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尽量为孩子准备合适的玩具,可是也不是说孩子缺了玩具就不能玩耍。父母应该教孩子一些随时随地能玩,对孩子又有很强锻炼意义的游戏。这要比孩子完全自己摸索有益得多。
不需要玩具的游戏法
游戏1. 贴人儿
[关键词]
数字、童谣、肢体运动
[游戏过程]
首先有一个孩子被大家选中,这个孩子就是“老头儿”。在数到3之后,这位被选中的孩子要竭尽全力去追其他孩子。
被抓住的孩子会被做上标记并成为新的“老头儿”。
通常会有一些“救命丸”,比如说一堵墙或者箱子,被追的孩子只要触碰到这些“救命丸”就不能被抓住。
选“老头儿”的方法很简单,是我们大家熟知的“点兵点将”,由其中一个孩子来有节奏的念一首童谣,每一个词指向一个孩子包括他自己,最后一个词所指的孩子就是“老头儿”,也就是捉人者。
[反馈记录]
记录孩子对于这个游戏的热爱程度和游戏持续时间,看孩子是否有足够的运动量。
游戏2.猫捉老鼠
[关键词]
游戏、锻炼
[游戏过程及分析]
先挑出两个孩子,其余孩子们拉起手来围成一个圈。先前挑出的孩子一个站在圈外,就是游戏中的“猫”,另一个站在圈内,是游戏中的“老鼠”。
围成圈的孩子要想尽办法防止“猫”进入圈中抓“老鼠”,如果“猫”进去了,就赶紧打开一条路放“老鼠”出去,然后把“猫”困在里面。
[反馈记录]
记录孩子对于这个游戏的热爱程度和游戏持续时间,看孩子是否有足够的运动量。
游戏3.捉迷藏
[关键词]
游戏、锻炼
[游戏过程及分析]
和贴人儿一样,一个孩子是“老头儿”。“老头儿”在一开始要蒙住自己的眼睛,其他孩子找地方藏起来。
当“老头儿”数到一定的数字或者藏好的孩子们告知自己已经藏好了以后,“老头儿”就可以睁开眼睛,并拍一下事前设置好的“机关”,大喊一声。“我要找啦!”然后就可以去找其他藏起来的孩子了。
第一个被找到的孩子就是下一轮游戏中的“老头儿”,后面被找到的孩子不会受到惩罚。
[反馈记录]
记录孩子对于这个游戏的热爱程度和游戏持续时间,看孩子是否有足够的运动量。
游戏4.丢手绢
[关键词]
游戏、锻炼
[游戏过程及分析]
孩子们围坐成一圈。“老头儿”站在圈子的中央,向后扔一块儿手绢。
手绢落在哪个孩子的前方,这个孩子就必须赶在“老头儿”抓到自己之前,迅速把手绢扔到其他孩子前方。
如果哪个孩子拿着手绢儿被“老头儿”抓住了,这个孩子就成为新的“老头儿”。
[反馈记录]
记录孩子对于这个游戏的热爱程度和游戏持续时间,看孩子是否有足够的运动量。
游戏5.猫咪钻墙角。
[关键词]
游戏、锻炼
[游戏过程及分析]
除了“猫咪”之外,其他孩子站在一个指定好的位置。
孩子不停地互换位置,这时做“猫咪”的孩子就大喊一声“猫咪钻墙角”,然后要“眼疾脚快”地去抢空位,如果“猫咪”抢到了空位,被抢的那个孩子就是下一轮中的“猫咪”。
[反馈记录]
记录孩子对于这个游戏的热爱程度和游戏持续时间,看孩子是否有足够的运动量。
游戏6.抢座位。
[关键词]
游戏、锻炼
[游戏过程及分析]
背对背放一排椅子,椅子的数目要比孩子的人数少一个。
放音乐,孩子们围着椅子慢慢走,音乐戛然而止,孩子们迅速抢座位,抢不到座位的孩子站到一边去;然后撤走一把椅子,放音乐,抢座位……
如此循环,直到只有一把椅子和两位孩子进行最后一轮比赛,抢到最后一个座位的孩子就是优胜者。
[反馈记录]
记录孩子对于这个游戏的热爱程度和游戏持续时间,看孩子是否有足够的运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