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母乳的营养取决于母亲吃的食物吗

母乳的营养取决于母亲吃的食物吗

时间:2023-08-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专家指出,其实不少婴幼儿的偏食、厌食多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而这些习惯又源自父母平时粗心和不在意的喂养。一些粗心的母亲,在婴儿需要增添辅食时,仍完全喂养母乳或配方奶粉,这就造成婴儿咀嚼功能发育缓慢,只能接受流质食物,排斥需要咀嚼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面食等。母亲自身的饮食习惯不正确,为婴儿树立了负面榜样。此时,要注意品种丰富,经常调换,以免婴儿吃厌。

婴幼儿喂养禁忌

给新生儿喂水的禁忌

由于婴儿新陈代谢旺盛,对水的需求量大,按体重计算每天需要的水分相对比大人多。1岁以下的婴儿每天水的需要量为每千克体重120毫升~160毫升,而成人则为每千克体重40毫升。所以,除正常饮食外,婴儿可能还要经常喝水。但给婴儿喝水是有讲究的,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新生儿不能喂过甜的水

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可以在两餐之间喂点糖水,但是要注意不能过甜。大多家长会以自己的感觉为标准,自己尝过后觉得甜才算甜。其实,新生儿的味觉要比大人灵敏得多,大人觉得甜时,婴儿就会觉得甜得过头了,对婴儿的味觉发育很不利。给新生儿吃过多的糖是没有好处的,用高浓度的糖水喂新生儿,最初可以加快肠蠕动,但不久就转为抑制作用,使腹部胀满。喂新生儿的糖水应以大人觉得似甜非甜,或者已经加入适量的糖,但是没有尝出甜味为合适。

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

现在市场上的饮料果汁都过于虚夸,说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导致有些父母认为饮料比白开水营养价值高,反正婴儿又喜欢,所以经常用各种新奇昂贵的果汁或其他饮料代替白开水给婴儿解渴。其实这样是不科学的,错误的看法。

首先,即使是天然果汁,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也很有限,在加工过程中维生素也常常遭到破坏,所以想通过喝饮料来补充营养是不大可能的。

其次,饮料大多含有香精、色素、防腐剂,这些添加剂对人体健康不利;另外,饮料里面含有大量的糖分和较多的电解质,喝下后不像白开水那样很快就离开胃部,而会停留较长时间,对胃部产生不良刺激。

所以婴儿口渴了,只要给他喝些白开水就行了。如果是夏季出汗过多,因为随汗液丢失的有盐分,可补充一些盐开水。

容易被母亲忽视的8个不良喂养习惯

婴幼儿偏食、厌食是最让母亲们头痛的事情。问题一旦发生,父母不是忙着带他上医院检查,就是暗地里琢磨自己费尽心思做的菜肴为何讨不了婴幼儿的欢喜。

专家指出,其实不少婴幼儿的偏食、厌食多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而这些习惯又源自父母平时粗心和不在意的喂养。

选择适宜时间添加辅食

添加辅食对婴儿来说不仅仅是营养的需要,同时也是乳牙咀嚼能力和味觉发育的锻炼。一些粗心的母亲,在婴儿需要增添辅食时,仍完全喂养母乳或配方奶粉,这就造成婴儿咀嚼功能发育缓慢,只能接受流质食物,排斥需要咀嚼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面食等。

建议:从4个月开始,需要随着婴儿月龄增长,按照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软到硬、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逐步添加辅食。6~8月龄是学习咀嚼和吞咽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要特别注意饮食,要经常给婴儿吃一些有硬度的食物,如馒头、面包等以此来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并且对婴儿的大脑发育也是很有帮助的。

任凭零食随意吃

对于刚开始品尝美味的婴儿来说,甜蜜蜜的糖果和巧克力的诱惑是无与伦比的。在非用餐时间,如果不注意控制巧克力、蛋糕等小零食的摄入量,一旦让它们撑饱了婴儿的肚子,到就餐时间自然没有胃口。

适当给予婴儿零食:

1.少吃零食。零食毕竟不是正餐,多吃会影响婴儿的食欲。

2.选择适合婴儿年龄、营养价值较高的零食,如坚果、蜜饯、豆腐干等。

3.和正餐一样,零食也不能想吃就吃,合理安排婴儿吃零食的时间,一般饭前和临睡前不要吃零食。

4.对于吃饭不好的婴儿,建议父母控制好零食的量,平时要把零食藏在婴儿不注意的地方。

零食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吃得科学,零食也可以为婴儿生长发育加油。

营养好却活动少

婴儿吃得好却活动少,无法消耗饮食中的高能量,自然也就不会有饥饿感。

建议:多给婴儿创造一些户外活动的机会,不要让婴儿整天只在室内活动。

三餐不固定

一些母亲娇宠婴儿,认为婴儿不愿吃就随他去,等他饿了自然会吃。时间一长,就造成婴儿进餐时间紊乱。还有一些母亲忙于工作,自己吃饭不定时,想吃便吃,婴儿也跟着没有固定进餐时间。母亲自身的饮食习惯不正确,为婴儿树立了负面榜样。

建议:以身作则固定三餐时间。吃饭前5~10分钟可以提醒婴儿要准备吃饭了。如果婴儿较大,还可以让他负责盛饭端菜和分碗筷。这样可以让婴儿有一个心理准备的过程。到了吃饭时间,家庭成员配合营造愉快的就餐气氛,如果婴儿一时不想吃,你要提醒他:“现在不吃,那就只有等到下一个吃饭时间才能吃。”

纵容不良的进餐习惯

在婴儿的眼里,每日的任务就是游戏,吃饭也不例外。一些婴儿习惯边吃边玩,还有的喜欢边吃边看电视,对于这些不良进餐习惯,都易造成婴儿吃饭时分心,影响食欲,对食物的吸收和利用都有很大影响。

建议:吃饭的时间收起所有玩具,关掉电视,让婴儿的注意力集中在吃饭上。让婴儿慢慢吃饭,养成咀嚼的习惯,在婴儿吃得很好的时候,你要及时鼓励他。吃饭过程中婴儿可能会下地跑一圈再回到餐桌前,只要他马上回来,是允许的,但千万不要追在婴儿后面喂饭。那样婴儿就会误以为是在游戏,越是追他就越是跑,一定要等他自己回来再继续吃饭。

进餐时表现自己的饮食好恶

每个母亲都有自己饮食上的好恶,自己不喜欢吃的,坚决不会让它出现在饭桌上,或者理所当然地认为,婴儿也不爱吃。父母是婴儿的榜样,母亲的不喜欢也成了婴儿“我不要”的理由。

建议:不要在婴儿面前表现出你对某些食物的好恶,让婴儿感觉,每一种食物对身体都是有用的,而且味道都很不错。

婴儿吃饭特殊化

一些母亲想让婴儿吃得更多,习惯将他的用餐时间安排在大人吃饭前或吃饭后。殊不知,婴儿吃饭也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和桌上父母一起吃比自己一个人吃要好得多。

建议:给婴儿安排一个固定的就餐座位,鼓励婴儿和全家人一起进餐。在婴儿不能自己独自吃饭之前,母亲可以边喂婴儿,边自己吃;在婴儿掌握基本吃饭技巧之后,母亲可以放手让婴儿尝试自己用餐。

不注重用餐氛围的营造

用餐应该是在愉快氛围中完成的,可是很多母亲并不注意这点。当婴儿表示不愿意吃饭,性急的母亲就会表现得很不耐烦,不是打就是骂,逼迫婴儿吃下去。在这样的氛围下,谁还有好胃口呢?

建议:强迫婴儿吃饭并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如果婴儿实在不愿吃,也不要强迫,等半个小时再试试看。饥饿是最好的厨师。如果婴儿还是不知道饥饿,那一定是消化道有问题,这时应该到医院去请医生诊治,不要随随便便吃一些保健品。

对于婴儿的吃饭问题,全家上下的意见要统一。不要认为婴儿还小不要紧,或者觉得婴儿吃饭不好会饿着,所以婴儿想吃什么就让他吃什么。同时提高烹调技巧,把饭菜做得美味可口也可以增加婴儿的食欲。

给婴儿合理断奶

乳汁是新生儿的唯一粮食。当婴儿长到10~12个月时,就可以断奶了。不过,断奶时不能说断就断,而应事先做些准备工作。这个准备工作什么时候开始做?又该如何做呢?

当婴儿长到4~6个月时,除母乳外,应逐渐添加稀饭、面条、菜泥、鸡蛋、肝、瘦肉和鱼等,使他们适应不同的口味,避免将来发生偏食、厌食现象。断奶后,开始的辅助食品摇身一变,会成为主食。此时,要注意品种丰富,经常调换,以免婴儿吃厌。添加辅助食品时最好先添一种,待婴儿适应后再添另一种,以免发生过敏的时候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

这时每日要摄入牛奶125克,谷物75克,鱼肉蛋类50克~150克,豆制品10克~50克,蔬菜100克~150克,水果25克~50克,糖适量且不宜过多。

烹调时要做得松软易消化。此时婴儿已有6~8颗乳牙,也有一定的咀嚼能力。因此,原先的泥、糊、羹可改为米和小碎块。

婴儿在10~12个月时,虽然是断奶的最佳时机,但是也要按情况来定。如果此时正逢夏季,就应推迟断奶日期,因为夏季炎热,婴儿容易患消化道疾病,发生呕吐、腹泻等,会影响消化功能。另外,婴儿生病时也不宜断奶。断奶要循序渐进,逐渐减少哺乳次数,拉长喂奶的间隔时间,逐渐断奶。

有些年轻母亲断奶以后,看见婴儿要奶吃而哭闹不止,为婴儿一下子断不了奶而着急,就在乳头上涂些辣椒油等刺激食物,企图迫使婴儿断奶。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也不利于婴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随着月龄的增加,可慢慢训练婴儿使用汤匙、碗、杯等食具吃饭、喝汤,以培养他们独立的进食能力。

婴儿断奶后要少吃零食。在三餐中间加1~2次点心。进食时,让婴儿坐在固定地方,不要边吃边玩。要从一开始进食就培养良好的习惯,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健康的生长发育。

断奶期的营养饮食及辅食添加

断奶是指从正常母乳喂养过程中,由母乳为唯一食物过渡到用母乳以外的食物,来满足婴儿的全部营养需要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一般需7~8个月,这个时期即称为断奶期。在断奶期,婴儿不仅要完全适应乳类以外的食物,还要由此得到良好的生长发育。

我国婴儿出生后前4个月的体重增长曲线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很接近,但在4~5个月以后,生长曲线变平,而西方国家的则仍能保持原来的上升趋势。其原因何在呢?尽管有一些其他的影响因素,但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婴儿的辅助食品的补充在质和量方面都可能未达到要求。因此,断奶期为婴儿补充优质、足量的辅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断奶期一般从4~6个月开始,到完全用母乳以外的食品来满足婴儿的全部营养需要的时期。所以婴幼儿从4~6个月开始应当及时添加辅食,而且还要注意所添加辅食的质量。

为什么要重视断奶期营养

补充营养素的不足

随着婴儿月龄的增加,乳类所含热量、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已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因此必须及时给予补充。

以铁元素为例,婴儿出生时体内含铁量约为每千克体重75毫克,3千克的新生儿体内含铁约240毫克。婴儿是一个迅速成长的机体,每增加1千克体重需35毫克~45毫克铁元素。母体提供的铁一般可维持4个月。成长到1岁前的后8个月所需的铁约200毫克,要靠膳食补充,平均每日需0.8毫克,按吸收率10%计算,每日应供给8毫克铁元素。每100克母乳含铁0.21毫克,吸收率为50%,按婴儿每日最高摄乳量1 000毫升计,只可获得1.05毫克铁,仅为需要量的1/8,而牛、羊奶的含铁量较低,米粉则差得更远,因此,必须通过添加富含铁元素的蛋黄、肝泥等辅食来补充。婴儿营养不良往往会对脑细胞发育和智力发育带来严重影响,而以后补充却收效甚微,智能发育很难赶上营养充足的同龄儿童。

断奶期营养缺乏会导致抵抗力的低下,易患病,加之家长让患儿忌口,更影响了婴儿的生长发育,所以必须重视断奶期营养。

锻炼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

婴儿出生时消化系统未成熟,只能适应乳类食品,随着月龄的增加,胃容量逐步扩大,消化吸收功能不断完善,但要直接从接受液体食物到接受固体食物是不可能的,其间必有一个过渡,也就是必须有半流质的泥糊状食品作为中介。

过早进食固体食物,不是发生喂养不足,就是出现喂养过度;不是腹泻,就是便秘,不是发生营养不良,就是造成单纯肥胖。总之,这样会引起营养失衡,造成出生6个月后我国儿童生长曲线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参照曲线值。

随着月龄的增长,婴儿的营养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固态食品体积大和婴儿胃容量偏小之间的矛盾,只有通过改变食物性状,缩小食物体积来解决。同时婴儿的胃肠功能及消化酶的活性均需通过进食较硬的食物来锻炼。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重视断奶期营养,提倡重视糊状食品的依据。

学吃的关键年龄

“关键性时期”或“敏感期”是指一段划定的相当清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为了产生一种特殊动作,必须给予一种特殊的刺激。过了这样一个关键时期以后,要学习这一特殊行为就不再那么容易了。“敏感期”指的是给予刺激的最佳时间。

4~6个月是婴儿学吃的关键年龄,这是学习吞咽和咀嚼的最佳年龄。常常可见母亲自认为奶水充足,不加辅食,纯母乳喂养至1岁左右,届时已出现营养不良,想加辅食十分困难。亦可见8~9个月的婴儿吃什么都是吞下去,不会咀嚼。

根据婴儿发育情况,从4~6个月起应逐步改变食物种类和摄食方式。如从流食到半流食到软食到固体食物;从吸吮奶头到用杯、碗、勺、筷子进食。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断奶期的儿童心理

断奶是婴儿迈向独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奶”是母亲与婴儿的中间物,婴儿不可能永远靠它生存。断奶在心理上可解除婴儿一切吃都仰仗母亲的状态,减少婴儿对母亲的依赖心理。这一心理断奶是精神断奶的开始,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地要让婴儿学会父母外出时不哭,见到生人不躲等等,这一过程要延续到学龄期,断奶期仅仅是开始,所以断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不吃奶的问题。

推迟添加辅食对婴儿有什么不良影响

由于4~6个月以后,单纯的母乳喂养难以满足婴儿的生长发育需要,故不及时添加辅食会延缓婴儿生长发育的进度。由于婴儿出生时体内储存的铁已用完,如果不及时从辅食中加以补充,将易导致婴儿缺铁性贫血,而致抵抗力降低。同时,随着婴儿月龄的增大,一些矿物质和维生素也需从辅食中补充。如果婴儿不及时添加辅食,随月龄的增加,对母乳的需求量依然较大,并且母乳喂哺的持续时间延长,这将影响到母亲的健康。

综上所述,过早或过迟地添加辅食对婴儿甚至对母亲的健康都有不利的影响。那么,什么时候给婴儿添加辅食最合适呢?其实,婴儿自身的表现是会告诉母亲的,当婴儿吃完母乳后总表现不满足。或是体重增加不明显(排除疾病因素)的时候,就应该给婴儿添加辅食了。如果母亲对这个问题觉得没有把握,那么可以在婴儿保健时征求医生的意见。

导致婴儿营养不良的误区

母亲喂养时易出现的6大误区

忽视母乳喂养

一定要用母乳喂养,母乳哺喂婴儿是母亲的神圣使命,而且母乳也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因为母乳营养价值高,且母乳中各种营养素的比例搭配适宜,母乳中含有多种特殊的营养成分,如乳铁蛋白、钙、磷、牛磺酸等等。这不仅让母乳成为婴儿赖以生存的根本,并且母乳中所含的这些特有的物质,对防止婴儿患一些疾病、增强抵抗力以及身体的生长发育等等都很有益。尤其是母乳近乎无菌,而且卫生、方便、经济,所以对于新生儿来说,母乳是最理想的食物,它的营养价值远远高于任何其他代乳品。

如果因母乳不足,所以添加动物奶或其他代乳品,通常多用牛奶或羊奶补充,称为混合喂养。添加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先吃母奶,续吃牛奶,牛奶量依月龄和母乳缺乏程度而定。开始可让宝宝吃饱满意为止,经过几天试喂,婴儿大便次数及性状正常,即可限定牛奶补充量。因每天哺乳次数没变,乳房按时受到吸乳刺激,所以对泌乳没有影响。其二是停哺母乳1~2次,以牛奶代授。这种代授牛奶的方法,因哺母乳间隔时间延长,容易影响母乳分泌。在进行混合喂养时,一定要询问医生,分清利弊,合理哺养。

因噎废食不喂奶粉

一个年轻母亲带着3个月大的女婴来体检,她对医生说,看了媒体关于“大头婴”的报道,她不敢再喂婴儿奶粉,只好改喂米糊。这位母亲的做法是因噎废食。如果无法提供母乳,应该以乳制品喂养婴儿。米糊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不足,没有奶粉的补充,婴儿的营养肯定跟不上。只要选择品质好的奶粉,喂养的婴儿可以和母乳喂养的婴儿同样健康。

如何选购品质优良的奶粉?建议到专业的育婴指导机构接受专家的建议。

只喂母乳未添辅食

对于1周岁以内的婴儿,一种约定俗成的做法是按需哺乳。什么时候婴儿饿了,母亲就哄着吃母乳。很多人以为这样就可以喂饱婴儿。

实际上母乳质量可能因人而异,因此,虽然提倡母乳喂养,但是如果母乳质量确实有问题,母乳喂养就不能为婴儿提供足够的营养。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母乳喂养,还应该及时添加辅食。

4个月以内的婴儿,适合添加乳制品。婴儿5个月大的时候,可以喂菜泥,6个月可以喂鱼肉,8个月时则可以喂豆腐、动物血和肝泥。这些固体食物的添加,对于婴儿的营养吸收有很重要的作用。很多父母只喂婴儿汤水,很少及时为婴儿添加固体辅食。一碗鱼汤,汤里的蛋白质只占10%,只喂婴儿汤水,显然不利于婴儿对蛋白质的吸收。

操之过急频换品牌

有的父母反映,婴儿不爱吃奶粉,牌子换了1次又1次都无济于事。

婴儿对于奶粉的口味有一段适应期,婴儿一时排斥某种品牌的奶粉,可能只是暂时没有适应这种牌子的口味。只要家长认定一种品牌奶粉的品质,就应该坚持让婴儿食用,这样有利于婴儿更好地吸收蛋白质。

奶粉米糊一起冲调

有的父母把奶粉和米糊一起冲调。冲调奶粉不当也可能导致婴儿对蛋白质吸收不全。父母最好按照奶粉包装上标明的剂量冲调奶粉,如果奶粉加得太多,可能增加胃肠、肾脏的负担,不利于营养成分的吸收,奶粉冲调太稀,则蛋白质含量不足。

除非仔细计算营养成分构成按比例冲调,否则冲调效果没有配方奶粉的好。

不够耐心重视不足

很多父母在喂养奶粉时耐心不足,平时对于婴儿的身体状况也不够关心。

选择奶粉很重要,喂养方法更得讲科学。买好几个奶瓶,这样在夜里喂奶就比较方便。每次给婴儿喂奶时都要做记录,记下喂奶的时间和数量,这样能够准确地掌握婴儿的食量。卫生也很重要,每次喂完奶后,应及时把奶瓶洗干净。父母一定不能怕麻烦,为了婴儿能够健康成长,辛苦一点是必要的。

营养不良症没有很明显的表现。通常是体重不增或下降,食欲不振、感冒和拉肚子。他表示,父母应该提高保健意识,对婴儿进行定期体检。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

母亲喂养常犯的错误

每个母亲都想把婴儿喂得壮壮的,可并不那么轻松简单,这其中蕴含着很多科学方法,只要掌握科学的喂养方法才能让你的宝宝健康成长。有时,母亲稍不留意便会犯错,影响婴儿的健康。有很多问题经常被新手父母忽略,以下是母亲在喂养中经常容易犯的错,所以一定要留心。

过分担心幼儿对营养的摄取

有的母亲经常不管婴儿爱吃不爱吃,喜不喜欢这种食物,只要她觉得有营养,就一定要婴儿吃,总怕婴儿摄取不到丰富的营养。于是,每天总以自己对食物的喜好给婴儿安排饮食,以为这样才能保证营养摄取。

● 犯错真相

研究表明,只要婴儿的味觉、嗅觉及对食物的口感发育正常,完全可从爱吃的各种食物中自然选出有益于健康的饮食组合,母亲用不着过分担心。虽然婴儿的食欲会经常变化,比如今天不吃这个,明天不吃那个,但这是自然的,只要不过分受到人为偏见的影响,从长远看婴儿的饮食是能够达到平衡的。

● 纠错方法

对婴儿所喜欢的某种食物不必大惊小怪,过分的关注和担心会起反作用。同时,母亲应对于米饭、牛奶、肉类、蛋类、蔬菜、水果等食物的营养价值有所了解。否则,就不能为婴儿提供满足身体生长发育需要的均衡营养。

把蛋黄和菠菜当作补血食物

有的母亲发现婴儿贫血,每天就一个劲儿地给他吃鸡蛋和菠菜,认为它们是最佳补血食物。医生说,轻度贫血的婴儿一般通过饮食就可以纠正过来,可婴儿的血色素却回升得不明显。

● 犯错真相

医学研究发现,菠菜和鸡蛋的补血效果并不是最理想的。鸡蛋中虽含有丰富的铁,但在肠道内的吸收率却很低。菠菜中的铁含量也远低于豆类、韭菜、芹菜等,并易在肠道形成不好吸收的草酸铁。因此,只用蛋黄和菠菜补血并不够。

● 纠错方法

不要只吃鸡蛋和菠菜,应同时多吃猪肝、鱼类、瘦猪肉、牛肉、羊肉、豆荚类、韭菜、芹菜、桃子、香蕉、核桃、红枣等,容易被肠道吸收的富铁食物。肉类与蔬菜同吃,能明显提高铁的吸收率。

认为糖对幼儿百害而无一利

有的母亲从不让婴儿吃含糖高的零食,生怕婴儿牙齿坏掉。再说,吃糖也会影响食欲,还容易长成小胖墩,并损害听力。总之,母亲认为幼儿吃糖有百害而无一利。

● 犯错真相

研究发现,糖对婴儿的生长发育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恰当吃糖反会对身体有益,如洗热水澡前吃一点糖果,可防止头晕或虚脱;活动量大时,半小时前适量吃些糖可补充能量,保持精力充沛,身体灵活;饥饿疲劳时吃糖,会迅速纠正低血糖症状;餐前2小时吃些糖不仅不影响食欲,还可补充能量,利于生长发育。

● 纠错方法

可为幼儿选择一些含糖零食,如红枣、葡萄干、果脯、水果、坚果及小包装的奶制品。它们既可以满足幼儿喜爱甜食的嗜好,又能补充热量,还可得到身体所需的其他营养素。

如何培养饮食习惯与方式

12~24个月是需要投入更多营养支持的时期。维生素E、铁等的缺乏最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许多父母都答不上来。12~24个月,是婴儿非常需要营养但又经常被忽略的时期,可父母对此不甚了解。结果后期补充,但还是难以挽回其对儿童健康的负面影响。

12~24个月的幼儿处于从以牛奶或常规化食物为主的膳食,向更加成人化膳食过渡的时期。他们有独一无二的体格、行为和社会特征,吃饭时尤其明显,会有相当多的食物残留在脸上、掉在地板和桌面上,因此食物的实际消耗量难以定量,喂养准则也只是笼统规定。

食物结构与搭配不得法

现在,令父母最头疼的不是婴儿吃饱与否,而是食物结构与搭配不得法。膳食调查发现,从12~18个月,尽管热量摄入量增加,但是铁和维生素E摄入量减少。

至18个月,仅有20%的婴儿铁摄入量达到推荐量,9%的婴儿维生素E的摄入量达到推荐量。那些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食用麦芽、色拉调味料、坚果和种子,并未成为婴儿的常用食物。幸好,大多数婴儿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锌和钙的摄入量都达到或超过推荐量。因而,提倡出2岁幼儿的膳食中要满足维生素E和铁的推荐量,强调以铁强化食品和其他婴儿强化谷类作为营养素的主要来源之一。

除了缺乏幼儿营养知识之外,怎样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方式,也让父母大伤脑筋,不少家长甚至为了喂完一碗饭,满屋子追,疲惫不堪。1~2岁是健康进食技能形成的关键期,也是生长速度减慢、食物摄入量减少、父母经常关心幼儿吃得够不够的时期。有些幼儿不壮反瘦,食欲时好时差,偏食厌食,可能都是不正常现象。

过量饮用液体食物,使胃再无能力容纳其他食物,常常会导致上述问题。如果强制喂食,家长和幼儿之间的冲突就难以避免。一般来说,1~6岁幼儿每天液体食物(如果汁)应量限制在113.50克~170.25克。

1岁以上的幼儿若喝过量牛奶或仅接受流质食物,可认为是厌食表现。过度依赖奶瓶会减少幼儿学习进食固体食物的机会。如果给婴儿提供一些入口易化的食品,如面包等,会使进食过程变得更好。同时将肉类和家禽类剁碎、豆类煮熟并捣碎,防止哽噎。增加既好看又有粘性的食物种类,来增强他们对付固体食物的信心。争吵、威胁、诱骗以及取消幼儿想要的食物,都不利于有效地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幼儿进食时要既舒适又安全地坐着,远离电视和玩具的干扰。鼓励幼儿自己吃饭(不催促他)和有规律的进食次数,避免四处撒放食物和整日无规律地分散喂养,这样更利于应对幼儿饥饿和厌食问题。除了牛奶之外,近2岁的幼儿通常每天需要4~6次少量的进餐。在喝奶前给一些固体食物有助于让幼儿学会辨别饿和渴的区别。

总之,在给1~2岁的幼儿选择食物时,不要片面限制脂肪,选择富含铁、维生素E的食品,要使食物多样化。父母要意识到幼儿在这个年龄段的行为特征,这样才能达到健康饮食和培养良好进食行为的目的。另外,体重、身高和头围的监测亦有助于评估幼儿的营养是否充足。

婴儿不宜吃蛋白

有些年轻父母喜欢喂蛋白给婴儿吃,殊不知这样做有损婴儿健康。因为,半岁前婴儿的消化系统发育还不完善,肠壁的通透性较高。

鸡蛋白中的白蛋白分子较小,有时能通过肠壁直接进入婴儿血液中,使婴儿肌体对异样蛋白分子产生过敏反应,导致湿疹或荨麻疹等疾病。因此,不足半岁的婴儿只宜食用鸡蛋黄。

婴幼儿禁忌的12种食物

婴儿不要吃大豆食品

以色列卫生部曾发布一个通知,告诫人们食用大豆类食品必须适量,婴儿则应尽量避免食用。

这项研究由以色列卫生部,主管食品和营养工作的尼赞·卡鲁斯基博士,以及肿瘤科、儿科、新陈代谢等领域著名专家共13人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进行。经过1年多调查研究,委员会认为,食用大豆必须适量,因为过量食用会产生副作用。卡鲁斯基博士指出,在以色列,人们有时会把以大豆为原料的食品作为婴儿配方食品,但大豆本身含有一种植物性雌激素,如果摄入量较大,会出现类似于人类雌激素摄入过多等副作用。几年前,以色列曾经发生过由于食用大豆类食品造成婴儿缺乏B族维生素,最后导致婴儿死亡或患永久性神经疾病的案例。

3个月内不宜吃盐

3个月内的婴儿从母乳或牛奶中所吸收的盐分已经足够了。3个月后,随着生长发育,婴儿肾功能逐渐健全,盐的需要量逐渐增加,此时可适当吃少量盐。食用原则是6个月以后才可食用,食盐量控制在每日1克以下。

1岁之内不宜吃蜂蜜

1周岁以内的婴儿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完全建立,肠道中的有益菌是代谢和消化蜂蜜的重要成员。吃蜂蜜后如果不能很好的利用,抵抗力低下的话就易引起感染,并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所以婴儿不宜食用。婴儿周岁后,肠道内正常菌群建立完成,可以代谢蜂蜜,使蜂蜜发酵生成更易吸收的有益物质,那时才可以食用蜂蜜。

2岁以内婴儿不宜吃元宵

正月十五是闹元宵的日子,要提醒父母注意:2岁以内的婴幼儿是不宜吃元宵的。

由于糯米比较黏,1岁以下的婴儿吃了以后,元宵很可能会粘在食道上,导致阻塞呼吸道。1~2岁的幼儿不宜吃元宵是因为1~2岁的幼儿不容易嚼碎元宵馅中的花生。

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婴儿应尽量少吃元宵,以防加重病情。

婴儿消化功能较弱,吞咽反射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大一些的幼儿吃元宵时也不能急于整个吃,要分成3份或2份吃,吃完一口再吃第二口,以防意外的发生。

2岁以内婴儿不宜喝鲜牛奶

2岁以内婴儿不宜喂鲜牛奶和成人奶粉,如果不能喂以母乳,应食用以母乳为依据、专为婴儿设计的配方奶粉,其中的唾液酸对婴幼儿大脑记忆发展至关重要。现在不少家庭习惯用鲜牛奶替代母乳,给2岁之内的婴幼儿食用,这是极不科学的。因为鲜牛奶的蛋白质构成主要是球蛋白,清蛋白只有20%;而母乳中的蛋白质主要是清蛋白,其比例高达60%。此外,牛奶中的其他成分及含量也与母乳不同。

婴儿配方奶粉以母乳为根据,加入了许多牛奶中没有的矿物质和各种营养物质,其中最关键的一个成分就是母乳中大量存在的唾液酸。研究发现,它是作用于大脑细胞膜及突触的脑部营养素,在脑部的含量最高,是人体内其他细胞含量的20倍,对婴儿的智力影响最大。唾液酸还能抑制身体内、外的微生物病毒。专家指出,妊娠期至2岁这一时期是婴儿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因此婴儿时期的饮食将直接影响婴儿的记忆力和将来的学习能力。在纯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4~6月后,如何循序渐进添加辅食也很重要,一定要做到营养均衡,合理饮食既满足婴儿的成长需要,又不致伤了婴儿的脾胃,促进婴儿健康成长。

2岁以内幼儿不宜吃过量的蛋

鸡蛋、鸭蛋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对幼儿的成长有一定的益处,但食之过多,会给幼儿带来不良的后果。

营养专家认为,1~1.5岁,最好只吃蛋黄,而且每天不能超过1个;1.5~2岁,可隔日吃1个蛋(包括蛋黄和蛋白);年龄稍大一些后,才可以每天吃1个蛋。假如幼儿的粪便中,发现有蛋白状的物质,则说明幼儿的肠胃不好,不能很好地吸收蛋白。对于这些幼儿,最好把蛋黄煮到其他食物中一起喂食。如果幼儿正在出疹子,更要注意暂时不要吃蛋,以免增加胃肠的负担。

3岁以内幼儿不宜吃巧克力

巧克力味美,是一种高热量食品,因而很多家长都喜欢给幼儿购买。事实上,巧克力的营养成分比例不符合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特别是对3岁以下的幼儿更不适合。巧克力中蛋白质含量偏低,脂肪含量偏高,在饭前过量吃巧克力会产生饱腹感,从而影响食欲。但饭后很快又感到肚子饿,这使正常的生活规律和进餐习惯被打乱,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

巧克力含脂肪多,不含能刺激胃肠正常蠕动的纤维素,因而影响胃肠道内的消化吸收功能。再者,巧克力中含有使神经系统兴奋的物质,会使幼儿不易入睡和哭闹不安。此外,多吃巧克力还会发生蛀牙,并使肠道气体增多而导致腹痛。

因此,3岁以内幼儿不宜吃巧克力。稍大一点的幼儿吃巧克力也要适量。另外牛奶与巧克力不宜同食。有的家长为给幼儿增加营养,常常在牛奶中放些溶化的巧克力或吃奶后再给幼儿巧克力吃,这是不科学的。因为牛奶中的钙与巧克力中的草酸结合以后,可形成草酸钙,草酸钙不溶于水,如果长期食用,容易使幼儿的头发干燥而没有光泽,还经常腹泻,并出现缺钙和发育缓慢的现象。

3岁以内幼儿不宜喝茶

3岁以内的幼儿不宜饮茶。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会干扰人体对食物中蛋白质、矿物质及钙、锌、铁的吸收,导致婴幼儿缺乏蛋白质和矿物质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茶叶中的咖啡因是一种很强的兴奋剂,可能诱发小儿多动症。

5岁以内幼儿不要吃补品

5岁以内是幼儿发育的关键时期,补品中含有许多激素或类激素物质,可引起骨骼提前闭合,缩短骨骼生长期,导致幼儿个子矮小,长不高。激素还会干扰生长系统,导致性早熟。此外,年幼进补还会引起牙龈出血、口渴、便秘、血压升高、腹胀等症状。

10岁以内不要吃腌制食品

10岁以内的儿童不要吃腌制食品。原因有二:一是腌制品(如咸鱼、咸肉、咸菜等)含盐量太高,高盐饮食易诱发高血压病;二是腌制品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它和黄曲霉素、苯丙芘是世界上公认的三大致癌物质。研究资料表明:10岁以前开始吃腌制品的儿童,成年后患癌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3倍。

幼儿不宜多吃笋

近来美味诱人的春笋频频出现在市民餐桌上,但因春笋引发的过敏性皮炎、消化道疾病的儿童也随之上升。医生提醒家长,新鲜的竹笋幼儿不宜多吃,每人每餐最好不要超过半根。

由于竹笋中含有难溶性草酸,很容易和钙结合成为草酸钙,过量食用对幼儿的尿道系统和肾脏不利。特别是处于发育期的儿童,骨骼发育尚未完全,而笋中含有的草酸会影响婴儿对钙、锌的吸收。儿童如果吃笋过多,会使他们缺钙、缺锌,造成生长发育缓慢。

另外,竹笋性寒味甘,又含较多粗纤维素,大量进食后较难消化,会造成肠胃负担,严重的还会引起肠胃不适。幼儿吃笋过多,容易诱发儿童出疹子。春季本来就容易过敏,对容易产生摄入性过敏的儿童来说,食用春笋易引发荨麻疹。

幼儿慎用功能性饮料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喝水越来越讲究,饮料不仅要口味独特更要营养丰富。在国外一般认为,所有另外添加了营养成分的饮料都可以称为功能性饮料。功能性饮料可以大致分为运动饮料、能量饮料和保健饮料三种。

运动饮料主要是添加了钾、钠、钙、镁等电解质,成分与人体体液非常相似,能迅速补充身体由于运动而消耗的微量元素。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体饮、脉动都属于这一类饮料。能量饮料主要是添加了增强人类体能的成分,有提高人体耐力的作用。保健饮料就是添加了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营养成分的饮料。

从国内市场上来看,消费者比较喜欢的功能饮料主要有以下几种: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绿茶饮料;富含维生素、胡萝卜素,具有助消化、增加体能作用的果蔬饮料;提供能量和蛋白质的植物蛋白饮料,如杏仁露;添加了维生素、矿物质,能提高人体抗疲劳能力的饮料。

功能饮料是能强身健体、提高身体机能的饮料,一般是针对所有人的,但人们在饮用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有的功能饮料只针对特定的人群,比如一些功能饮料中含有咖啡因等刺激中枢神经的成分,成年人饮用可以提神抗疲劳,但儿童就应该慎用了。如红牛的产品说明上就写着,功能是抗疲劳,适合人群是成年人。有的饮料上写着有降血脂的功能,婴幼儿也不适合饮用。

而运动饮料适合在强烈运动、大量流汗后饮用。运动饮料成分与人体体液相似,饮用后能迅速被身体吸收,及时补充人体因大量出汗所损失的水分和盐分,使体液达到平衡状态。但是对于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来说,其中所含的钠元素会增加身体负担,引起心脏负荷加大、血压升高。因此,在没有运动流汗的情况下,以上人群也不适合饮用。

因此,人们在选购功能饮料时应先看清楚饮料的说明,以防止喝错饮料,反而对健康不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