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了,赞美比责备有效
孩子的不足之处绝对不是该责骂的地方
父母很容易因为孩子的笨拙或过于天真而感到怒火中烧,就算刻意想要抑制怒火,也会不自觉地提高音量,眼神变得相当具有威胁感。不过,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母亲却不一样,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小学的成绩可以说是一蹋糊涂,有一天,他拿着一张成绩单回去给妈妈看,上面写着:“我认为这名学生将来不管从事任何工作都无法成功。”
大部分的父母在看到这样的成绩单后,往往会感到挫折、愤怒与悔意,甚至有的父母会无法战胜否定情感而对孩子施以粗鲁言语和体罚。不过,爱因斯坦的母亲却不一样,她这么鼓励爱因斯坦:“你有不同于他人的特殊能力,若和其他人一样,又怎么能成功呢?”
因为爱因斯坦太愚钝、太特殊了,所以班导师给予接近批评的评语,不过母亲反而鼓励他这是优点。爱因斯坦那天才般的聪颖,说不定就是源自于母亲宽大与温柔的感性。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着从未犯错的人,也没有人能够每件事都做到百分之百满足与完美,更何况是孩子。孩子犯错、不足与天真,是理所当然的,有所不足的孩子做出让人无法满意的举动,也绝非就该遭受批评。
尽管如此,倘若孩子表现差、不足、偏差、失败,父母总是会无法允许,一味地想要给予训诫。然而,换个角度思考,孩子的失败也可以视为是为了尝试、为求好表现而努力的证据。若什么都不做,理所当然就不会有失败,但由于孩子为了尝试,在过程中因为不熟练的因素,才会经历失败。
倘若什么都不做、没有经历失败的孩子,当然不会遭受责骂。若为了有所表现而努力,最后却因为不幸失败而遭受严厉责骂,这似乎太不公平了。既然称赞要将焦点放在过程与努力上才会有效果,因为失败而责骂孩子,这种行为自然就不妥了。
孩子已经因失败而显得灰心丧气了,若再加上父母追究失败的冷嘲热讽,将会造成孩子难以挽回的伤痛。在失败的过程中,本来就存在着错误或不纯熟的部分。但整个过程并非只有错误的部分,仔细观察孩子进行的过程,一定可以找到正确且具肯定意义的部分。找出该部分并给予称赞,让孩子明白失败的意义、了解值得鼓励且应该反复进行与改善的部分,如此一来,就可以抚平孩子无力的心情,进而获得再次接受挑战的力量。
假设父母针对失败责骂孩子,孩子可能就会出现“早知道干脆就不要做”的悔意,这会让孩子畏惧尝试,将会造成相当大的副作用。
父母也可以在孩子的缺点中找出值得称赞的地方,假设孩子动作太慢或胆小,换个角度,也可以解释为是耐性好、做事谨慎;挑剔的孩子则可以视为是敏锐、有辨别能力。如此一来,原本的缺点就可以成为优点。
像这样从缺点中找出优点,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不值得称赞的孩子了。只要稍微改变想法,换个角度来看,孩子的缺点也可以变成优点。这么做也等于是针对孩子的特质赋予特殊价值,可以让孩子形成肯定的自我形象。这么一来,孩子自然可以秉持着自信努力面对挑战。
父母的叹气声会让孩子的缺点变得愈来愈严重。若一开始就认为那是缺点,只会更加看不顺眼、更在意,缺点也会更加明显,甚至到了让人根本无法忽视的程度。
有一则童话是关于扇子商人与木屐商人的故事。扇子商人和木屐商人是兄弟,每当下雨时,他们的母亲就会因为担心卖扇子的大儿子而叹气;每当烈日当头时,又因为担心卖木屐的小儿子而叹气。就这样,母亲没有一天不叹气,甚至忧心到生病了。后来有一天听过邻居大婶的话后,母亲开始过着投胎换骨的生活,其中的秘诀就是换个角度思考。晴空万里时,大儿子的扇子生意很好;下雨时,卖木屐的小儿子生意很好。只要这么想,不幸就可以变成幸福,叹气也会变成笑容。
看孩子的角度就像这样,不要因为孩子失败而一味地责骂,也不要因为孩子有缺点而叹气。在失败的过程中寻找值得肯定的地方,将缺点变成优点来思考,就可以像扇子商人与木屐商人的母亲一样,将不幸化为幸福,让叹气变成微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