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故事
镜头一:
7岁的小芸芸从小特别喜欢帮奶奶干活,从扔垃圾袋子到扫地擦桌子,孩子什么都愿意干。上学之后,妈妈每天看她做作业,有点空闲时间就让她读书,还说:“你的任务是学习,只要你好好学习,什么家务也不需要你做。”奶奶说:“那怎么成?不能全部包办代替,得让孩子学干活。”
镜头二:
小文是五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优秀,还上了好几个课外班,多才多艺,每天忙着学习练琴,得空上电脑练一把网游。妈妈说:“该学点家务活了。”奶奶说:“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只要孩子好好学习,什么家务也不需要孩子做。我全包了!”妈妈说:“不能全部包办代替,得让孩子学干活,不然将来住校怎么自理?”
观点一:只要孩子好好学习,什么家务也不需要孩子做。
观点二:不能全部包办代替,得让孩子学干活。
故事评析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促进智力发育达到身心两健、形成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自信心的必要途径。爱劳动的孩子更容易事业成功、家庭幸福。做家务有助于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和与父母、老人的亲情,孩子会更加珍惜父母和祖父母的劳动成果,更懂得尊敬爱戴长辈。实践证明,常做家务的孩子自理能力强,更能适应学校、社会的生活。而一些家长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教观念影响下,认为家务劳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不做家务最多变成懒虫,而分数上不去则不能成龙”。隔代人教育的家庭里,老人由于比较闲,经常替孩子做事情,致使孩子缺少参加劳动的机会,依赖性强,自立能力差,影响健全人格的发展。
智慧锦囊
(1)长辈以身作则,榜样影响孩子。如果长辈爱劳动、勤快,那么孩子耳濡目染,也会爱劳动。
(2)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收拾房间,洗自己的小衣物。
(3)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劳动中,比如做饭时帮着择菜,吃饭前布置餐具,饭后收拾碗筷擦桌子、洗碗筷,收拾卫生间、扔垃圾袋、给垃圾筒套袋子,等等,鼓励孩子学会一样就长期坚持做下去。
(4)尊重孩子的劳动成果。孩子做的菜糊了,放盐多了,家长都不要责备孩子,应该高高兴兴吃下去,孩子开始扫地哪怕不干净,也要给孩子肯定、赞扬和鼓励。
(5)和孩子一起劳动。在平时的生活中,长辈陪孩子一起干活,随时教给孩子劳动的技巧,让孩子学会劳动,也可设一个家庭劳动日,家庭一起承担分工合作完成一个任务,让孩子体会到协作劳动的愉快和家庭的温馨与和谐。
(6)家长采取做一半留一半,促使孩子动手做家务。比如,给孩子收拾房间收拾一半,放着,给孩子洗袜子只洗一只,剩下的一半让孩子自己做。这样孩子会为这“半拉子工程”感到别扭而不得不动手去做,而你做的“那一半”也会为他做了示范。
(7)做“懒家长”,不帮孩子做,促使他自己做。孩子如果能自己主动去做几次,习惯就慢慢养成了。
(8)用表扬和奖励,激励孩子的劳动习惯。比如,可以先给孩子订立劳动协议,并安排劳动任务,完成一项劳动任务得小印章一个,累计几个可以满足一个要求(事先约定),这样可以逐渐地巩固孩子的习惯行为。
(9)激发孩子内在自豪感和劳动能力。孩子的劳动习惯建立起来以后,可以告诉孩子:家庭劳动是每个家庭成员的义务,前一段时间,为了养成你的好习惯,我们采用了奖励的办法,现在,你已经可以胜任为一个合格的家庭成员,所以可以和爸爸妈妈一样,为家庭无偿劳动了。
(10)尝试着让孩子“打工”,增强其自谋生路的能力。家庭教育要着力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意识。父母要让孩子从小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可以让孩子尝试摆摊,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换取报酬来积累生活本领。
(11)鼓励或带领孩子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外面做一些义工活动,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需要,自己的劳动会让人快乐,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劳动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