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故事
镜头:
7岁的文尧上小学二年级,九月一开学,就摔破了膝盖。虽然在学校里老师已经用优碘涂抹过了,但是奶奶看到孙子的膝盖上那么一大片伤,心疼得不得了,忙不迭带着去诊所检查,跑防疫站打破伤风针,生怕落下什么后遗症。奶奶还专门跑学校找老师请假,体育课和课间操都不让孩子去上。眼看着文尧的膝盖结痂了,奶奶才松口气。谁知道孩子又跌了一跤,把痂磕掉,伤口更大流了更多血,奶奶更心疼了,简直不想让孙子上学了。爷爷摇摇头说:“现在孩子不禁摔啊!经常听说孩子摔破胳膊膝盖甚至磕掉牙齿,特别是每年六月快放假和九十月份刚开学,真是邪门了,都是孩子太野了?”爸爸:“都是从小管太严,不让动。连摔跤都不知道扶地。”主张不去管,多摔几次就好了。
观点一:现在孩子不禁摔啊!
观点二:都是从小管太严,不让动,孩子才不会自我保护。
故事评析
在学校里,笔者经常看到像文尧这样的孩子:细胳膊细腿,小手比鸡爪子胖不了多少,说话细声细语,胆小如鼠,经常哭哭啼啼哼哼唧唧,动不动就摔跤。这些孩子往往是本体感失调。那么什么是本体感呢?有什么作用呢?
本体感指的是个体自己随时掌握自己身体各个方面信息的能力。本体感正常的人不用眼睛看便能上楼梯,不照镜子就能摸到鼻子,不用瞄准就能打着身上的蚊子,这些都是本体感作用的结果,而本体感不良的孩子不用眼睛看着做事就很难完成。本体感帮助我们行动,如果缺少本体感,身体的动作会迟缓笨拙,遇到磕磕绊绊的情况不能及时反应于是就会摔倒。
本体感差的孩子不光经常摔倒,还在对大、小肌肉的控制,手眼协调、手耳协调、身脑协调以及动作灵活和灵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是:
1.剖腹产
正常的分娩过程中,子宫肌、腹肌和提肛肌的收缩,最后经过狭窄的产道挤压,胎儿的肌肤、关节、头部都受到节律性挤压刺激,胎儿接受了强有力的触觉、本体觉、前庭觉的学习。快捷的剖腹产剥夺了孩子最原始也是最重要的本体感学习机会。
2.隔辈老人的看护
孩子由爷爷奶奶等长辈抚养,他和同伴一起玩的时间相对较少,父母与孩子相处、爱抚孩子的时间也大为不足,加上老人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娇生惯养,甚至一切代劳,剥夺了儿童学习的机会,他们的本体感则会相对较差。
3.忽视室外运动
现在幼儿园、学校对儿童的教育偏重认知。此外,由于害怕出安全事故,加上雾霾天气增多,一些幼儿园、学校的室外活动更是尽可能地减少,这也减少了儿童本体感学习的机会。
4.家庭教育的误区
父母对儿童寄予很高希望,对儿童进行过早教育、过度教育,在学校学习之余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唯独忽视了儿童应有的户外运动;此外,电视、电脑、手机等各种媒体过多地进入孩子的生活,家中又缺乏适合孩子的活动项目,儿童应有的活动减少,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本体感差的现象。
爷爷说的六月九月孩子经常摔伤是怎么回事呢?因为现在的活动空间到处是水泥地面很坚硬,部分学校铺设的塑胶地面也比较粗糙,六月份和九十月份孩子穿短裤短袖,胳膊腿没有防护,摔了马上破,别的季节有衣服防护不容易伤。
智慧锦囊
(1)要加强户外运动。婴儿期的翻身、滚翻、爬行训练,幼儿期的拍球、滑梯、平衡等训练,儿童期的跳绳、踢毽子、游泳、打羽毛球等训练,此外,孩子舔、咬、撕、拉、拽,游泳、摔跤、拔河、爬绳、搬运货物、踩童车等都对他们本体感的发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家长要允许孩子涂鸦、拆东西,鼓励孩子用剪刀、穿珠子,鼓励孩子捏泥巴、面团等,加强精细运动方面的训练。
(3)家长还要注意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让孩子学用筷子,自己洗脸、洗脚、挤牙膏、系鞋带、扣扣子;越是手笨、动作慢的孩子,越应多锻炼。大脑指挥手干活的过程与大脑指挥手写字的过程是一样的,手笨、协调性差的孩子,写作业也会很慢。
(4)让孩子走出家庭小圈子,在和同伴的玩耍交往沟通中刺激、调整与强化自己的各类感觉运动综合能力。
(5)穿短裤短袖的季节,户外活动的时候给孩子戴好护膝和护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