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故事
镜头:
9岁的子岳上三年级,爸爸妈妈开着一家西点店,每逢节假日非常繁忙,根本顾不上孩子,就把孩子放到了同一个城市另一端的姥姥家上学。姥爷是个退休职工,平时喜欢喝点小酒出门下下棋,基本不怎么管子岳。姥姥屋里屋外忙活非常辛苦,有时候就唠唠叨叨说我这么辛苦你们谁也不领情之类的话。子岳在学校有了什么事找姥爷,姥爷总是埋怨他惹事;找姥姥,姥姥会讲一大堆要好好学习的道理。每次打电话给爸爸妈妈,都是在忙着,不是忙着给顾客称点心,就是忙着清理烤炉,连深夜都不例外。妈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听姥姥话,妈妈有空就去看你。”可是虽然在一个城市,妈妈一个月也见不了一面。子岳倒是很努力,但是学习一般,经常皱着小眉头似乎在思考什么问题,不怎么爱和小朋友玩。舅舅家的大女儿已经大学毕业了,对自己奶奶说:“子岳是不是有心事啊?你们得关注一下啦。”子岳姥姥不以为然说:“小孩管住吃喝好好学习是要紧的,哪有那么多心事!”表姐说:“小孩子心理健康也很重要。你们这样都不管不问,可能要出问题的。”
观点一:小孩管住吃喝好好学习是要紧的,哪有那么多心事!
观点二:小孩子心理健康也很重要,不管不问可能要出问题的。
故事评析
像子岳这样的孩子,或者是缺乏管教在学校里过分活跃,成为老师同学眼中的问题孩子,或者是因为缺乏关心,在学校默默无闻成为灰色儿童。前者还好,处于老师的视觉焦点,家长和老师都有比较多的关注,后者可能就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一些欺凌、冷热校园暴力事件的光顾会让他们雪上加霜。
由于现实,两代人不得不采取隔代抚养的情况时,对于孩子的心理问题,两代人都要有一个概念:孩子除了学习和身体,心理发展更重要,所以父母和祖父母都要学习一些心理学基本知识,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些家长听到这个观点就茫然了,怎么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啊?其实并不是需要家长去学习多么专业的心理知识。中医里面有个“望闻问切”四诊法,笔者在实践中经常给家长建议的也是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四步法“望闻问陪”。
智慧锦囊
“望闻问陪”——心理健康家庭自护四步法
“望”就是注意观察孩子的举动,特别要注意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比如一个孩子平时开朗大方,忽然回家垂头丧气,这反常举动必有缘故,这时留心孩子的情绪变化;还有的孩子平时直接到大人面前有说有笑,这天回家躲躲藏藏,可能有事;还有的孩子本来喜欢吃饭坐在中间,这次坐在角落,可能是脸上带伤不愿意家长知道……
“闻”就是家长不动声色,听孩子跟大人说话。能够不做评判地倾听是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础条件。很多家长要么不耐烦听孩子说鸡毛蒜皮的小事,要么忍不住用大人的眼光来评判孩子的世界,导致沟通渠道越来越阻塞。孩子愿意跟大人说自己的事情,一直把大人当作自己的朋友,那么在成长过程中的许多沟坎都会无形之中被填平。无数危机会无形消弭,父母再不担心代沟之类的问题,将来青春期的逆反问题都不是问题。
“问”就是家长根据自己观察或者听出的异常,有策略地询问,以便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掌握基本情况。在提问中,切忌问“为什么不”“为什么”这样带有评判性的问题,多问“是什么啊?那是怎么回事呢?”这样的开放性,充满好奇地问题。
“陪”就是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做好孩子的坚强后盾。“与你同在”是对孩子最好的心理支持。接受孩子的情绪,接受孩子已经发生事情的现实;陪孩子去处理善后事件,让孩子具有安全感,有信心。
把孩子放在老人处是许多繁忙父母无奈的选择,但是无论再忙,不能放弃自己的教育责任,一定要多跟孩子交流,多跟老人沟通。不能天天见面,一周最少要见一次,每天要电话联系。亲子情感的链接是任何心理医生都替代不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