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
风筝是中国人的发明,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人造飞行器,放风筝堪称“古董”级的游戏。东汉造纸术发明后出现雏形,唐时称为纸鸢,五代时纸鸢上已经笛响筝鸣。明清以来,放风筝成为备受天津人喜爱的娱乐游戏,春秋两季,老城厢、娘娘宫、南市等地到处可见边放边卖风筝的商贩,购者如云,一派“风鸢漫天舞,童叟竞相嬉”的景象。嘉庆年间,诗人樊彬在《津门小令》中更是描述道:“津门好,薄技细搜求。烟管雕成罗汉笑,风筝放出美人游。花样巧工留。”天津风筝融南北风格,特色鲜明,清末民初的“风筝魏”“老金记”“帘子李”“张七把”以及雅文斋的风筝无不做工精细,结构科学合理,造型生动逼真,色调简洁明快,花色繁多,放飞效果极佳,名闻海内外。
老年间的阴丹士林布家喻户晓,放风筝也成为其广告画面,很有亲和力
过去的孩子没有什么钱,但是囊中羞涩也不妨碍他们追求放飞的快乐。很多孩子会自制简易风筝,找来细竹条或粗苇子扎出方框,对角线绑紧骨架,再糊上一张白纸,粘上两条长尾巴,孩子们风趣地叫它“屁股帘”。哥哥牵线在前跑,飞,飞,飞起来了,弟弟妹妹在后面追着欢呼雀跃着。秋风送爽,好个美妙童年。
风车
风车是一种非常普及的传统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唐宋绘画中已多见其形象,如南宋画家李蒿笔下的《货郎图》中就有一个小风车,安插在货郎帽子的后面。
冬天在街面上卖风车的小贩
老年间通常用纸、竹或秫秸做风车,借风力不停旋转。小孩大多会自制(多角)风车,用一张正方形的白纸(彩纸更佳),自四角向中心剪开,开口过半,然后依次弯折各角,集于中心。找一个小钉子或大头针当轴,再安装到小木棍或秫秸杆上,四角风车就做好了。有的孩子还会用两张纸或三张纸制成八角风车、十二角风车。假如纸张颜色各异,那么风车转起来会更加绚丽,更有律动感。
庙会上,小贩卖的花轮带鼓的风车最漂亮。风车轮用秫秸篾条弯成,直径约20厘米。以轴为中心,把纸条染成放射状的颜色,纸条的另一端粘在外圈上。另外,轴的延伸部分装有一个小拨片,轴下还装有小鼓槌、小鼓(泥质),风轮转动,轴上的拨片拨动鼓槌,击鼓作响,可谓声色俱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