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怀孕期间,为了孕妇自身健康和胎儿发育的需要,以及为产后哺乳婴儿储备,孕妇应该增加体重。这种增加应是适当的,只要不是过度增加体重就是必需的。
孕妇身体增重是无疑的,人们关心的是应该增加多少,增多少算超重,多少算不足,多少算合适。
由于各专家和各国的计算方法不同,一般增重9~13.5千克。另外,孕期增重与母体原来的体重和身体高矮也有一定关联,所以说,孕期增加体重的上下限,每个人的情况不同。
在以上增重的范围内,出生婴儿体重可维持在2 500~3 400克。新生儿的死亡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减少。
专家指出,低体重孕妇(指孕前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15%,魁特莱特指数低于20的),如果孕期增重少于9千克,其分娩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将增加50%。对于体重过重妇女(指孕前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魁特莱特指数高于30),孕期增重8.1~9.1千克即可。此类妇女孕期不宜减重,但在分娩后则应积极进行减重。减重要根据产妇的身体情况逐步实现,关键是不要影响给婴儿喂奶。
以上是对孕妇增加体重的概说,一定要认识到,不同的人在增加体重上会有不同结果。
孕妇所增加的体重是由各种新组织构成的。如果一个孕妇在孕期中体重增加12.7千克,她的婴儿重3.6千克的话,那么她身体中增加的另外9.1千克大致包括以下各项:
胎盘重 0.7千克
“水” 0.8千克
乳房增大 0.5千克
子宫增大 1.1千克
额外流体 2.5千克
储存脂肪增加 3.5千克
这些增加的重量又体现在孕期的不同阶段。有资料指出,增加12.7千克的具体分配规律如下:
妊娠10周时增加重量0.7千克
妊娠20周时增加重量达到4.1千克
妊娠30周时增加重量达到8.6千克
妊娠40周时增加重量达到12.7千克
增重状况可能与上述相同,也可能相近,或者相差很远。即便完全不同,也无妨。有些孕妇可能一怀孕就饭量大增,这样孕初期增重多些,而到后来饭量并不再增加,增重也平稳下来;当然,更多的孕妇是在前3个月因妊娠反应,饮食受阻,增重不多,甚至失去一些体重。这种情况的孕妇往往在妊娠反应消失后的12~30周饭量大增,体重明显增加。
从孕妇体重的增加顺序,我们可以测出孕妇饮食增加的规律。一些专家在他们的著作中一再告诫我们,孕妇增加饮食的关键时刻是孕期的最后几周,这时胎儿生长发育迅速,必须供给充足的营养。假如某孕妇怀孕到30周,体重增加仍不多,也不要急,只要饮食很正常就行。这时,你可以改变一下饮食方式,可改一日三餐为一日多餐或称少食多餐,以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
1.怀孕期间身体过瘦怎么办 如果怀孕前体重达到了魁特莱特指数20,孕期增重还轻于分阶段的增重值,只要接近,就不要紧张,到孕后期,体重一般是会上去的。如果孕前身体指数不足20,那么,在怀孕期间就需要增加较平均数更多的体重,以弥补原来的体重不足魁特莱特指数20的部分。
要特别注意的是,孕前身体指数不足20,孕期体重又达不到要求,就要把情况告诉医生,请求帮助。否则,就有生出低体重儿的危险。如孕期体重增重达不到要求的原因,不是厌食症和疾病引起的话,那么增加孕期体重的最好方法,就是孕妇要增加每顿饭的量,同时增加吃饭的次数和活动量。
2.怀孕期间身体过胖怎么办 有的孕妇觉得自己发胖,就控制饮食,以求减肥。这样做没有必要。不要节食,仍应按自己的食欲进食。但是,应控制那些低质高热量食物,对那些精制、热量多的食物要拒绝和节制等于控制营养。特别是在怀孕最后几个月内,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一定要吃好,要打消任何减肥念头,想减肥必须等分娩后再说。不过,也最好不要食用糖果、巧克力、糕点、饼干及高热量饮料。这里提出肥胖孕妇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肥胖孕妇中,有一部分人可能是营养失调,摄入过多热量,但摄入的蛋白质却不足,造成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导致体内细胞外液潴留,以致超重。这种情况就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进食营养成分,也可以参照有关参考书所提供的食物含热量与蛋白质的成分表改变食物结构。
②有的肥胖孕妇在孕期体重不增,反倒减轻,但仍能保持胎儿体重正常增长,说明肥胖孕妇体内储存足够数量的“燃料”,可满足自身和胎儿热能的需要。肥胖妇女每日营养成分一定要合理,既不过分限制饮食,也不要过量饮食。例如每天食用牛奶300克,瘦肉100克,鲜鱼100克,鸡蛋100克,它们所含优质蛋白质的量共计约47克左右,不足部分可从植物蛋白、豆类和豆类制品中补足。这样才能保证胎儿身体和大脑的正常发育。
③为了避免意外情况发生,肥胖妇女应定期做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妊娠并发症。要加强产前监护,孕28周后的孕妇与未来爸爸应学会做胎动的监测。方法是:将手放在孕妇腹部,直接体会胎动,或孕妇自己数胎动。每日1次,每次数胎动1小时。如果发现连续2天中每小时胎动少于4次,则有可能发生胎儿宫内窘迫、胎儿慢性缺氧、胎盘功能不足等,应立即向医生汇报,求得医治。因为这种情况与孕妇肥胖有关,所以肥胖孕妇要特别注意胎动监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