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婴儿肛门疾病的应对措施

婴儿肛门疾病的应对措施

时间:2023-08-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直肠下段与肛门相接处形成一个漏斗状且向上开口的凹陷小窝,这就是肛窦。肛窦底部有肛门腺分泌粘性液体,润滑大便,保护直肠和肛门。排便前把婴儿的小屁股放到温水中坐浴以缓解疼痛,便后及时清洗肛门,可减少粪便、尿液污染,用温开水加0.1%高锰酸钾坐浴,然后涂抹抗生素软膏,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生素。及时治疗能减少肛瘘发生的几率。瘙痒往往在夜间发生,影响婴儿睡眠。此症也是婴儿常见的肛肠疾病之一。

婴儿肛门疾病的应对措施

有的婴儿能吃能睡,精神很好,但在排便前后又哭又闹,母亲又抱又哄都不管用,孰不知婴儿哭闹是有原因的,细心的母亲不妨检查一下婴儿的肛门,基本上不外乎以下5种状况:

肛裂

此症一般发于婴儿肛门后方的正中部位,母亲用手扳开婴儿的肛门便能看到一道裂口,婴儿排便时会剧烈疼痛,有少量鲜血附在粪便或手纸上,婴儿因疼痛哭闹不停,不愿大便,导致大便更加干燥难排使肛裂很难愈合。

应对措施

积极防治便秘,多给婴儿喝水,适当吃点香蕉、蜂蜜以润肠通便。

便前用温热水坐浴,可减轻大便时的疼痛感,便后先用温开水加0.1%高锰酸钾坐浴,然后涂抹抗生素软膏,以消除炎症,促进裂口的愈合。

肛窦炎

直肠下段与肛门相接处形成一个漏斗状且向上开口的凹陷小窝,这就是肛窦。肛窦底部有肛门腺分泌粘性液体,润滑大便,保护直肠和肛门。因肛窦口向上开着,粪便和其他脏东西易积存在里面,粪便排出时易擦伤弄破,让细菌乘机侵入,引起肛窦内感染,并向肛门腺蔓延。进而引起肛瘘、肛裂、肛乳头炎、肛旁脓肿,婴儿排便时引起剧烈疼痛,便后哭闹明显,此时可见肛门上方有少量出血及脓性分泌物排出。

应对措施

排便前把婴儿的小屁股放到温水中坐浴以缓解疼痛,便后及时清洗肛门,可减少粪便、尿液污染,用温开水加0.1%高锰酸钾坐浴,然后涂抹抗生素软膏,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生素。

肛门脓肿

婴儿皮肤娇嫩,极易因尿便浸渍,不干净的粗硬尿布摩擦,手纸粗糙等原因导致肛门周围发炎,或形成脓肿,婴儿除疼痛哭闹外还可出现发热、拒食、呕吐等现象。

应对措施

在医生指导下用抗生素治疗,保持大便通畅,局部热敷或热水坐浴,若已形成脓肿,需手术切开排脓。及时治疗能减少肛瘘发生的几率。

肛门瘙痒

引起肛门瘙痒的罪魁祸首是蛲虫,其雌虫往往夜间爬出肛门外产卵,引起肛门瘙痒,婴儿的小手会忍不住挠抓,虫卵沾在手指上经口腔进入消化道,发育为成虫,造成重复感染,经久不愈。瘙痒往往在夜间发生,影响婴儿睡眠。母亲在婴儿入睡后2~3小时可发现其肛门周围皮肤皱折处有白色线头样物,那就是蛲虫。

应对措施

最重要的是消灭蛲虫,防止重复感染。首先洗净婴儿的肛门涂抹2%黄降贡软膏。

每天勤换衣裤、床单、被套,切忌抖动,用开水烫煮后暴晒。

不要让婴儿穿开裆裤,以防止挠抓肛门。

勤洗手,纠正婴儿吮吸手指的不良习惯,避免虫从口入。

直肠息肉

此症也是婴儿常见的肛肠疾病之一。主要症状是大便带血,病因可能与遗传、炎症、慢性刺激有关,息肉形状多为带蒂的小葡萄,可单个,也可多个,距肛门口可远可近,有时可因排便带出肛门口,息肉引起的便血多鲜红,附在大便表面,不混合,可与痢疾引起的便血相鉴别。长期出血能引起贫血,息肉还可引起肠蠕动紊乱,诱发肠套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