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遇到这种大人对孩子发脾气的情况,一般的反应是指责父母:孩子毕竟是孩子,有话好好说,干嘛发那么大的火?你配当爹(妈)吗?大有“你和孩子一样不懂事(甚至还不如孩子)”的意味,他们认为因小孩子的弱小和无法反抗,父母才会如此肆无忌惮地伤害孩子。其实,这从逻辑上说一点错也没有,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了环境,我相信如果没有环境的影响,天下没有任何一位父母愿意如此对待孩子,虽然当时他们的嘴里叫嚣着“谁让你……”,但这多半是当作借口喊给别人和自己听的,有一件事他们心里再明白不过:孩子是最无辜的,即使有错也罪不至此。可是为什么又难以自控,非要把孩子当成出气筒,事后又后悔呢?
案例中颖的家庭有一个应激事件:家中的“顶梁柱”、颖的丈夫皓的单位要裁员,如果失去工作,家庭的生活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而皓恰恰是那种走又不一定会走,留又不一定留得下来的人,他感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没有意义,一切都失去了控制,仿佛只能听天由命,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无助感和不确定性。仅这一点,就会让人产生紧张、焦虑,皓满脑子塞的都是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压力越来越大,就像往气球里不停地吹气,气球越来越大,爆炸的危险也就越大。
豆豆作为一个不满10岁的孩子,难免经常犯一些“孩子的错误”,而这些平时看来不过是淘气甚至可爱的行为,此时却碍眼得如同一根尖刺,伸向父母那已被吹得鼓鼓的神经,结果当然是“嘭”地一声,正憋得要命的气一下子找到了出口,蜂涌着赶出来,“手里拿着针”、距离又最近的孩子理所当然地成了受害者。
颖面对这样的变故,也不知所措了,一开始她想还按“一般情况”处理,希望通过和爱人谈谈、让孩子离爸爸远点、自己多承担点家务、不让爱人操心等手段来解决问题或等待问题自己消失,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不但总解决不了,这种不良情绪还逐渐传染给了她,她心里隐隐觉得不对头,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附:一年内压力量化表(见后附的“应激事件表”)
应激事件量化表
一年中压力量化表(托马斯博士)
2离婚/75分
3夫妻分居或恋人分手/65分
4亲人逝世/63分
5独身初到异国/60分
6交通事故/53分
7结婚/50分
8身体健康问题/48分
9解雇与下岗/47分
10经济收入减少/46分
11国外在留资格变更(签证种类)/45分
12亲人患病/43分
13怀孕/40分
14性生活苦闷/39分
15家庭经济状况变化/38分
16家庭成员增加/37分
17夫妻吵架/36分
18转换学校/35分
19借债3万人民币以上/33分
20挚友逝世/31分
21入学考试/30分
22出国或海外旅行/30分
23孩子教育问题/29分
24孤独/29分
25学习状况不理想/28分
26工作中分担新的责任/27分
27毕业前夕/26分
28生活习惯的变化/25分
29与上司或指导老师相处不和/24分
30被警察公事盘问/20分
31工作时间和条件的变化/19分
32借给他人钱/18分
33搬家/17分
34朋友关系变化/15分
35睡觉习惯变化/10分
说明: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博士专门研究压力给人的肉体、精神带来的影响和损害,他把各种压力标上分数。根据他的研究结果,一年之中人的压力在300分以内尚可容许,如果超过300分(危机线)会引起精神障碍、心脏律动不齐等身心疾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