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纸花
如果说折纸是门艺术,过去的孩子们特别是女孩子都能称得上是小小艺术家。一小张白纸或彩纸在女孩们手里大多会点石成金,妙手生“花”,玫瑰花、百合花、牵牛花、山菊花,以及各式各样的无名花草都能在她们手下创造出来。
纸花玩具
民间手工制作的纸花
说到制作纸花,为了增加花瓣的皱纹与效果,小孩子有时会把纸条缠到铅笔杆上,然后推挤纸条成为皱纹纸,做出来的花瓣活灵活现。特别是在1976年悼念毛泽东主席的日子里,在每年清明祭扫先烈的活动中,无数小白纸花表达哀思的同时,也展示着少年们的才艺。
叠菠萝
孩子与妈妈的巧手,更可在叠菠萝、叠手枪的闲情中得以体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二版人民币中的一分、二分、五分纸币大量流通,一分钱的票面是土黄色的,上面画着汽车;二分钱是蓝色的,上面画着飞机;五分钱是绿色的,上面画着轮船。大人或孩子将张张一分币叠成个个三角块,再用成百上千个插接成纸艺菠萝,成品逼真漂亮。男孩还会用五分的、二分的(或普通硬纸块)按此法做出军舰、手枪、皮带等玩意儿。而这些立体逼真的“作品”,可能是小孩子三两年的压岁钱。
编金鱼
电影《山楂树之恋》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初一个纯真感人的爱情故事。影片中,静秋亲手编了一个小金鱼送给老三,可爱的小金鱼见证了他们的爱情,让很多观众落泪。
那个时候,女孩子们扎辫子常用细细的彩色透明塑胶头绳(稍有弹性),天津人俗称“电线头绳”。妈妈们心灵手巧,会用这头绳编出漂亮的小鱼,与电影中的那个十分相像。孩子跟妈妈学,串线走线,不急不躁,母女俩在灯下一同打发着闲暇时光。一个小孩学会了,往往会教授其他孩子一起编一起玩。
除了小金鱼,还可编出大虾、小公鸡,乃至茶杯垫、茶杯套等。小金鱼、大虾之类的可以平时拿着玩,也可以做成钥匙挂坠,灵动漂亮,招人喜爱。在一个搪瓷杯或玻璃杯外面套上精细的“电线头绳”杯套,在当年也可谓时髦了,且能用上十年八年的时间。另外,还有人通过关系从医院里找来废旧输液胶管,用它编出更大的工艺品。
卷帘子珠
过去居住环境以平房为主,苍蝇、蚊子多,到了夏天家家户户必挂门帘子。早先街边有手艺人专门干打竹帘子的活计,一些家长自己也会打帘子。改革开放后,文化生活日新月异,港台美女明星、洋房名车的各种彩印挂历流行起来,到了岁末,再美的挂历也成了废品,有人“变废为宝”,用它卷帘子珠。
帮妈妈卷帘子珠也是女孩子们边干边玩的过程。
东拼西凑备足挂历纸,接下来就是裁纸、搓帘子珠、连接等琐碎工序。这时,心灵手巧的女孩绝对是妈妈的好帮手。小孩子先把旧挂历裁成细长细长的三角形,再把纸条搓卷在曲别针上,做成一个个的帘子珠。还要为帘子珠两端露出的曲别针做个S形的弯钩,若干个帘子珠再连接成一串串的,这样,一面门帘就快要大功告成了。有时,女孩也会招呼其他同学来帮忙卷,大家有说有笑不停手,会大大加快完成速度。
由于把挂历纸的彩色面朝外,所以帘子挂起来五彩缤纷非常漂亮,小女孩看到自己的劳动果实当然喜不自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