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花灯
元宵节又叫灯节、上元节,节日期间,万人空巷,观灯会,猜灯谜,好不热闹。天津卫有个老例儿:当舅舅的要在灯节之际给小外甥送一盏花灯,最好是鸭子样的造型灯。“鸭子”谐音“押子”,祝福孩子健康平安。另有“外甥打灯——照舅”的说法,意谓好日子照旧。
舞龙灯闹新春(民国时期商标画)
老天津最经典的鸭子灯
正月十五这天,天刚擦黑,才吃罢元宵的孩子们就打着灯笼跑到胡同里闹开了,一帮一伙地招呼着玩伴,“打灯笼,烤手啦,你不出来我走啦……”老天津的花灯造型有金鱼灯、鸭子灯、蒺藜(吉利)灯、宫灯、转灯、风琴灯,花色繁多。
聚到一起的小孩儿围成圆圈,跳着,笑着,哼唱着迎春曲:“有打灯笼的快出来呀,没打灯笼的抱小孩呀,金鱼、拐子(鲤鱼)、大花篮呀。一大儿(注:大子儿,铜钱)一个灯,俩儿大儿一个灯呀,三大儿买个提拎灯啊。”火红的灯笼映着孩子们的脸颊,烛光与烟花闪亮灵动,欢声笑语间交织出童话般的美妙夜晚。
自制探照灯
老式的四面玻璃小灯笼
童趣很少因贫富而厚此薄彼,这在老天津卫的生活中尤为突出,许多穷小孩同样能享受新春与灯节的快乐。
老年间家家户户不富裕,就算过年家里也难有闲钱给小孩儿买灯笼玩。在年与灯的诱惑下,孩子们从小就有办法——自己做灯。要想玩得开心得会鼓捣灯,比如在破旧搪瓷茶缸里点上小蜡烛,俗称“探照灯”。还有的孩子将蜡融化滴在一个烧透泛白的煤球上,再用点燃的蜡引亮。更简单的是用一滴蜡汁把小蜡烛粘在大拇指的指甲上,翘着指头玩。如此别出心裁的发明非常有趣,曾让不少小孩儿放弃了小蜡灯,自己鼓捣灯玩。
“有打灯笼的快出来呀,没打灯笼的抱小孩呀,小钢、二宝你快出来呀……”唱响在胡同里的童谣很快能引出一帮一伙的孩子,聚到胡同里来玩灯,互相照,来回晃,追逐嬉戏,玩法花样百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