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秋天,上海市宛平南路的一个小区内,住着一对形貌极像的女双胞胎,80岁左右,日夜相伴不离,同进同出,有说有笑,她们似乎在珍惜所剩下的不太长的人生光阴,也好像在努力补偿已经逝去的光阴。她们的故事值得一读。
1928年秋天,在上海西郊的一座大洋楼里,军官卜平凡的太太向优,生养了一对非常美丽可爱的双胞胎,取名为卜宝聪(小名宝宝)和卜贝敏(小名贝贝)。她们长得十分相像,陌生人难以辨出,但宝宝大腿根部有一块近似心形的深黄色“胎记”,而贝贝没有。
她们从出生开始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同出同进,吃、穿、用、睡、行等几乎没有区别,两个孩子还都不愿分开。她们十分可爱、乖巧、聪慧、有礼,父母、亲友们十分喜爱,可谓是人见人爱。
小学毕业后,她们进入了上海江苏路上的“中西女子中学”就读,她们也由美好的童年开始迈入少年和青年时期。
但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卜平凡军官由于意外事件突然死亡。这犹如晴天霹雳一般,卜家向来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
向优是一位贤妻良母式的好太太,出嫁前靠父母,出嫁后靠丈夫,一切生活以丈夫为中心,除了必要的陪伴丈夫出外应酬之外,一直在家精心抚养四个孩子(宝宝和贝贝之下,还有两个小弟弟)。卜平凡的死讯,使她一下子无法接受、无法应对。她彻底惊呆了,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
此时此刻,不幸中的大幸,卜平凡家中有一位忠心耿耿的“老”管家(年龄不算老,因为其父亲原来就是卜家的老管家,他仅继承了这个“老”字),名叫林以善,确实名如其人,他能“以善待人”,平时工作尽心尽责,同时又精明能干,为此,家里上上下下都称他“林伯伯”。卜平凡和向优也十分敬重他。
林以善并没有因为主人的去世而转身走人,而是挺身而出,担当起撑起这个家的责任。因为家庭的经济来源中断了,所以重新安排生活成了当务之急。他立即决定:辞退所有的佣工,家务事由各人分工完成。同时,卖掉了所住的这幢洋楼豪宅,还卖掉了小汽车,并立即在复兴公园附近的一条弄堂里,为全家六个人(包括他自己)租了一幢石库门房子的一层楼面(共有两个大卧室,另加一个亭子间),另外还有顶层的一个露天阳台,供他家专用。签约前又征得房主同意,请人另外搭建了一个实用的卫生间。
从此,向优和四个孩子,靠着之前的积蓄,有了暂时的安定的生活保障。林以善在安顿好向优和四个孩子之后,很快就在外滩附近找到了一份夜里“看仓库”的值班工作。这个仓库,一个晚上安排两个人轮流值班,彼此可互相轮换睡觉和休息。林以善白天回家,还可帮忙做家务。
时间一长,日久生情,林以善与向优结为正式夫妻。此时向优35岁左右,林以善40岁左右。从此,林以善当上了这个家庭的男主人。
为了方便生活和社会交往,四个孩子全部改姓林,他们后来又生了一女一男两个孩子,全家六个孩子,相处和睦,温馨有加。
1944年的深秋,他们家突然来了一对中年夫妇,钱西森和钱太太。钱西森与卜平凡有两代老世交的关系,他与卜平凡还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这次真诚找来,就是希望能帮上忙,以表达他们对卜平凡去世的慰问。
钱西森夫妇婚后十几年,从未生育,看到六个孩子时,就像干旱的田地遇到了雨露,福从天降似地喜欢。当即他们就以诚恳而真心的言行,感动了向优,他们希望带宝宝和贝贝去马来西亚和台湾(他们在那里均有生意和房产),帮助向优代养几年,等她们想回来时,就送她们回来。
向优虽然舍不得母女分开,但钱西森允诺能帮忙送女儿去美国留学,她还是接受了,不过,她只答应带去一个,留下一个。最后大家商定,还是让独立性较强的宝宝先去,有什么变化,宝宝一个人来回也简单。但是,世事难料,宝宝这一去就是很多年。
那么,宝宝去养父母家后,到底过得怎么样呢?
真可谓,委屈和伤害一言难尽!
在宝宝十几岁时,养父对她进行粗暴的“管压”,并且还用不正常的方式方法损伤宝宝的自尊心,使宝宝内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养母与宝宝则大部分时间是“面和心不和”,她对宝宝同样不尊重、不贴心,更谈不上信任,毕竟宝宝被领养时已是快成人的孩子,与养父母很难做到真心融洽,这也属正常吧!
就在宝宝需要“爱”的时期,她没有“爱”,以至于宝宝终身失去了“爱的信心和被爱的享受”。她几乎变成了对爱冷冻的“麻木人”。
宝宝虽然终身没有结婚,但由于她的善良和自尊自爱,在她的中年和晚年,还是获得了人生应有的快乐和幸福。
回忆起当年,宝宝从美国留学后回到养父家,她希望到医院里当医生,因为她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毕业生。可养父却要她学做大户人家的贤妻良母,不必急于找工作。每天宝宝的穿着打扮,养父严格管束;宝宝与朋友来往的信件,他要拆看;宝宝与朋友的外出活动,也要纳入他的管制范围;每个男同学或男朋友对宝宝有“追求意思”的话,他竟然会对追求者编造宝宝的坏话,或者干脆表示家长反对,不同意他们交往。平时训责宝宝时还夹着污辱性的不文明的带刺话语。总之,只要宝宝与男性朋友有来往,他就用粗暴和野蛮的方法反对。起先,宝宝心中相当怨恨他,甚至认为他是一个没有人性的不正常的“怪”人。
养父用这种伤害人的方式打击宝宝的自尊心,不但封建专横,而且已经达到了摧残和扭曲宝宝心灵的地步。这其中,还有“家长是为孩子好”的善意吗?让正常人能接受吗?
宝宝百思难解,直到有一天,养父告诉了宝宝一件重要的事情:
养父母在宝宝赴美前,曾带宝宝参加一次某司令的祝寿宴会,正巧,那位司令的儿子看中了宝宝,所以事后托人前来提过亲,介绍人还顺便讲明:司令的夫人喜欢穿旗袍的大家闺秀型小姐,而不是爱穿裙子的时髦西洋化的小姐。司令家有钱,娶少奶奶是为了在家相夫教子,不是在外找工作赚钱养家的……
养父很想高攀这门亲事,一方面对他的仕途前程和从事军工生意有好处,另一方面养女各方面能被别人认同,至少也算是他培养有功,可满足其虚荣心。
此时,宝宝明白了!彻底明白了!顿时,她联想到古时候,皇帝为了与敌人求和而把女儿嫁到塞外和亲,还有各地、各时代的许多父亲们,为了硬让女儿高攀好夫家,不许女儿自由恋爱,把女儿关起来或锁起来……宝宝想,这些小说或戏中才发生的事,怎么也会在我身上出现啊!
看来现实世界中,真存在戏里的情节。
宝宝一切明白后,打定主意,那就是尽快离开养父,越远、越快越好,最好能回自己家去,但此时已回不去了!
宝宝至此醒悟到“物极必反”的道理,她更明白,皮球“拍得重,跳得高”的真理。反思中国传统的美德,以及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否也包含这些专制和粗野的家长高压式的教育方法?她不知道,也不懂,因为20世纪50年代初期,宝宝的领悟水平,也仅仅只能觉得: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还是应以互相尊重为前提较妥,而不是用强迫、高压、包办代替,更不能用打击和污蔑或拳打脚踢、关门上锁等这些粗野的压制方式。父母要传授自己的宝贵经验给子女,应该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让孩子信你、服你,听后吸收消化,才会行之有效。
宝宝正在极度郁闷的时刻,有一个女同学邀宝宝一起去参加一场同学聚会。在这次聚会中,宝宝认识了两个男生和三个女生,大家对赴澳大利亚深造或技术移民之事谈得很多,也很具体。
宝宝与养父母的“商讨”,达成“一致”,她的婚姻之事,就以宝宝的“不愿结婚”而告结束。不久,她就与这五位同学一起赴澳大利亚的悉尼市去深造或移民。
宝宝的美国学历,很快通过了澳洲医师执照的考试,正式成为某区的一名家庭全科医师,再加上平时自力更生的单身生活,很快适应了当时的生活规律。日复一日的轻松自在生活,使她淡化了怨恨,却加倍激起了想回家的愿望。
话说上海的贝贝,自从宝宝离家后,像失落的孤雁,经常闷闷不乐,很少交朋友。高中毕业后,她自己选定了在苏州东吴大学的英文系继续求学,每周回上海的家中一次。在苏州学习期间,她与东吴大学的上海同学们开始有了交往。
同学中有一位姜博平(小名平平),原是某山区的一位族长的独生子。他6岁时他们那里暴发了一次地区性传染病,夺去了他不少同乡的生命(包括他的父母),从此他家的一切财产,均由新的族长代管(包括对他的教育和成长)。
由于平平有个叔叔在上海工作,所以平平从小学到中学,均是在上海的寄宿学校或寄养人家里度过。他生性胆小,脾气倔强,更主要的是,他成长在一个没有家庭温暖的环境中。虽然生活方面,叔叔家每天不少三顿饭,晚上睡觉不少床位,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由叔叔代办,似乎很有保障;但在功课和品德教育方面,向来就是“自生自灭”,任其自然发展。
例如,他的学习成绩,语文和史地一贯较好,而数理化和外文却相当差,所以高中毕业时,他不及格的科目多,拿不到毕业文凭,还是叔叔向校长求情,答应再参加补考,而让他先取到肄业证书的。因为凭这张证书,才可按同等学历的资格报考大学。因此,大学期间,他性格孤僻,喜欢看书报杂志,乐在其中,还喜欢偶而有人听他海阔天空地谈论世界奇闻。中文系毕业后,他开始从事报社记者工作,接触越来越多的人。
在一次报社举办的纪念活动中,他与贝贝相识,交谈甚欢。几次交往后,贝贝的郁闷情绪有了改善,双方也开始有了更多的来往。但接触中,贝贝觉得他的许多生活习惯和教养等方面与她好像有点差距,特别不适应的是,贝贝偶尔会听见他口吐脏话和粗话,仔细追问他时,又没了。
贝贝将他带回家与父母见面,父母希望贝贝自己作主,只要平平能对贝贝好,父母就放心了。平平再三向贝贝父母保证会对贝贝好的,因此交往第二年他们就结婚了。
贝贝东吴大学英文系毕业后,在一个中学里找到了一个英文教师的职位。他们婚后,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小公寓房子。平平的报社离家也不远,在正常情况下,以贝贝做家务为主,两人的性格均有“爱静不爱闹”的特点,故他们的社交活动少,朋友来往也不多。
贝贝婚后不久发现平平经常会莫名其妙地突然大吼大骂。白天采访中遇到的不开心的人和事,回家后就以粗话脏话加以发泄,而且越骂越升级,难以入耳。开始时,贝贝总是耐心地劝慰他,久而久之,对平平经常因莫名其妙的原因,用地雷爆炸式的语调大吼大叫且脏话连篇,贝贝受不了、想不通。可遗憾的是,此时贝贝已怀孕6个月了,这一切让贝贝痛苦万分,很纠结。发展到后来,平平对贝贝的“精神虐待”已属正常人无法接受的地步,但贝贝在父母的劝慰下,还是隐忍着,后来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取名姜心满(小名心心)。
巧合的是,贝贝在医院里生产时,邻床有个产妇,因产后大出血没抢救过来,当天就死了。婴儿经医院核实,竟是没父亲又没亲人的孤儿,且是一个女婴,所以贝贝与父母商量后,经医院同意,代宝宝收养了这个孤儿,取名林意足(小名意意)。从此,心心与意意成了一对同日出生的假双胞胎。贝贝产后无奶水,而且晚上睡眠不好,所以两个婴儿都寄放在外公外婆家,请个霍保姆帮忙一起抚养。自然而然,两个小婴儿又成了吃、穿、用相同的假双胞胎。姜博平在心心诞下的第二年得肝癌不幸逝世了,心心后来开始改姓为“林”,这对假双胞胎姐妹的关系,似乎更像真的了。
1966年,她们刚升入中学不久,学校开始停课闹“革命”,可姐妹俩每天在家里却从没空闲过。贝贝在家里教她俩全套中学英文课程,其他课程也在贝贝的安排之下,有条不紊地一并补习。虽然姐妹俩是“文革”中的中学毕业生,但她俩的知识基础还是很扎实的。
中学毕业后,由于她们分别属于两个家庭的独生女,所以被照顾分配在上海工作,林心满分配在附近的一个点心店里,学做汤团,林意足分配在附近的一个缝纫小厂里当学徒,学做童装。
自从宝宝到达澳洲之后,由于上海的华侨政策落实得比较好,所以信件、电话等的来往,也比其他地方通畅一些。宝宝寄回家的外汇,在当时比较受欢迎,唯有宝宝想回家团聚的意愿直到1982年,才正式办妥手续,至此宝宝一切都如愿以偿啦!
宝宝与贝贝这对双胞胎,终于合在一起,再也不愿分开了!
她们分别经历了封建专横的家长制之伤害,也经历了嫁错丈夫的痛苦,所以两颗受伤的心,即使仍在淌血也好,仍有恶梦般的记忆也好,只要她们能两心相通,那么受伤的自尊心会重新树立起来,过去的恶梦会逐步淡化,心里的仇恨和怨气,会在爱的怀抱中消融。
话说第二代双胞胎,心心和意意在全国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就双双被上海外国语学院英文系录取。她们当时还是妈妈大学生。因为上小学和中学都按家庭地址就近入学,不是自由选择,所以她们的同学就是邻居,彼此很熟悉,甚至家长们也互相了解,知根知底。中学毕业工作后,同学之间日久生情自然结缘,她们双双成家了。当时许多平凡的小家庭,都是如此顺理成章诞生的,她们也不例外。有意思的是,她们婚后仍住在外公外婆的老房子里,直到1982年,宝宝办妥回国的定居手续,在宛平南路的华侨新村小区内买了三套住房后,心心和意意两家才分别搬迁入内,与宝宝和贝贝隔邻定居,她们可以就近照顾两位老母亲。她们还常去接外公外婆一起住过来共享天伦之乐,遗憾的是,外公外婆没住几天,就又想要回老家啦!
心心大学毕业后,在外滩一个进出口贸易公司当业务员;意意大学毕业后,则留在本校当老师。她们两人几乎在相同的年月里,各自诞下了一个乖巧的女婴,为了感谢宝宝和贝贝的养育之恩,女婴分别取名为林天高和林地厚。
林心满和林意足,这一对第二代双胞胎,上有老下有小,读书上学遇“文革”,工作又辛苦,结婚后还得上大学,咬牙刻苦读书的四年,也是比小青年更累。但是,心心和意意是通过继续上学,努力改变自己命运,也算是竞争浪潮中一个成功的代表吧!尤其可贵的是,她们对两位母亲的养育苦心,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话说第三代的一对姐妹林天高(小名天天)和林地厚(小名地地),出生不久,仍是放在曾外公外婆家,因为那位霍保姆一直没离开过,大家对霍保姆很放心。1982年,心心和意意两家搬迁来新址后,霍保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林以善和向优这对善良的老人和熟悉的老房子,开始在新家帮忙带领这对活泼又可爱的第三代姐妹。
80年代的小孩,家家户户均为独生子女,个个宠爱有加,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风气,与日俱增。音乐、画画、书法、跳舞、唱歌、体育杂技、功夫太极……样样都让孩子课外学习。
天天学钢琴,在进入初中时,她已考出六级;地地的小提琴也同时考出六级,平时她们联合演练,外行听听已很好了,但严格的妈妈总是摇头不满意。她们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也照样会评论明星们的一切,交谈青春期的朦朦胧胧恋爱观,一切还都挺有道道的呢!姐妹俩很亲热,经常在一起打打闹闹,一会儿争哪个明星漂亮,哪个歌星唱得好听,一会儿又一起去找同学问作业学习去啦!她们生活得很快乐,很充实。
2000年之后不久,林以善和向优相继去世,大家都为失去这两位慈祥的老人而伤心不已。为了纪念他们,大家请最小的妹妹一家迁入老屋内居住,并且每年有几个日子,大家必须回老屋去团聚,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冬至,以及两位老人的结婚纪念日等。让整个大家庭的每个人员,都要学习和继承他们的美德和爱心,因为他们的一生,对每一个人都做到了:
“施比受更有福!”
2000年之后,天高和地厚又开始有恋爱和结婚的故事了,但详情只能留在今后的故事中再叙了。
本故事要结束了,我们还是回到故事的开始,让宝宝和贝贝有说有笑地讲个没完吧!毕竟人生苦短,希望每个活着的人:
珍爱自己,珍爱健康,不要让妒忌、仇恨、贪心和怨气来伤害自己,因为真诚、善良,对人对己都双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