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期女性是精神病易感人群,如果自我调节能力差,又没有得到适当照顾,难以从“少女角色”转换到”妈妈角色”,就可能被孕前抑郁症缠上。
比如,白领女性平时的生活工作压力较大,所以在怀孕前,她们承受的心理矛盾和压力相对会更大。有的担心产后会在丈夫心中和单位里“失宠”,更多白领女性还担心自己身材会变形。另外,有些女性从小没吃过苦,生孩子带来的痛楚会让她们整天诚惶诚恐,这就是所谓的孕前抑郁症。
你是否对怀孕抱有担心心理呢?担心怀孕会影响自己优美的体形;担心难以忍受分娩时的疼痛;担心自己没有经验带不好孩子。
另外,在相当多的重男轻女的家庭中,女性孕前压力很大,因为无法预知自己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往往会心情紧张、焦虑、不安。
如果你因缺乏基本的医疗保健知识,对妊娠及分娩感到不安或恐惧,这些生理与心理上的变化,最终可能会使你患上焦虑症,出现烦躁、易激动、失眠、食欲差等症状,这些都不利于怀孕后母体和胎儿的身心健康。
因此,女性要加强自我保健,注意孕前就调整好身心状态,做好充足的怀孕心理准备,积极防治焦虑症的发生。
在决定要孩子之后,夫妻双方都要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未来,把忧愁抛在脑后,让希望充满生活中的每一天。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达、发泄出去,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
具体做法可采取下面3种方式。
1直接排泄不良情绪
夫妻双方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怀孕
例如当有的人遇到不幸,悲痛万分时,大哭一场,让眼泪尽情流出来方可觉得好受些。哭是一种痛苦的外在表现,是一种心理保护措施。将内心的郁积发泄出来,从而使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平衡一致。有人在盛怒难以忍耐时,干脆找个体力活猛干一顿,或外出跑几圈,这样把因盛怒以激发出来的能量释放掉,心情亦可得到平静。发泄不良情绪,必须学会通过正当的途径和渠道来发泄和排遣,决不可采用不理智、冲动性行为,如摔打家具、打人骂人等,这种方式非但无益,反而会带来新的烦恼,引起更严重的不良情绪。
向朋友倾诉也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好方式
2自我调节,有效分解有节制地逐渐发泄,或借助于别人的疏导,把闷在心里的郁闷发散出来。在生活中受到了挫折,甚至遇到不幸,可找自己的知心朋友、亲人倾诉苦衷,或向亲朋好友写信诉说苦闷,从亲人、朋友的开导、劝告、同情和安慰中可得到力量和支持,使消极苦闷的情绪变得豁达、轻松。正如俗语所言:“快乐有人分享,是更大的快乐;痛苦有人分担,就可以减轻痛苦。”所以,扩大社会交往,广交朋友,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是解忧消愁、克服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研究证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缩小“人际关系心理距离”,是医治心理不健康的良药。
可以通过打电话给朋友或亲人倾诉一下心中的苦闷
贴心提示
不要在情绪压抑时怀孕。人一旦处于焦虑、抑郁和有沉重思想负担的精神状态下,其生理功能必然有所改变,不仅会影响精子或卵子的质量,而且受孕后也会因情绪的刺激而影响母体的激素分泌,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当小家庭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最好暂时避孕。
3合理需求,知足常乐
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力满足其合理的欲望或需求,以创造条件改变其所处环境,满足生理或心理的需要。《灵柩·师传》说:“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唯顺而已矣……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顺从患者的意志、情绪,满足病人心身的需要也是心理保健法的内容。衣、食、住、行等生活必要物质的需求是正常的社会现象。物质决定精神,需求的满足与否,会直接影响人的情绪与行为,甚至导致精神情志病变。有些欲望仅靠疏导,或强行压抑的办法,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的。只有当其生活的基本欲望得到满足时,才能获得心理满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