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故事
镜头一:
墨墨一岁多了,奶奶怕他在屋子里走来跑去危险,不许在屋里到处跑,只和孩子玩儿坐着的游戏。慢慢地墨墨不爱跟奶奶一起玩儿,就愿意去找爸爸玩,奶奶很伤心,觉得白疼孙子了。爸爸跟奶奶说:“妈,您为墨墨付出这么多,他哪儿能不爱您呢,只是孩子正是玩儿的时候,您总让他坐着玩儿,他就只能找我玩儿了,小孩子就是这样直接表达的。我知道您是怕他碰着、磕着,不如咱们给桌角、墙角都包上点海绵,家具的棱角装上安全角,不就解决问题了吗!“奶奶一听直夸儿子有主意。
镜头二:
晚饭后爸爸妈妈陪欣悦玩游戏,先是藏猫猫,接着过家家。欣悦扮医生,爸爸扮陪妈妈来看病,刚玩一会儿,爸爸接了个电话走了,欣悦有点不高兴,不过看妈妈还在,欣悦就又开心地继续做她的“小医生”。爸爸回来了,欣悦赶紧拉住爸爸要一起演节目,爸爸有些不愿意,欣悦立刻大哭起来。“好容易陪孩子一会儿,还把孩子弄哭了,你看看你!”奶奶不高兴地数落着爸爸。“这一晚上,我都陪着她玩儿呢,可是她一会儿要玩这个,一会儿要玩那个,我都晕了!”爸爸没好气地说。“你刚知道啊?我在家带她,比这花样儿还多了,这孩子也真是事多……”奶奶随声应和着,妈妈听着爸爸和奶奶的对话,生气地抱着欣悦走了……
观点一:孩子就爱玩游戏,哪儿有那么多游戏跟他玩儿啊!
观点二:孩子小,玩游戏得限制点,免得出危险。
故事评析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确实,游戏对于婴幼儿期的宝宝来说犹如生命那么重要,游戏是他们生活中最基本、最喜爱的活动。游戏可以开发宝宝的智力发展,比如:促进宝宝感知觉和观察力的发展,记忆能力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发展,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有利于宝宝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游戏还是品行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游戏中宝宝能够识别最基本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利用宝宝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在游戏中启发和纠正宝宝的一些不良习惯,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对0~3岁的孩子来说,游戏是生活的全部乐趣,孩子对外界和环境的认知源于亲子游戏,在亲子游戏中体验初步的交往关系,有助于社会性关系的发展,就像故事中的小欣悦当他从至亲的奶奶那里获得不到该有的快乐时,他用行动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情绪,这也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一个表现。
家长和孩子之间相互配合交流的活动,其实都可以看作是亲子游戏,亲子游戏有益于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密切亲子关系,促进健康发展,同时对孩子后期的实物游戏和伙伴游戏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影响作用。孩子在亲子游戏中获得的对待物体的态度、方式方法以及人际交往的态度和方法,将会迁移到实物游戏和伙伴游戏中去。反过来,在实物游戏和伙伴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又会进一步丰富亲子游戏的内容,因此,大人在和孩子做游戏的时候,要全身心地投入,并为亲子游戏做“精心”准备,比如游戏场地与空间的准备;合适的、丰富的游戏材料(包括玩具)的提供;还要设计各种方式融入不同年龄段宝宝的游戏过程中去,而不是被动的、无奈的陪着,甚至还有抱怨。欣悦爸爸的敷衍,已让小欣悦感受到了被忽视,因而她委屈、难过;奶奶的参与,加重了衍生出的问题,要知道亲子游戏不仅联结着亲子参与者之间的情感联系,还有助于孩子个性的完善和发展,在数落、抱怨和不满中长大的孩子,很难养成积极阳光的心态。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他们精力充沛,特别是平常没有机会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儿,当能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游戏的时候,真是乐此不疲,一个接一个,就像小欣悦一样。大人们一定不要烦躁,更不能嫌孩子多事,那是孩子满满的依恋和期待,不妨让自己重回童年,投入地和孩子一起玩儿,在游戏中发现孩子的愿望,有些活动量大的游戏,父母要多参与,从中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对祖辈的敬重与关爱,为以后关心他人奠定基础,在游戏中三代同乐,也可以利用游戏帮助孩子建立一些行为规则。
智慧锦囊
(1)咿呀学语阶段,和宝宝玩语言游戏。比如,宝宝在玩玩具电话时,可以指着电话图片说:“这是电话”,并描述它的特点:红色的、方形的,可以和里面的人说话,可以把话筒递给宝宝,大人在旁边说话,发展婴儿对语言的理解力。
(2)就地取材,通过生动的方式让图形、名称、实物和感受在宝宝的头脑中形成一体,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3)和孩子玩游戏的时候,不要直接给孩子出主意,用一些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孩子们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同时培养孩子在游戏结束后,自己动手收拾玩具、整理现场的良好习惯。
(4)适合各种年龄段幼儿进行的游戏。如:玩水、玩沙子、玩积木及各种拼图和球类等游戏。
(5)让孩子玩自己喜欢的游戏,不强迫孩子玩不喜欢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家长要及时发现问题,适当加以引导。
(6)在游戏中不要“望子成龙”,也不要处处“包办”,要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