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了解新生儿,加强日常护理

了解新生儿,加强日常护理

时间:2024-08-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生儿如出现高烧症状,护理不当会引起抽搐现象,严重者会导致新生儿出现癫痫或留下小儿麻痹等隐患。新生儿的鼻尖部,常常可以看到粟粒疹。脐带脱落后,可采用盆浴法。因此,在喂奶时最好不要逗弄新生儿;妈妈自身不能冰凉,否则冷空气进入新生儿的胃内,可致使吐奶。此时,妈妈喂奶时,要把新生儿的头部垫得高一点,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就能使扭转的胃逐渐恢复到正常位置,呕吐也就停止了。

了解新生儿,加强日常护理

新生儿会有很多特殊的生理现象,如新生儿出生时皮肤上覆盖着的胎脂,出生2~3天后排泄出的墨绿色的胎粪,上腭中线和齿龈切缘上出现被称作“马牙”的黄色小斑点,出生2~3天后生理性黄疸的出现,以及因外界影响而出现的一些疾病等,准妈妈一定要清楚新生儿的各种生理特征,并给以正确的护理方法,来确保新生儿健康地成长。

新生儿护理二三事

新生儿如出现高烧症状,护理不当会引起抽搐现象,严重者会导致新生儿出现癫痫或留下小儿麻痹等隐患。因此,在护理上准妈妈一定要注意观察新生儿有无呼吸暂停、两眼凝视、流涎、吸吮、面部咀嚼、肢体抽动等症状。因为高热可致使水分大量丧失,因此准妈妈要给新生儿饮一些水,并采用额部冷湿敷、温水浴降温等方式来恒定体温,必要时可吃一些退热的药物。

新生儿观察

■新生儿常会因自身生理原因及某些外界的原因,出现如下情况

(1)新生儿表皮柔软娇嫩、抵抗力差、极易受细菌感染。如果新生儿常常积汗或分泌物过多,更容易出现感染。

(2)新生儿出生后第二周,在腋窝、腹股沟、臀缝、四肢关节屈面,肥胖儿的会阴部、颈部等褶缝处会出现皮肤发红、糜烂、表皮剥脱等现象。

(3)新生儿常尿床,如不及时换尿片或护理不周全,会出现臀部皮肤发红、刺痛现象。

(4)多数新生儿在生后2~3天可出现黄疸病症,约在生后10~14天消退,不必治疗。

(5)新生儿眼睑处可见到微小的出血点,此时新生儿的眼睛发育尚不成熟,有一个生理性远视过程。如果在新生儿的床上方挂固定的玩具,会导致斜视的出现,也就是对眼。

(6)新生儿的鼻尖部,常常可以看到粟粒疹。因为新生儿的鼻腔较狭窄,鼻黏膜柔软而富有血管,遇到轻微刺激就容易充血、水肿而发生鼻塞现象。

(7)新生儿口腔内牙龈和硬腭上常有小白点,这叫“马牙”,不必治疗,一般在出生后2~3周逐渐消失。

(8)新生儿出生2~7天后,听觉就变得比较灵敏了,如果大声地刺激新生儿,会导致失聪现象。

专家方案

■日常正规护理是新生儿生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如果护理不当,很有可能给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针对产褥期新生儿的一些生理表现,专家给出以下护理方案

(1)保温护理:产褥期新生儿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室温保持在24~25°C之间,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

(2)感染护理:准妈妈或家人在护理新生儿时,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卫生情况,在接触新生儿及其用品之前,一定要洗手,以防手上的细菌带到新生儿细嫩的皮肤上面发生感染。

(3)脐带护理:要保持新生儿脐带处的干燥和清洁,不要将湿衣服或尿布捂在肚脐上,也不要用脏手或脏布去擦肚脐。如果发现有分泌物,可用消毒棉签蘸75%酒精擦拭脐窝,以进行消毒。擦时从脐窝将脐带残端提起并以螺旋样动作向四周擦拭,不可来回乱擦,以免把周围皮肤上的细菌带入脐窝。脐带脱落后,在脐窝有一层痂皮,自然脱落后,局部会有些潮湿或米汤样液体渗出。可用消毒棉签蘸75%酒精擦净或先用2%碘酒、再用75%酒精涂在脐窝及其周围皮肤上。

(4)皮肤护理:新生儿的脐带未脱落时,一定要采用干洗法为新生儿擦身。脐带脱落后,可采用盆浴法。要用无刺激性的婴儿专用香皂来杀菌,然后用干软的毛巾,轻轻地将新生儿身上的水吸干,并在皮肤皱褶处涂少许婴儿香粉。

(5)臀部护理:准妈妈每次为新生儿换尿布后,都要用温热毛巾将臀部擦干净,如果因尿液刺激皮肤,使臀部皮肤发红,可涂少许无菌植物油

(6)五官护理:应注意面部及外耳道口、鼻孔等处的清洁,每天准妈妈可把母乳挤在新生儿的脸上,用洗干净的手轻轻地为新生儿洗脸。

(7)衣服护理:要选用柔软、宽松的衣服来给新生儿穿。旧衣服一般都比较柔软,因此可穿一些干净的旧衣服穿。

(8)哺乳护理:新生儿娩出后若母体状况良好,最好在半个小时之内给予母子皮肤接触,并让新生儿及早吸吮乳汁,这样既能让新生儿获得营养,又能促进准妈妈分泌乳汁。

知识导读

哺乳期新生儿能否吃饱这一问题一直苦恼着初产妈妈,其实妈妈只要根据新生儿及自身的一些生理表现,就可以轻易判断出新生儿饥饱情况。一天中,如果新生儿尿湿6~8片尿布,且大便的颜色是黄色呈芥子稠状,说明新生儿能吃饱;在哺乳时,妈妈若能感到新生儿有力地吸吮,并能听到吞咽的声音,而且新生儿经常一边吃一边睡着了,这也是吃饱了的表现;妈妈可每隔2~3小时哺乳一次,每次要吸5~15分钟,这要根据新生儿自身的需求来定,这样也可确保新生儿吃饱。

产后护理TIPS:如何预防新生儿吐奶

■呕吐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针对新生儿吐奶现象,专家贴心提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防治

(1)妈妈喂养不当,会导致新生儿出现吐奶现象。如喂奶不定时,有时吃得太多,有时又吃得太少,使新生儿的胃运动缺少规律性,导致吐奶。因此,妈妈要把握好喂奶时间,定时定量地喂奶。

(2)如果新生儿在吃奶时哭闹不止,也会出现吐奶现象。因为新生儿一边吃奶一边哭闹会吸进大量空气,当空气由胃溢出时就把奶带出来,造成呕吐。因此,在喂奶时最好不要逗弄新生儿;妈妈自身不能冰凉,否则冷空气进入新生儿的胃内,可致使吐奶。

(3)如果新生儿出现消化道异常,造成胃扭转,也会出现吐奶现象。此时,妈妈喂奶时,要把新生儿的头部垫得高一点,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就能使扭转的胃逐渐恢复到正常位置,呕吐也就停止了。

(4)引起新生儿呕吐,还有一些比较严重的原因,如当新生儿患有腹膜炎、肠梗阻、肠套叠及先天性食道闭锁等病症时,也会出现吐奶现象。这些病都需要手术治疗,而且越早越好,不能错过治疗时机。

(5)家人要从心理、生理到生活上关心妈妈,以免妈妈出现情绪低落现象。

(6)妈妈每次哺乳后,要把宝宝竖立抱起,轻拍宝宝的后背,让胃肠道里的空气排除,以防吐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