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海伦凯勒的一生是不屈不挠的一生

海伦凯勒的一生是不屈不挠的一生

时间:2024-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海伦·凯勒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是不屈不挠的一生。这些残疾有先天原因造成的,也有后天原因造成。目前,全世界有6亿多残疾人。我国的残疾人有8000多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左右,有残疾人的家庭占总户数的18%,其中残疾儿童有1000多万。

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她一生共活了88年,可有86年多是在寂静和黑暗的世界中度过的。

她聪明伶俐,视觉和听觉锐敏,观察力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很强,父母为有这样一个天赋优异的女儿而自豪和骄傲。可天有不测风云,在她19个月大的时候,灾难降临到她的头上,一场猩红热夺去了她的视力听力说话的能力,这不但给她本人带来巨大的痛苦,而且也毁灭了父母的希望。可父母没有放弃,一段悲伤的日子过去后,父母开始尝试着用肢体语言教她,她进步很快。

在她7岁那年,父母给他请了个名叫苏利文的老师,苏利文老师非常富有爱心和耐心,也具有很好的教育技巧和艺术。在苏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培育下,海伦·凯勒学会了手语和写字,也学会了说话,当然这其中更有海伦·凯勒自身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例如她学发音,因听不到别人和自己的声音,只能用触觉来感受声带的颤动和口型的变化,这往往不准确,要反复地练习才行,为发准一个音,她要练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时间,要成千上万次地模仿和纠音。失败、疲劳和痛苦折磨着她,她甚至为此流下过绝望的泪水,可她毅然坚持了下来。除英语外,她更以顽强的毅力,学会了德、法、拉丁等多种语言以及数学和自然等学科,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哈佛大学,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哑人。一个盲而聋哑的人达到这个水平,其艰难程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海伦·凯把爱奉献给社会,她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奔走,为残疾人呼吁、募捐,建立基金会、慈善机构和学校,制订教育和治疗计划,她更鼓励残疾人树立信心、自立自强。在繁忙的工作中,她没有停下手中的笔,一生共完成了14部作品,这些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反响。《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她一篇最著名的散文,她说假如给她三天光明,她将去看善良的人们和美丽的大自然,看人类所创造的文明,看繁荣的城市,表达了她对光明的向往。她从一位盲人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要珍惜生命和光明,热爱人生,关爱他人。

海伦·凯勒不以残疾为苦,她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心中充满阳光,她喜欢骑马、骑自行车、滑雪、游泳、划船、下棋,还喜欢戏剧表演艺术,以及参观博物馆和风景名胜等。

海伦·凯勒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是不屈不挠的一生。她用自己的执著追求精神谱写了一曲人类的生命赞歌。她已经成为直面困境、坚忍不拔的象征,成为鼓舞人们,特别是残疾人战胜困难的巨大精神力量。她赢得了各国人民的尊敬,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她为“人类十大偶像”之一,被授予“总统自由奖章”,她还受到了其他许多国家的嘉奖,还成立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国际组织。罗斯福夫人埃利诺对她高度评价:“人类的精神美一旦被人认识,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海伦·凯勒给我们这些没有那么多困难需要克服的人们,上了永不能遗忘的一课。”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认为,19世纪世界上产生了两位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上,某种组织和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如盲、聋、哑人以及身体残缺和智障的人等。这些残疾有先天原因造成的,也有后天原因造成。目前,全世界有6亿多残疾人。我国的残疾人有8000多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左右,有残疾人的家庭占总户数的18%,其中残疾儿童有1000多万。

残疾人往往很自卑,情绪低落,自暴自弃,没有积极向上的心态,缺少生活的勇气。导致残疾人这种精神状态的原因,一是由于自身生理或心理上有缺陷,缺乏某种能力,没有成功的体验,自认为自己不行,各方面不如健全的人;二是同伴或其他人的捉弄、欺负和歧视;三是父母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有的父母视残疾孩子为负担而讨厌和冷落他们,有的怕残疾孩子遭人讥笑而不让孩子出门,有的怀有负疚心理而事事为残疾孩子包办代替等。

残疾人也是人,他们与正常人一样,有渴求有愿望有喜好,也想过幸福快乐的生活。残疾人虽然残疾,可他们并不丑,而且很美,不是完整的美,而是残缺的美,如断臂维纳斯虽然残缺,可有谁不承认、赏识和叹服她的美呢?

父母有责任有义务,让残疾孩子更美,笑得更灿烂,活得更阳光。

第一,要正确地看待残疾孩子,永远不要放弃残疾孩子。要多关爱多关心残疾孩子,帮助残疾孩子摆脱痛苦和失意的情绪,给以精神的支持;要残疾孩子勇敢地接受不能改变的事实,勇敢地改变能够改变的一切;要增强其耐挫折的能力,让孩子超越耻辱,摒弃自卑,自立自强,百折不挠,乐观豁达。可用身残志坚的名人来教育和激励他们,如罗斯福、霍金、贝多芬、保尔·柯察金、司马迁、阿炳、吴运铎、张海迪、邰丽华,以及残奥会上那些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残疾运动员等。

第二,扬长避短,创造机会。东方不亮西方亮,上帝为其关上了这扇窗就会开那扇窗,残疾孩子并不是所有功能都丧失,而是还保留某些功能,甚至这些功能还很优越,如聋人的视力好,而盲人的听力好,所以要扬长避短,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其有成功的经历和体验。

第三,把残疾孩子当做正常孩子。如果把残疾孩子当做残疾孩子来对待,反而强化了其残疾意识,所以,要有意忽略孩子的残疾,淡化其残疾角色,让其忘掉自己的残疾。不要有补偿心理和负疚心理,不要包办和代替,不要无微不至,而是让孩子自己去学去想去做,这样才能让孩子树立健全的意识,做一个正常的孩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