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幼儿期的教育

幼儿期的教育

时间:2023-08-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有这些都是婴儿期无法相比的。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的情况,从实际出发,努力引导与教育幼儿向更高的心理水平发展。幼儿对物体的感知,首先依据物体的外形。这类游戏活动均有助于幼儿表象力的发展。年轻的父母或其他成人,真正了解了幼儿的心理特点,对幼儿期的教育重视起来,并去开动脑筋,肯定会在教育实践中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育方式。

在这个时期,幼儿学会了独立行走;双手可以准确地玩弄和操作一定的物体;不但能够理解成人的言语,而且也能运用言语和成人交往;言语对他的行动也产生了一定的调节作用;对不同的事物也产生了比较复杂的情绪和情感;出现了最初的游戏活动;在成人言语的指示下,对某些事物能够进行最初步的概括……总之,生活范围扩大了,受外界影响的机会增加了。所有这些都是婴儿期无法相比的。

这个时期在时间上相对延长了,心理活动丰富了,因此,教育的任务也就加重了。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的情况,从实际出发,努力引导与教育幼儿向更高的心理水平发展。为此,提出如下简便、易行的教育方式以供参考。

1.加强幼儿识别不同的颜色,识别不同色度的练习,是提高其视觉能力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看图画,让幼儿做辨别不同颜色的练习。先教后练,说练结合。如,把白色的鹅、黄色的小鸡、棕色的母鸡、黑色的小狗、“杂色”的猫等等图画展示给幼儿看,教他辨认不同的颜色。说不出“杂色”,可先让他指出猫身上都有哪些不同颜色。

让幼儿辨别颜色时,必须重视词(也是刺激物)这个标志,它是幼儿认识具体刺激物的重要条件。如,“这个有点红的,又不太红”,“叶子是绿的,这片叶子不那么绿”,这时成人告诉幼儿,这叫“橙色”,那是“浅绿”。因此,词也就成了细致地区分不同色度的手段,成了提高感受性的条件。

如果能够把孩子带到公园、菜园里去让他辨别不同物体、植物的颜色,那就更能增加趣味性。

2.比较的运用会提高幼儿的差别感受性,发展其观察力。可以让幼儿通过看、听、触摸来分辨相似的和不同的东西。如,说小红花、红灯、红旗、红衣服怎样不同;辨别钟、表发出声音的大小;拉琴让他听出音的高低;把不同的、相似的玩具放在暗箱里让他触摸,让他取出成人指定的玩具等等。再如,有条件的,可用录音机录下幼儿熟悉的各种声音(如,钟声、表声、开门声、开窗声、流水声、脚步声、闹表响声、电铃声等),然后播放,让幼儿辨别不同的声音。

3.让幼儿看物、找物,然后令其简单地用词说出物品的某些特点,最后成人对回答正确的予以肯定,补充不足,纠正错误,也是提高幼儿感知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如,把孩子带到商店,让他找出熟悉的物品;或者把孩子带到动物园,让他找出熟悉的动物等,然后说出某些动物的一些特点。

因为感知的发展过程也就是第一信号(具体刺激物引起的)与第二信号(词的刺激引起的)之间联系形成的过程。另一方面,暂时联系的形成,不仅建立在说明上,同时也建立在分化的基础上。幼儿对物体的感知,首先依据物体的外形。让他练习用词来描述物体的外形,就可以巩固他对物体基本特征的认识。

4.让幼儿做捏泥的游戏,是提高其知觉精确性的有效方法。捏橡皮泥对幼儿认识物体形状有着突出的作用,因为做泥工可以使幼儿的各种感觉器官同时参加活动。如,让幼儿揉捏个“馒头”,他就要想想吃过的馒头是什么形状,然后用手揉捏触摸泥块,产生了上圆下扁的感觉,最后还要细细观察自己捏的像不像。

5.通过“委托”的训练,可以培养幼儿识记和再认的能力。如,让幼儿“送来”、“取出”、“收起”、“交给”等等他刚刚认识的物品,这样做,不但巩固了识记,考查了再认,同时也复习了学过的一些动词。

6.带着“看到了什么”的任务去“旅行”,可以培养幼儿重现(回忆)的能力。如,事先告诉孩子,这次带他到街上或是到公园、到商店,让他回来告诉奶奶都看到一些什么。在他回忆追述的时候,成人可以用一些形容词去帮助幼儿追忆见过的某些事物。

7.成人和幼儿一块回忆过去一段时间里,家中经历的事情。如,“过去谁来过”、“前些日子吃过什么东西”、“昨天爸爸买过什么”、“前天谁来过,带来了什么”等等。

依据幼儿的心理特点,1岁半的孩子可以试着考查他对1个月以前经历过的事物的记忆情况;2岁半的孩子可以试着考查他对2~3个月以前经历过的事物的记忆情况。

8.让幼儿早期的思维形式常常是以动作来解答问题这个特点,可以采取用实物操作来引导幼儿解决碰到的困难或障碍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思维。

如,皮球滚到床下,成人问幼儿,怎么办?幼儿就可能用他的行动来回答,立刻就要爬进床下。这时成人就可用言语提示,“能不能用别的办法取出呢?”也可帮他找个木棍,最后则是幼儿自己进行实物操作把皮球拨出,解决了问题。

正确地组织他们的活动,才能更有效地发展幼儿的思维。孩子有了上述的条件反射之后,成人还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去组织新的实物操作活动。如,有意地将一个玩具掉落在椅子后边,这时成人再问孩子“怎么办”,他很可能会去找木棍,但是眼前并没有木棍。在这种情况下,成人就可用思考的表情去启发他,并用手去暗示挪动椅子,幼儿就有可能请求成人和他一块把椅子“移开”,取出掉落的玩具。这时幼儿可能还不会说“移开”一词,只是去做“移开”的动作,这又是成人教他“移开”一词的好时机。新词的掌握就又成了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条件。

9.思维又常常是通过解答问题表现出来的,因此,编绘简单的、有一定情节的连环画,对幼儿进行问答练习,这也可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编绘连环画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幼儿的已有的实际知识和经验;

(2)注意幼儿言语的表现力,掌握词的多少;

(3)明确一次问答的教育任务。

10.利用自制的或现成的画片,把人物、动物、植物或其他结构较为复杂一点的物品画片剪成分散的几个部分,然后让幼儿做组合画片的游戏。或者画一些室内各种家具的画片,剪成完整的分散个体(最好正面看,立体感强些),最后利用沙盘让幼儿做安排室内陈设的游戏。这类游戏活动均有助于幼儿表象力的发展。

这里谈到的几点,只是供大家参考。年轻的父母或其他成人,真正了解了幼儿的心理特点,对幼儿期的教育重视起来,并去开动脑筋,肯定会在教育实践中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育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