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一个健康伶俐胎儿的基本条件就是对胎儿大脑发育给予足够、适当的刺激和良好的环境及氛围。在此期间胎教便是胎儿智力和心理发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怀胎过程中,孕妇的言行举止、喜怒哀乐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以及客观环境中一切声、色、行、味等通过感官直接或间接影响母体中的胎儿,以至于影响胎儿终身智力和心理发育。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细胞分裂增殖主要是在胎儿期完成的,它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是怀孕的2~3个月,第二个高峰是怀孕的7~8个月。如果脑细胞增殖期趋于顶峰,即可为孩子具有高智商奠定了基础。调查表明,受过胎教的孩子比没有受过胎教的孩子其智商具有明显的优势。
据美国学者托马斯·伯尼的研究,怀孕期母子之间有3种信息传递途径:生理信息的传递、行为信息的传递和感情信息的传递。它们分别在胎儿和母亲之间双向传递这样的信息:生理激素变化引起的物质变化,行为动作引起的安慰反应,心理状态引起的情感联系。我国的胎教专家通过实验证实良好的信息,如音乐、文学等艺术的刺激,可以让母体产生思维联想,使中枢神经系统释放神经递质和内分泌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胎盘,到达胎体,传到胎脑,影响大脑和心理发育。事实上,胎儿并不懂得音乐及故事,但是外环境的改变包括声音的振动、母亲的情绪及精神状态,都能对体内某些激素及有关的神经递质的分泌产生影响,从而间接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
现代胎教还证实,胎儿具有“宫内学习”的能力。所谓“宫内学习”,是指胎儿在子宫内接收和储存信息。那么胎儿是如何接收和储存信息呢?原来,5、6个月的胎儿不仅具有感受能力,而且具有记忆能力。胎儿虽然对信息的内容不理解,却可以把信息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记住,印刻在大脑内,储存在潜意识之中。这种胎儿储存信息的能力,现在也已经得到证实。加拿大一交响乐团指挥博利顿·希罗特为什么初次登台就可以不看乐谱,而大提琴的旋律不断地浮现在脑海里?后来他从母亲那里知道,他初次指挥的那支曲子,就是母亲怀他时她经常拉奏的那支曲子,原来胎儿时期听到的乐曲信息储存在他的头脑中了。这些例子都证实胎儿有可能储存信息,因此“宫内学习”是完全可能的。“宫内学习”的意义就在于:胎儿虽然对接收的信息不理解,却可以储存在潜意识中,出生后在一定的情境中会转化为显意识。这也就是说,胎儿储存的信息会在出生后对外输出,胎儿“宫内学习”可以起到开发大脑潜能、提前储存信息,有利于孩子将来成才的作用。
虽然胎儿情感的丰富性和内涵不能和成人甚至儿童相比,但在胎儿身上也已经显示出人类最高级的精神状态的特征。很多学者指出,胎教有助于胎儿心理健康,使孩子出生后具有良好的个性、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孕妇思想上有什么包袱、情绪不太愉快,以及外界事物引起某些精神反应,都会进入下丘脑,影响内分泌激素的成分和含量。临床表现还证明,母亲的情感活动和胎儿感觉器官的功能颇有关系。母亲的喜怒哀乐,通过神经递质的变化,会影响胎儿的心理机制。中医认为:“除恼怒,受胎后切不可打骂人,气调则胎安,气逆则胎病。”为此,中医十分强调孕妇“调情志”的重要性。“调情志”,就是调养精神、调摄性情,也就是中医所谓“养气”。中医指出:“欲生子好者,必须养其气,气得其养,则生子性情和顺,无乖戾之习。”孕妇能做到“调情志”、“养气”,那么身心应处于宁静状态,于己于胎儿都大为有利。正因为如此,有人说“宁静就是胎教”,看来颇有道理。
国外有学者认为,性格的形成在出生前9个月,比出生后6个月更重要。胎儿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现在已经明确,一定程度上是在母体怀孕期生理、心理的影响下形成的。人的某些疾病,如溃疡病、偏头痛等,是消极情绪对人体产生作用后引起的。既然痛苦的情感可以产生内脏器官的功能性障碍,那么胎儿性格的形成,同母体的生理、心理就不无关系。精神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胎孕期有不良遭遇。医学统计表明,孕妇在怀孕期失去丈夫,所生婴儿长大后罹患精神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的比率较高,这是孕妇的应激反应对胎儿下丘脑造成损伤的严重后果。大量的医学调查还表明,怀孕时孕妇有严重的焦虑症,会使孩子长成后情绪不稳定,还会使第7~10周胎儿的腭骨发育导致畸形。有些孩子形成了易哭闹、好动、好发脾气、心神不定等不良情绪和不好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与母亲怀孕时神经激素大量分泌,造成自主神经系统过敏有关系。
因此,准妈妈不能激动、烦躁、忧郁、悲伤、苦闷、愤怒、紧张、恐惧、焦虑和心理压力大,否则可能导致分娩畸形儿,导致胎儿脑血管收缩、大脑供血量减少,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据调查研究,有的孕妇因为种种原因,不希望分娩,结果胎儿出生后生理、心理都不怎么健康。为了胎儿出生后生理、心理健康,孕妇要有良好的心理环境。必须稳定孕妇情绪,让孕妇平和安宁地度过怀孕期,让胎儿身心发育有良好的胎内外环境,这也是胎教的重要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