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器官大致可分为外生殖器和内生殖器。露在身体外面能看得见的部分为外生殖器;而藏在下腹部盆腔里面看不见的部分则为内生殖器。
1女性外生殖器
1阴阜。女性一到青春期,在外生殖器呈倒等边三角形上长出阴毛的耻骨上面部分为阴阜。阴阜随皮下脂肪渐渐增加而逐渐增长。
2阴毛。阴毛的生长发育虽然主要是由于肾上腺或卵巢的发育而引起的,但同时也与所分泌的雌性激素的作用有关。而某些无毛症,往往会伴随生殖器官发育不良等症状。
女性外生殖器
3大阴唇。从阴阜下面到会阴处相互联合的一对皮肤皱襞为大阴唇。大阴唇具有保护阴道口和尿道口的作用。由于色素沉着增多,大阴唇常呈褐色,又因皮下脂腺和汗腺多,往往产生一种特殊的腥臭味。通常在大阴唇周围长有疏密不同的阴毛。
4小阴唇。位于大阴唇和阴道口之间的一对极薄的扁平皮肤皱襞为小阴唇。小阴唇前端和外表呈褐色,内侧呈粉红色,通常处于较湿润的状态。小阴唇对性刺激异常敏感,并随着性兴奋而逐渐充血、胀大。
5阴蒂。位于阴道口上面一点儿、小阴唇上端的部位就是阴蒂。女性的阴蒂和男性的阴茎相似,呈海绵体状。女性到性成熟期,其阴蒂长2厘米左右,但这也因人而异。由于阴蒂内含有许多血管和神经末梢,很容易由于性刺激而充血、鼓胀(勃起),特别是对阴蒂部位进行按摩,会迅速诱发起性的快感。
6阴道前庭。位于左右两块小阴唇所包围的部位为阴道前庭。阴道前庭上面是阴蒂,中间稍下一点是阴道口,阴蒂和阴道口中间是尿道口,此外,在阴道前庭部位还有尿道旁腺、前庭大腺和处女膜等器官。
贴心提示
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结构,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外阴部的污垢还是病原体的温床,病原体容易以此为基地,向泌尿道、尿道侵袭,引起泌尿系统感染或内生殖器官,如阴道、子宫、卵巢和输卵管炎症。因此,女性要特别注意性器官的清洁卫生,每天晚上用温开水清洗一次外阴部。清洗的顺序是:先内后外,从前向后。
尿道口,位于阴蒂下段、阴道口。位于尿道口稍下部阴道前庭上端的尿液排泄口。位,被处女膜所覆盖的器官。阴道口的大小因人而异。
会阴。是位于大阴唇和小阴唇所合成的阴唇后联合到肛门之间的软组织。会阴的皮肤薄,无阴毛。当遇到难产时,为了使婴儿顺利生下来,常从会阴处切开,待婴儿生下之后再仔细将切开的会阴裂口缝合。
2女性内生殖器
1阴道。阴道位于腹侧的膀胱、尿道和背侧的直肠之间,是一种上端为子宫颈、下端开口于阴道口的管状器官。对性成熟期的女性,其阴道深为7~8厘米。虽然阴道可以看成像一个上下一般粗的圆筒,但实际上其后壁要比前壁长1~2厘米。阴道内有许多皱襞,被一层弹性很大的黏膜覆盖着(年轻女性的阴道有许多皱襞,经过分娩就逐渐消失)。平时,前后的黏膜相互连接为一体,由子宫所分泌的白带或经血通过阴道排出体外。阴道是弹性很大、伸缩性很强的器官。2子宫。子宫位于膀胱和直肠之间,是一种呈倒置的前后稍扁的梨形的肌性中空器官。成年女性未妊娠时子宫的大小,长约8厘米(内长7厘米),宽4厘米,厚2~5厘米。从子宫底部起约2/3长的部段较宽称子宫体,下部较窄称子宫颈。成年女性子宫体与子宫颈长度之比为2∶1。
女性内生殖器
3输卵管。输卵管就是输送卵子和受精卵的管道,是从子宫底部左右两端伸出的一对细长而弯曲的管道,长10~12厘米,其首端为输卵管伞端,呈向腹腔张开状,从其功能来看,可称输卵管;从其形状来看,又可称之为喇叭管。输卵管的主要作用,是每月一次周期性地把从卵巢所排出的卵子输送到子宫腔内,卵子游动是借助输卵管自身蠕动和在子宫内膜上皮生长的绒毛运动。从子宫底左右分出的两条输卵管,每一条输卵管可分为极细的输卵管间质部、中间的输卵管狭部和靠近伞端且比较粗的输卵管膨胀部(壶腹部)3个部分。
贴心提示
每个卵巢,都有好几组叫做卵泡的细胞,这些卵泡本身含有未成熟卵。当女孩长到12岁时,这些卵泡便以28天左右时间为一个周期开始成熟,一般是两边的卵巢交替成熟(刚出生时,女孩的卵巢中大约有350000个未成熟卵,从青春期到绝经期,大约只成熟375个卵子)。每个卵子成熟后便和卵巢分离,这一过程就叫做排卵。卵子本身不能运动,它从卵巢排出后,经输卵管伞端的“拾卵”作用进入输卵管,在输卵管平滑肌收缩、输卵管摆动、输卵管液的流动等作用下向子宫方向被动地运动。
4卵巢。卵巢,即卵子的巢穴。虽说卵巢是女性身体本质的、最重要的器官,是产生卵子和分泌激素的源泉,然而,即使是性成熟的女性,其卵巢也不过像拇指一般大小。此器官外观呈灰白色,组织柔软且小巧玲珑。子宫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卵巢,从女性具有生育能力起,其卵巢里面就已密密麻麻地排满了几万个甚至几十万个所谓的原始卵泡。女性从婴儿期至幼儿期这一阶段中,卵巢发育变化不大,但进入青春期,一个个原始卵泡便发育长大。
一旦完成排卵后的卵泡,便变成所谓的黄体,这时,一方面分泌黄体激素,一方面逐渐萎缩。由此看出,卵巢具有分泌卵巢激素和排卵两个重要功能。
3女性月经期
1月经。女性在12~47岁,平均约28天便有一次血和黏液从阴道流出,人们称之为月经。月经排泄要持续2~8天时间(4~6天为最正常)。同时伴有各种不适的症状,如头痛、恶心等,这就是“月经期”,即女性体内激素变化和卵子生产周期的外在表现。
2月经过程。如果卵子不能和精子结合,它便在离开卵巢24~40小时退化,最后无声无息地被吸收或随尿液从阴道排出。同时,子宫在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激素已经使子宫内膜变厚,并且分泌出液体,使受精卵在着床后得到营养。如果受精不发生,激素的进一步刺激使厚厚的子宫内膜脱落,随少量血液从阴道流出,这个过程便是月经过程。
3正常的月经周期。经期第1天开始,下丘脑已经产生出“促卵泡成熟激素”:一个新卵子已经开始在其中的一个卵泡中成熟。
第4天后,卵泡产生雌激素之后,雌激素刺激子宫壁的增长和乳房发育,制止“促卵泡成熟激素”的产生,并且刺激下丘脑释放黄体激素。
第12天后,黄体激素使卵泡破裂,释放出卵子,并且使残破卵泡变成“黄体”,产生孕激素和雌激素。
第14天后,孕激素使子宫壁变厚,为受精卵着床做好准备,并且制止黄体激素的产生。没有黄体激素的支持,黄体退化,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最后子宫内膜脱落,月经来临(第28天),雌激素不再抑制“促卵泡成熟激素”。周期再次重新开始。
月经期问题
1月经前的不适。主要症状(经期开始前7天最明显)有头痛、腰痛、恶心、胸闷、紧张、身体机能减弱等。如果上述症状严重,可以采用激素疗法。
2痛经。痛经是指月经前后或月经期间出现的下腹疼痛、坠胀,可伴腰酸或其他不适,影响生活和工作。有两种痛经比较明显:痉挛性痛经和充血性痛经。痉挛性痛经开始时阵痛,后来整个下腹部疼痛,这种痛被认为是由于子宫内肌肉收缩引起的。充血性痛经是经期前感到的隐隐作痛。痉挛性痛经往往在怀孕后消失,充血性痛经一直要延续到绝经期。
3月经不调。青春期月经往往是不规则的,有些成年妇女也发现她们月经周期的长短月月不同,正常的月经周期应在22~35天。
4无月经。无月经有两种:原发性无月经和继发性无月经。如果一个女孩到18岁还没来月经,她便患有原发性无月经,这种情况也许是激素紊乱引起的,应当找医生检查。
继发性无月经是指已开始行经而后停经的状况。这是很正常的,大家知道怀孕期间孕妇不行经,有时分娩后过了好几个星期才重新开始行经。在哺乳期中的妇女尤其如此。当然,继发性无月经也可能由惊吓、恐惧、紧张或抑郁等情绪波动引起。激素紊乱、疾病、乱用药物、出外旅游或身体素质差也可能引起继发性无月经。
5经血过多。一次月经期通常流失的经血量因人而异。有些妇女却失血过多,失血过多或经期太长(带避孕环的妇女常常发生),一般由缺铁症引起。治疗可以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或进行一个口服铁剂的疗程。经血过多(或两次经期间的失血)有时可能是诸如激素紊乱、子宫肌瘤或子宫炎等病的先兆,同时,心理因素有时也会引起经血过多。由激素不平衡引起的子宫出血,可以导致大量失血,这种情况下如使用刮除术不起作用,就需要进行子宫切除术了。
贴心提示
继发性痛经是由于子宫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比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继发性痛经者往往有内生殖器与周围组织粘连,输卵管变形或管腔闭锁而导致不孕;或输卵管腔通而不畅发生异位妊娠即宫外孕。另外,有一种子宫发育异常称为残角子宫,如其内膜无功能则一般无症状,若内膜有功能,因残角子宫的腔与正常子宫腔不相通,月经期发生宫腔积血而痛经,而且这样的残角子宫一旦发生妊娠,往往在孕16~20周时突然破裂而危及孕妇生命。
所有这些过分失血情况都应去咨询医生,听听医生的意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