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年6月初,四十八岁的诗人龚自珍,因为受到清政府顽固派的打击迫害,变革现实、振兴国家的宏伟抱负无法实现,含愤弃官,结束了十年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的小京官生活,决心回到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老家去照顾已到风烛残年、体弱多病的老父亲,继续写他的战斗诗篇。
当夕阳的余辉投射到北海的白塔尖顶的时候,龚自珍坐在满载图书的一辆大车上,出了永定门,直奔南大路。一路上餐风饮露,晓行夜宿,沿途但见商业衰败,市场冷落,田园荒芜,民生凋敞。这种死气沉沉、万马齐喑的景象,更增加了他的愤懑之情。
七月初的一天下午,万里无云,烈日如火。龚自珍坐着大车来到江苏镇江南郊长江边上一座古庙前。这时庙前旗幡高挂,青烟缭绕,钟鸣钹响,乐声悠扬,穿着宽袍大袖的道士们与手拿纸烛的善男信女们,正向着神龛上的玉皇大帝、雷神、风神,顶礼膜拜。原来这里久旱不雨,人们正在迎神赛会,乞求上天下雨哩!
由于庙前人山人海,大路被阻,大车赶不过去,龚自珍只好跳下车来,叫书童看好车子,自己穿过人群,准备找道长交涉,要求让开一条大路。他好不容易挤到神龛附近,看见一个须发皆白的老道长正站在书案旁边,铺开青藤纸,手执朱笔,正准备写祭神文,便上前叫了声:“道长!”
那位道长抬头一看,见是龚自珍,马上放下笔,惊喜地喊道:“原来是龚先生,你几时来的?”
龚自珍这才发现那位道长是他前几年路过镇江时认识的吴道长,也不由得高兴起来:“啊!是吴道长,幸会!幸会!”
吴道长见龚自珍没有回答他的话,接着又问:“龚先生不是在京做官吗?这次来到镇江,莫非有什么公干?”
龚自珍把手一摆:“我已经辞官不当了,这次南下,准备去仁和老家照顾老父,请道长行个方便,招呼大家让开一条路,让我的大车过去。”说完,又用手朝大车方向一指。
吴道长早知龚自珍在国史馆当过校对,很有才名,见他急欲要走,便笑着说:“招呼让路不难,只是有件小事,想烦劳龚先生鼎力相助。”
龚自珍问:“什么事?”
吴道长把朱笔朝龚自珍手里一递,接着说:“请龚先生大笔一挥,写篇祭神文,小道立即招呼大家,让开一条大路。”
龚自珍见吴道长态度诚恳,不好推辞,自己归心似箭,不写恐难脱身,想到这里,便毅然接过朱笔,对着案上的青藤纸,沉思起来。
他想到自己多次上书要求变革现实所遭到的打击和迫害,想到南下途中看到的田园荒芜、民生凋敞的景象,想到必须要有各种各样的优秀人才,实行大的改革,才能打破这死气沉沉的局面,想到这些,满腔的愤懑顿时化为对大地风雷的殷切呼唤,对变革现实的强烈要求。于是他提起羊毫,饱蘸朱红,在青藤纸上奋笔疾书,顷刻间纸上就出现了笔力雄健、气势磅礴的四行短诗:
己亥杂诗
其一百二十五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吴道长看到龚自珍写的祭神诗,连连赞好,便叫人们让开一条大路。龚自珍坐在车上,向吴道长拱手告别。他望着那逐渐变小的人群,心里暗暗想道:这震撼大地、变革现实的风雷,究竟要什么时候才能到来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