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的学习总是要在爸爸妈妈的监督下进行,因为天天年龄小,所以自我克制能力不强,缺乏责任感,做作业的时候也常常敷衍了事。
开始的时候,爸爸妈妈也责备和批评他,但是,时间长了,天天越来越逆反,越来越不喜欢学习了。妈妈为此非常烦恼。她去请教自己一个从事教育心理研究的老同学。得到的建议是——不要强制孩子,更不要责备和批评他。
妈妈得到的信息是:就拿孩子们每天写作业这件事情来说,对于孩子的问题,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批评和责备,孩子则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孩子在写作业时,父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父母不是孩子的“枪手”,而是孩子的“辅助者”“引导者”,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父母要重视自己的辅助角色,配合孩子完成家庭作业。
有些孩子回家后先想着玩,把作业拖到很晚才做;有的孩子非得在家长的监督下才能完成;甚至有的孩子出现偏科,不愿做语文或数学作业;也有的孩子因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做作业吃力;还有的孩子依赖性很强,总等着爸爸妈妈来帮忙指点。对此父母头痛不已,天天的妈妈很想知道:“孩子做作业时,父母究竟应该做些什么?”
谈完话妈妈才知道,辅导孩子学习是指教给孩子一些学习技巧,教孩子学习、休息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引导孩子克服依赖心理,树立一切依靠自己的毅力和信心,而不是陪着孩子读书学习。
妈妈说,作为父母,要转变教育观念。天天妈妈反省了一下,发现自己真的是在天天的英语单词念不出时自己领读;数学题解不出时自己代为演算;要测验时自己和天天共同复习。
妈妈的同学警告她说,再这样下去,结果会让人很难受:孩子不肯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只会等待、观望,依赖父母,一旦离开他人便无所适从。在学习上,他会习惯于接受现成的观点和见解,很少独立思考,很少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没有主动性,平时抄袭作业,考前要求画出最小范围,提供现成答案。无疑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及工作是极为不利的。
当然,妈妈不仅知道了严重的后果,也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就是要让天天真正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爸爸妈妈对天天的学习要做到只陪伴,不陪读。为什么要这么讲呢?还要从天天妈妈和她同学的那次聊天说起。
妈妈咨询的那个同学还和天天妈妈讲了自己的一些教育孩子的经验。她说:“我家孩子从上学第一天起,我就告诉她:爸爸妈妈有自己的事情,而你的任务就是学好功课。做作业的目的就是复习所学的知识,犯了错误不要紧,那说明你发现了自己的漏洞。只要把不会的、不懂的及时请教父母或者老师,学会就可以了。”
天天妈妈听完同学的话,自责地说:“我原来以为不只要陪伴天天学习,而且要替天天写作业,天天有了问题我比他都着急,我会大包大揽,这样天天就好像有了拐杖,往往忘了好好学习。”
同学听了天天妈妈的话,不无感慨地说:“我身边这样的家长还真不少。我们邻居家的小孩很聪明,也很好学,家长对他的期望很大。为了让孩子更加用心学习,这个孩子的妈妈放弃了每天晚上看电视和做家务的时间,专心陪孩子写作业、为孩子检查作业。孩子在小学阶段时,在妈妈的耐心辅导下,成绩一直都不错。但到了中学阶段,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很多课程妈妈已经辅导不了了,孩子的成绩开始大幅下降。更可怕的是,这位妈妈发现,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孩子只要遇到稍微有点难度的题目,连思考都不思考就会直接跳过。当她让孩子思考那些难题时,孩子还不耐烦地说:‘思考什么?到时候老师会讲的。’后来,听这个孩子的老师介绍,这个孩子在听课的过程中也是这样,从来不会进行深入的思考,而且遇到听不懂的内容就会直接跳过,课下也不问老师。这样一来,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升到初中后学习越来越吃力了。”
天天妈妈好像有了点感悟,是啊,孩子不能主动学习,学习很费劲,这种结果家长要承担大部分的责任。如果我们从深层次挖掘原因就会发现,这个孩子之所以不会独立思考,就是由家长的“陪读”造成的。
妈妈的同学好像也看出了妈妈的想法,她接着说:“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家长,家长陪孩子写作业、替孩子检查作业,这并不是在帮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孩子用应付的态度对待作业,或者没动脑筋就把那些难题直接推给家长。”
天天妈妈非常认同这个同学的话,找到了问题所在,下一步就是解决问题了。
天天妈妈弄清楚了到底怎么算是陪读,还给它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所谓“陪读”并不是监督孩子学习,而是陪着孩子一起学习;也不是帮助孩子检查作业,而是各做各的事。正确的陪读就是父母安静地坐在孩子旁边就可以了,不需要对孩子的学习问题过多关注。不过多干涉孩子的学习,让孩子自己掌控自己的学习,就是最好的陪读。
天天妈妈将自己的理解告诉了自己的同学,同学对天天妈妈又讲了自己的一些做法。
“其实,在孩子们做作业时,父母在一旁做什么事情并不重要,只要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就好了。比如,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我会在旁边做自己的事情,有时候写写文章,有时候做工作总结,有时候拿起一本书在孩子身边静静地阅读……总之,我会陪在孩子身边,直到他完成作业。在我的陪读下,孩子的学习没有让我太操心。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女儿的关系也更好了。有一天,孩子的作业比较多,我陪她到很晚。写完作业以后,我以为女儿会喊累,可是她并没有那么做。她抬起头来,笑着对我说:‘妈妈,别人都说学习很没意思,但是,因为有妈妈陪我,我真的觉得学习不那么辛苦也不那么累了。妈妈,谢谢你。’女儿的话让我非常感动,我觉得我的方法真的起到了好的作用,也得到了孩子的认可。对于这个结果,我非常欣慰。”
后来这个妈妈又总结说:“其实孩子需要的就是这样的陪读,不是监督他学习,而是能够安静地陪着他,让他感觉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不孤单,有个人会一直陪伴着自己,与自己在一起。这种安静的氛围、温馨的场景,很容易就会让孩子产生自动自发学习的动力。”
后来两个人又聊了很多。妈妈的陪读会有什么效果呢?有什么改变在等待着天天呢?
天天放学回到家,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就跑去喂鱼,然后又去厨房找奶奶要好吃的。解决了饥饿的问题,他就拿出作业做了起来。
原来他做作业的时候,妈妈会忙家务,擦桌子、扫地……今天妈妈并没有做那些,而是坐在天天身边,拿着一本书,静静地读了起来。
家里到处都弥漫着学习的气氛。天天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一会儿拿铅笔刀削削铅笔,一会儿去倒杯果汁耽误半天。他今天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安安静静地做作业。他突然觉得,因为妈妈在身边陪着,他再不安安静静地学习好像说不过去。天天安安静静地在那里写着作业。他想削削铅笔放松一下的时候,抬眼看妈妈还在认真地看书,就坚持着没动。想喝果汁的时候,他看妈妈还在专注地看书,也就没有了去倒果汁顺便去看看小鱼的想法。
就这样,妈妈陪着天天,或者说天天陪着妈妈,两个人都安安静静地做着自己的事情。
作业里有道题天天不会写,他请妈妈帮忙,妈妈告诉他,先记下来,等所有作业都写完了再说。
天天继续认真地写作业,妈妈也在旁边安静地看书,时不时还记一些笔记。就这样,本来两个小时才能写完的作业,天天一个小时就写完了。
等所有作业都写完了以后,妈妈让天天把刚才遇到的问题找出来,然后建议天天先看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把课本上的知识吃透了,再看看能不能回答出来。
天天按照妈妈的方法,在书中果然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天天顺利地把难题解决了。他凑过来看妈妈在读什么书,他突然觉得,家里好有读书的氛围,他喜欢上了这种安静的学习、读书的气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