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故事
镜头一:
煊煊最近特别喜欢玩具车,对各种车都爱不释手,爸爸妈妈已经给他买了好多辆玩具车了,可是看到别的小朋友的玩具车,煊煊还是会要。妈妈告诉煊煊家里有很多辆车了,可以和小朋友交换着玩儿,煊煊也点头同意,可只要看到小朋友手里有不同的车,就会过去抢、去夺,已经发生好几次冲突了。今天邻居弟弟在玩一辆电动小汽车,这辆电动小汽车跟煊煊的不太一样,煊煊想玩,邻居弟弟不给,于是煊煊把邻居弟弟打哭了……爸爸很生气煊煊的做法,揍了煊煊,还罚他两天不能玩玩具。姥姥不同意爸爸的做法,说孩子错了可以批评,但不能体罚孩子。
镜头二:
在妈妈眼里,快3岁的晓珲最近简直成了“任性小魔头”,不高兴就大哭大叫,只要是他自己认准的事,如果没能达到就又哭又闹,特别是在家里来人的时候,淘气得不行。前天晓珲叔叔带女朋友第一次上门,晓珲好像挺喜欢那个未来的婶婶,总缠着人家给他讲故事,给他讲了好几个故事后,又改一起玩玩具,可是玩着玩着不知道为什么,晓珲突然把玩具都扔在了“未来婶婶”的身上,还大发脾气……
观点一:孩子犯错、任性不讲理,要处罚。
观点二:孩子犯错,不应处罚,应以批评教育为主。
故事评析
常听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任性”,其实家长需要先了解孩子的任性指的是什么。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指出,幼儿随着生理上的不断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不管这些事物对自己是否有益或适宜,他们都会凭借自身的兴趣和情绪参与其中,这就是所谓的“任性”。因此,幼儿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
3岁孩子的主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和自我控制,因而他们对一切事情都想亲力亲为,弄个透彻。原本这是件好事,但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行为,往往会不合情理、不合时宜地表现出来,此时如果用训斥、打骂等方式回应孩子的一切“不合理要求”,容易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以执拗来对抗父母,反而助长了孩子的任性行为。
倘若孩子的主要任务没能得到及时解决,会形成羞怯感,长大后容易形成依附、敷衍、意志薄弱等消极的性格特征;如果得到了积极解决,就会形成“意志”的品质,将来的性格特质中独立、克制、自律等倾向比较明显。因此家长要理性看待孩子的行为,耐心引导,不是斥责,甚至处罚孩子,因为孩子会在这样的互动关系中模仿成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
不处罚孩子不代表对孩子放任不管,而是要在给予孩子自主生长空间的同时,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给予适当的必要的节制,否则孩子们一旦变成了随心所欲的“孙悟空”,再修正就困难了。
从两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煊煊还是晓珲,他们的“任性”有其心理需求和发展的因素。比如煊煊对“车”的喜欢,表现出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喜好,有了自己的认知,是自我发展的结果;晓珲同样如此,喜欢的、认准的事情一定要实现,而且还表现出了对“关系”建立的需求,这都在表明孩子们一天天在长大,但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发脾气、哭闹、抢夺等任性行为,是与家庭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有着直接关系的。
在隔代教养,特别是“4+2”的隔代家庭结构,祖辈们往往会格外疼爱孙辈,并且容易陷入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中,即使是对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也会无节制的满足,孩子自然会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理所应当的。对孙辈的一些错误方式如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使得孩子变得霸气、娇气、易怒。一些老人因为自身的原因,意识不到溺爱的危害性,加之还有些家庭的祖辈从外地来照看孙子,他们自身也需要适应大都市的生活节奏,适应与媳妇、女婿共同生活的环境,这对老人本身就是个不小的挑战。类似这样情形的老人们,内心中是存在“胆怯”之意的,害怕孙子出问题不好向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交代,因而不敢严加管教,这也是造成孩子任性的根源所在。
孩子任性,与父母的放任态度密不可分,父母不能因为有老人帮着带孩子,就忘记了自己是教育孩子的主角,等到孩子出现问题了再去抱怨和指责父母。平常多和老人交流,交换意见,多体谅老人们的心情,心怀感恩地理解老人,和老人共同商量一些“家规”,让老人们也免除心里的担忧。适度的处罚是在给孩子建立规矩,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担当的品质。因为爱与管教两者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共同支持孩子和家庭的和谐与统一。
智慧锦囊
(1)对孩子的“任性”行为既不可唯命是从,也不要断然拒绝,而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区别对待,毕竟它也是孩子的一种心理需求,应该得到尊重。
(2)孩子的注意力一般比较分散,对同一事物的兴趣持续的时间不长,常常会被其他新鲜事物所吸引,因此,要利用这一心理特点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在“任性”的时候救自己脱离困境。反之,越是不答应,孩子闹得越凶。
(3)明确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树立“边界”概念。同时向孩子解释不能这么做的原因,让孩子明白不合理要求是不会被接受的。
(4)即使真的面对“浑不懔”任性的孩子,在管教时,也一定要尊重他们,语言清晰明确,态度温和而坚定,同时还要先立规矩,没有规矩,任性了就罚,短时间遏制住了,但没有起到长远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