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李家请客,来了3对夫妻,带着3个男孩来做客,他们分别是李家3位女儿的好朋友,互相之间并不相识。说也凑巧,3个男孩同一年龄,都长得浓眉大眼,健康可爱。初见面时,他们都有点怕陌生,依偎在母亲身边。过了不长时间小明与小亮已合伙在打电子游戏机。但小文却从妈妈的身边消失了,原来他躲在浴室里哭泣。小文为什么不能与小伙伴融洽相处?他为什么不能适应陌生环境?原来怕见陌生人。从心理卫生角度说,称为社会交往不良或称焦虑退缩,或称退缩行为。
1.主要表现
(焦虑、害怕、怕羞、喜独居、敏感、缺乏自信、常哭泣、易心烦意乱等,这一系列表现是学龄前期儿童所常出现的发育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这一系列问题一般随着年龄增大后会自行消失。但有些儿童却长期未见改善。有退缩行为的儿童一般很难适应新的环境,常常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甚至连逛公园、去动物园、看电影、随父母去亲友家做客也不愿意。他们从不主动与其他儿童交往,沉默寡言,宁愿一个人待在家中。即使在自己家中,看见来了客人也要赶快躲藏起来,不愿见陌生人。但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中,与自己熟悉的人在一起,他们还是能高高兴兴地谈笑与玩耍,并无任何异常的表现。这种行为问题,多见于5~7岁的儿童。当他们年龄较小时,父母除发现他们性格安静,不大愿意与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外,常不易察觉。而当他们要上幼儿园或上小学时,问题才会明显暴露出来,表现紧张、害怕、拒绝上学,但当他们逐渐熟悉新环境后,症状会逐渐减轻。
例如:冬冬从小在外婆外公身边长大,外婆外公对这个城里的小外孙,宝贝得不得了。出门,怕他掉进河里,和村里的小伙伴在一起,又怕他受欺侮。于是整天让他在家里,不让出门。
6岁时,冬冬回到了父母身边,这本来是件高兴的事,谁知他怕见陌生人。亲戚来看他,邻居来玩,他都躲在一旁,不吭声,也不肯喊人,为此父母常当着亲友的面训斥他。这还不算,他连爸爸妈妈都不肯叫。为这喊人的事,常惹得父母发火。
冬冬怕见陌生人的状况越发严重。上学后,他怕和老师讲话,不愿和同学们在一起,上课时,从不举手发言,坐在课堂上一声不响,似乎在专心听讲,其实一点也没有听进去,下课后就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显而易见。冬冬得了“社交不能症”,这是儿童精神卫生偏异的一种症状。
2.引发社会退缩的原因
(1)与性格有关:多见于性格较内向,不喜欢合群。喜欢孤独、文静的儿童。
(2)与家庭教育有关:家长过于娇宠,过分照顾,在家中对儿童的要求不管合理与否,均予以满足,又很少让儿童到外面去与其他儿童一起玩耍,他们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中,什么都很随心所欲,十分顺利。而当他到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去时。一方面感到陌生、害怕,另一方面,一切不如在家中万事如意,因此,又感到委屈。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退缩行为。还有些儿童,由于所处环境十分偏僻,如一直在小山村由奶奶带,很少见到生人,当突然改变环境则会很不习惯。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和具体情况进行引导,而不应对儿童过分粗暴。若父母死亡或离异,从小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缺乏安全感,也会促使症状出现。
3.处理方法
患交往不良症者的约占正常儿童的0.5%。一般预后较好,年龄长大或通过教育、心理治疗后可以治愈。
重点在于教育及改善环境。从小教育儿童能与小朋友一起游戏,培养开朗的性格,对儿童不可溺爱,也不可粗暴、冷漠。
对于已有行为退缩者,父母及老师更要耐心地逐步引导,与儿童间建立信任而亲密的关系,鼓励他们逐渐参加集体活动。
行为治疗,如系统脱敏法、行为模拟法。行为模拟法,是基于观察学习的原理,通过观察学习来获得良好的行为,清除不良行为。可以先让她观察其他小朋友是怎样在一起玩耍的,让她体验别人玩耍的乐趣,逐步受到影响,产生共鸣,激起模仿欲望,情不自禁地加入到游戏活动中去。这样,退缩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消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