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某市连续发生多起盗窃案件,盗窃金额达几十万元。面对如此疯狂的连续作案,警方感到莫名的压力。后经警方的努力,将作案的20多人缉拿归案。令警方和社会吃惊的是这些作案者全是中小学生,或在校生、或流失生和辍学生,年龄最小的仅11岁,其中还有女生。面对这群稚气未退的孩子,干警们心情非常沉重。经查,这些孩子已经不是第一次作案,如果仅按案情足可以将他们判刑,可由于他们是未成年人,往往只能教育后予以释放,释放后这些孩子不但不痛改前非,反而胆子愈来愈大,认为都还不到成年,法律拿他们没办法,要抓紧进行“无罪偷窃”,于是越偷越勤、越偷越大,有的孩子竟然公开宣称他还能偷几年几年。
另有某市一学校一个男生,向一名女同学借钱,那个女同学没借给他,他就用刀子把她捅死了。当干警逮捕他时,他竟然说:“警察叔叔,你们千万别告诉我爸爸和妈妈,告诉他们,我就不能上学了。”
多个省市的统计显示,近些年来各地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案件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违法犯罪表现为突发性、团伙性、暴力性和反复性,年龄呈现低龄化,女孩人数和比例增加,手段出现智能化,性质越来越严重,类型出现多样化,偷盗、劫持、杀人、投毒、纵火、绑架、爆炸、赌博、诈骗、贩毒吸毒、敲诈勒索、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破坏公共设施,以及性犯罪等成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在这些未成年人中几乎都能找到。这些现象令人触目惊心,不能不引起深刻反思和高度重视,不能不下决心着手解决这一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很多,与学校只重视应试教育,而忽视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有关;与社会上的规则教育和法制教育力度不大有关;与当今的文化环境,特别是网络、影视、报刊等的不良信息和低俗、暴力、色情等内容的毒害影响有关;与孩子的品格、价值观、自控力和心理素质,厌学逃学辍学,以及不懂法不守法等有关;与父母的影响和家庭教育也有很大关系。当今很多父母只重视孩子的学习和身体等,不重视孩子的品格教育和守法教育,对孩子放任自流,孩子与什么人交往,到什么地方去了,做的什么事情从不过问;或对孩子娇生惯养、溺爱纵容;或家长作风、粗暴干涉,动辄打骂孩子;或父母自身法制观念淡薄,并且有违法的言行,而影响了孩子;或是因父母离异、不和、失业或早亡,孩子疏于管教,缺乏家庭的温暖,使其心理异常和人格扭曲,形成自卑、孤僻、乖戾、冷酷等不良人格,出现破坏性、偏激性、报复性和攻击性行为等。这些都有意无意地为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创造”了时空。
有太多的孩子已经徘徊在违法犯罪的悬崖边上,作为父母如何想方设法拯救他们,使他们悬崖勒马,并远离这个悬崖,而走一个光明的坦途呢?
第一,提高自身和孩子的法制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要想让孩子知法守法,首先自身就要知法守法,最好带头与孩子一起学习有关的法律常识和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做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要通过各种方法和形式,让孩子知道守法光荣、违法可耻,守法有益、违法有害的道理,可用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做形象化的说明,让孩子便于理解和掌握。加强自身和孩子的思想道德修养很重要,因为有良好思想道德修养的人是不会违法犯罪的。吓阻和制裁只是治标,而防止违法犯罪的治本之道就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要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现在学校经常开展法制、思想品德和文明守纪等方面的教育,如举办讲座、演讲、报告会、主题班会,出板报、手抄报,组织竞赛、比赛,以及其他有关活动,甚至让一些少年犯到学校进行现身说法,等。家长要鼓励和支持孩子积极参与这些活动。
第二,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文化和生活环境要健康、向上、积极、阳光、和谐,决不能有低俗、色情和暴力之类的东西出现。家庭成员的爱好和兴趣要高雅,相互之间要平等、民主、尊重,充满友善和爱意。父母对孩子关爱但不溺爱,放开但不放纵,严格但不严酷,以使孩子养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单亲家庭和留守家庭要做到以上这些有一定困难,但也不能对孩子不管不问,也应尽量给孩子创设比较好的成长环境。
第三,防止孩子的不良交往。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与什么样的人交往,往往就会成为这样的人,就是说朋友就是这个人的影子。据调查,有相当部分孩子的违法犯罪是受了朋友的影响和唆使所致。所以,孩子的交往一定要有所选择,要孩子与品学兼优的人交朋友,而坚决拒绝与品质恶劣、道德败坏和违纪违法的人交朋友。
第四,平时注意观察和留心孩子的言行,发现不正常的苗头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教育疏导。如孩子突然厌学,成绩大幅度下降;情绪异常,焦躁不安,忧心忡忡,或沉默寡言,有意躲避父母;早晨睡懒觉不起,晚上很晚回家或彻夜不归;花钱大方随便,钱的来路不明;穿奇装异服,男孩子留长发,女孩子打扮妖冶;好在自己房间里鬼鬼祟祟地做事情,大人叫门不开;身上经常带刀子、棍棒等;常有不三不四的人来找自己的孩子;经常违反校规、校纪或去网吧;偷看黄色书籍、录像,上网与不明来路的人聊天,等。发现以上这些,就要及时找孩子了解情况,与孩子沟通和谈心,艺术性地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和疏导,以防患于未然。
第五,让孩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要增强孩子的自保自护意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寻求法律的保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