃]父母对食物的作用要有正确的认识,疼爱孩子不一定非要通过给予食物来体现,多买一些书或玩具也许会更有意义。

[发现孩子有贪吃行为]除应做到以上几点外,还应制定一个明确的定时定餐定量表,并认真执行,尤其要严格控制副食量;同时要让孩子多进行体育运动和户外游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