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撒谎这件事

关于撒谎这件事

时间:2023-08-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学生撒谎已经有动机和诉求,确实有利己的好处让他们“铤而走险”,尽管这个利益只是一时的好处。气的是孩子居然对自己撒谎,急的是“会不会发展成人品问题”。为了达成“效能”:孩子不再撒谎。孩子内心会渴望自主,这是“自我”形成的一个标志,也是人成长的规律。孩子撒谎还有其他的因素,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对于十岁前的孩子来说,撒谎本身是对父母的一个“预警”。

小学生撒谎已经有动机和诉求,确实有利己的好处让他们“铤而走险”,尽管这个利益只是一时的好处。这个好处到底是什么?是否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得到满足?探究撒谎背后的因由比评判撒谎本身更有意义。

米妈出门办事,小米留在家里拉小提琴,约定练习一小时。米妈背着小米在家里放了开着录音的手机……米妈发现小米练习的时间压根没有一小时,回听时,还可以听到小米走动的声音,以及哼小曲的声音……

小杰上的是钢琴兴趣班,一直很自立,平时都是独自去离家不远的琴行练琴,有一次杰妈问老师今天练得如何,老师说今天没来练呀!穿帮了!

米妈对于自己的“发现”是有思想准备的,正是因为早已存疑才出此对策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果然不出其所料!约定好了练琴,结果只是应付地拉了一会儿,根本不是约定好的认真练习一小时。但她和妈妈汇报说“练过了,一直在练习”。小杰也是,告诉妈妈去琴行弹琴了,其实也没弹。两位妈妈又气又急。气的是孩子居然对自己撒谎,急的是“会不会发展成人品问题”。

“撒谎”也是一种能力,认知水平发展到一定水平才能够撒谎,从念头产生到实施到圆谎都需要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和稳定的心理素质。小学生的撒谎和幼儿园小朋友的撒谎有本质的区别,幼儿的撒谎很多是源于想象与现实的混淆,即便有一部分是出于逃避,也会显得非常幼稚很容易被识破。但是,小学生撒谎已经有动机和诉求,确实有利己的好处让他们“铤而走险”,尽管这个利益只是一时的好处。这个好处到底是什么?是否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得到满足?探究撒谎背后的因由比评判撒谎本身更有意义。

孩子答应了妈妈要去练琴,但是不练。在妈妈概念里是一件事。但是,在孩子的概念里却是两件事:答应妈妈是因为必须答应,不管是因为事先约定还是老师布置作业,或者是怕妈妈唠叨;不练是因为不想练,可能是曲子有难度、有更好玩的事、感觉累不想弹。这样的“分裂”在许多孩子身上都可以看到,即便是成年人,只说不做的也大有人在。两位妈妈担心的“人品问题”也不算危言耸听,人格的发展确实是从日常言行中形成的。

孩子毕竟是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情感连接会让他们的“撒谎”本身带有另一层感情色彩,这一点是很容易被忽视的,孩子“撒谎”时内心是忐忑和波动的。撒谎自己完成了约定,顾全自己好孩子的形象,避免了惩罚;同时,也照顾到妈妈的感受——如果妈妈知道我没弹琴,妈妈会生气、难过,现在妈妈不知道,妈妈就不会生气、难过。这个心底里的声音不容易被听见,这个声音是与爱有关的,孩子爱妈妈,她做了让妈妈不开心的事情,她的补救方式是——不让妈妈知道。

孩子的潜意识完成了这一切,如果要打破这个循环,就需要将这个过程显化到意识层面,和她一起面对:你不弹琴妈妈会难过,你撒谎妈妈会更难过。

妈妈们能理解这一点,知道之后也容易做到,只要再多注意表达的语气是否温和坚定,内容是否足够精简,有没有上纲上线大做文章。当“道理”在我们家长手里时,对这三方面有所觉察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与我们合作。因为,我们重视的是“效能”,是下一步孩子的行为。

为了达成“效能”:孩子不再撒谎。还有一点需要配合,就是与规则匹配的监督机制。比如,直接告诉孩子:我放了手机录音,也许你这个年龄还需要一点外力帮助,练习之后你也可以听听自己的表现。对于去老师工作室练习的,只要保持和老师的沟通并让孩子知道就可以,监督和关心之间本来就只有一线之隔。这个监督机制也是顺应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的,小学低段,处于从他律到自律转变的过程中,一方面还不够自律,需要外力帮助,另一方面也是需要在陪伴过程中渐渐过渡到自律(陪伴会令孩子更加踏实走得更稳)。孩子内心会渴望自主,这是“自我”形成的一个标志,也是人成长的规律。现实匹配的经历是在和父母的互动中学习到“自律是自主的前提”。就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说的信任、放手,都需要反反复复的经历、反思才能达成,孩子有自主独立的渴望,父母有信任放手的智慧。

孩子撒谎还有其他的因素,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对于十岁前的孩子来说,撒谎本身是对父母的一个“预警”。警示的不是这个孩子要变成品德低劣的人了,警示的是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否有不合适的言行和导向。对于年龄比较大的孩子,因为社交更加宽泛,需要考量的就不仅仅是父母和家庭的因素,加上心智发展到更高级,其撒谎的动机也会更加复杂,圆谎的能力也更强,亲子关系,彼此尊重是基本功。

在我们孩子还不算太大的时候,做学习型思考型的父母,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更优秀的孩子,还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关于撒谎,文妈也经历了一次,并有许多的感慨:

“我自己是一名老师,见识过许许多多的孩子,但在养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还是不免有些忐忑。在畅聊过程中我提到儿子文文小学一年级发生的一件事,关于撒谎,令我产生许多感慨:孩子周密的思维、老师的反应以及当时我和他爸爸的处理方式,面对一个不断成长的独一无二的孩子,家庭教育需要一个一致性的理念,也需要多角度地去看待一个貌似不妥的行为。

“事情发生在一年级下半个学期,平时每次语文单元考试后,老师都要求学生的家长督促孩子订正并签名,一直都是我或者他爸爸签名。这一次,文文订正好试卷,苦苦哀求他爷爷帮他签名。爷爷拗不过他,答应给他签名,但要求他跟我们来说明情况。等到我们下班回家,文文没有和我们提起这件事情,显得非常的淡定。当我给他家校联系册签名的时候,发现他的作业记录中第一条有橡皮擦过的痕迹,当时也没有觉察事有蹊跷,还被他蒙在鼓里。

“吃好晚饭,文文的奶奶来我们家,她一进厨房,随后文文马上也跟着进了厨房,并轻轻地把厨房的门给关上了。这个举动引起我的注意:不寻常!原来他在厨房里跟奶奶说悄悄话:希望奶奶能够对他让爷爷签名的事情保密,不要告诉我们。但是奶奶非常坚决地说这个事情还是需要你自己向爸爸妈妈说明情况。这个时候,我发现从厨房走出来的他,神情变得很尴尬。

“小孩子的生活很简单,要瞒着我们的估计是考试成绩的事,如果在学校闯祸了,老师一般第一时间就通知我们家长了。我们在他书包的底层发现了这张卷子,藏得多隐蔽呀!事情是这样的:这次单元考试他考了96分,因课堂上跟小朋友讲话,老师扣了5分,变成91分,成了“良”。这是他之前所有考试当中最糟糕的一次。他担心会被我们批评,所以就想出了这一招。知道这个事情来龙去脉后,我们夫妻俩感到生气的同时又觉得非常吃惊,生气是因为他向我们撒了谎,吃惊的是他这么小的孩子,想法会这样的缜密,细节问题考虑得这么周全。把我们俩大人骗得团团转,丝毫没有发现他的破绽。当时,我们俩觉得这件事很严重,儿子的道德品质出现问题,如果再不正确引导,将来会出大问题。于是就打电话给他班主任,核实一下这件事情的过程,了解他在学校里面的表现。班主任经过大半年的相处,对文文有所了解。因为知道这个孩子很好强,很在意成绩,这次扣分的目的是为了让他在纪律方面表现更加好一点,动“真格”的,才会长记性。班主任告诉我们,不要把事情看得过于严重,更不要轻易把这件事情跟他道德品质联系起来。

静下心来分析他说谎的原因:也许一方面他觉得这个成绩实在是太糟糕了,有些不好交代;另一方面可能是为逃避我们对他的批评而采取一种自我保护方式:自卫性撒谎。

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纠正自己的教育方法,希望能够正确对待孩子所犯的错误,做到惩罚适度。向他表明态度:父母在意的并非是事情的结果,而是在意事情发生后,对自己所犯错误敢于承认的态度,引导孩子勇于说真话,逐渐让他明白,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父母的面前。撒谎,解决不了事情,反而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

爷爷奶奶坚持文文“要和爸爸妈妈说明”,这一点显示了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很可贵。

班主任的回应缓解了文文妈妈的焦虑,从品德层面的评判落回到就事论事的地面。遇见一位好老师是孩子的幸事。

“撒谎”本身也是一种智力的体现,就如文文妈妈所说:思维缜密。鼓励孩子用智力为自己建立多选择的思维:除了瞒过爸爸妈妈,我还能做什么?哪个方案对大家都有利?毕竟撒谎这件事万一露馅有不被信任的风险。借着这件事和他做一些交流,坏事倒成好事了。

文文不想让爸爸妈妈看到“不够好”的成绩是因为自己难为情还是因为担心家长不开心?或者是担心爸爸妈妈知道被扣分的原因后批评他上课讲话?我们大人思维有时会固化,单凭猜测得不到真相,还是“求助”孩子为妙。搞清楚真相,对应的措施也就容易达成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