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坚定信念寻立宪

坚定信念寻立宪

时间:2023-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1月28日,梁启超抵京。梁启超回到天津后,闭门谢客,抖擞精神,成为政党政治及责任内阁的鼓吹者和推动者。梁启超顺应了时代潮流,承认“今日中国已确定为最神圣最高尚之共和国体”,拥护共和,成为共和制度的卫士。国民党的获胜对袁世凯造成了极大的恐慌,他仍需梁启超出面协助收拾时局,对抗国民党。于是派人极力劝阻梁启超,并开始对国民党采取极端卑劣的手段。梁启超被列入重大嫌疑人之列。

经过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四处奔走,梁启超归国问题提上了日程。

1912年11月8日,在各政党的呼吁下,带着全国国民的期盼,梁启超踏上了回国的征程,结束了流亡生涯。

经大沽,梁一行11月16日抵达天津。直隶都督冯国璋派人远迎,民主党等政党亦纷纷接梁启超于船上。张謇、黄兴等皆在天津等候三日,“因初十在湖北开国纪念,彼等候至初七不至,遂皆往鄂耳”。政要的谒见,社会各界的轰动,欢迎之隆重,气氛之热烈,让梁启超喜出望外,倍感欣慰。梁启超在津连日赴宴,发表演说,“应酬苦极”。后在袁世凯的催促下,梁启超启程前往北京。

11月28日,梁启超抵京。袁世凯代表、政府各部次长、参议院议员、各政党代表一行数百人迎接于正阳门车站,附近交通为之一滞。是夜,梁启超便参加旧友组织的欢迎宴会,开始浸入了热烈的欢迎会与宾客接待之中。

在北京,梁启超应总统府之邀,谒见袁世凯。此时,二人虽有旧仇,但面对共同的对手,都急需筹措资源,以图控制内阁。袁世凯期望借助梁启超的威望在舆论上宣扬自己,而梁启超则希望能够出任内阁总理,以引导袁世凯走向宪政的轨道。袁世凯与梁启超的一场各取所需的政治交易开始了。

12月10日,梁启超结束“可谓极人生之至快,亦可谓极人生之至苦”的十二日京城生活,返回天津。风光的生活让梁启超疲惫之余,又有几分得意,自信心猛增。他多年来鼓吹立宪,宣扬民主,赢得社会的承认与尊重,功绩堪称卓著。胡适这样评价道:

梁任公为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十五年来,吾国人士所以稍知民族思想主义及世界大势者,皆梁氏之赐,此百喙所不能诬也。去年武汉革命,所以能一举而全国响应者,民族思想政治思想入人已深,故势如破竹耳!使无梁氏之笔,虽有百十孙中山、黄克强,岂能成功如此之速耶!近人诗“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时”,此二语惟梁氏可以当之无愧。

梁启超回到天津后,闭门谢客,抖擞精神,成为政党政治及责任内阁的鼓吹者和推动者。在青天白日旗下,梁启超继续他一直追求的政党政治,梦想民主自由能畅行于天下。

梁启超顺应了时代潮流,承认“今日中国已确定为最神圣最高尚之共和国体”,拥护共和,成为共和制度的卫士。11月,梁启超创办《庸言报》,有了他归国后的第一个宣传机关。他发表《中国道德之大原》《治标财政策》《论国会会议》《宪法之三大精神》等文章,畅论主张,影响得到进一步扩大。流亡期间,梁启超对政治、财政、法律等学术问题的潜心研究,成了他此时游弋自如的翅膀,归国不久的他很快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政党政治热潮中去了。

国内政党浪潮迭起,梁又不失时机地重振立宪派士气,使其声誉更著。立宪派与革命派均开始积极组建政党,参加权力的角逐,以期在选举中击败对方,入主内阁,以和平手段与袁世凯争夺权力。

1912年8月,宋教仁主持同盟会,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和共和实进会在北京合并成立国民党,孙中山任理事长,后请宋教仁代理,当时国内的最大党派由此产生。

这时,国内尚有共和、民主、统一等党。1913年2月,梁启超正式加入国内第二大政党共和党,由于同时作为民主党的领袖,梁启超在政党中的威望逐渐提高。为了与国民党抗衡,梁启超迈开了两党合作的步伐。

1912年冬,根据《临时约法》的规定,按时召开了国会选举大会。1913年2月,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取得参众两院共392席(众议院269位,参议院123位),大获全胜,而共和党175席,统一党及民主党各24席。选举的失败让梁启超“心力俱瘁”,极度悲观,甚至“拟与政治绝缘,欲专从事社会教育”。

梁启超的黯然沮丧,使“三党党员大哗”,总统府也仓皇失色。国民党的获胜对袁世凯造成了极大的恐慌,他仍需梁启超出面协助收拾时局,对抗国民党。于是派人极力劝阻梁启超,并开始对国民党采取极端卑劣的手段。

4月8日,中华民国第一届正式国会召开,国民党人张继、王正廷被选为正副议长,国民党再次占据压倒性优势。

1913年3月20日,陶醉于大选胜利之中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子弹击中,两天后因伤势严重,救治无效而亡。梁启超被列入重大嫌疑人之列。然梁启超心怀坦荡,在《庸言报》上发表《暗杀之罪恶》,谴责“暗杀者如驯狐如鬼蜮,乘人不备而逞其凶,壮夫耻之”。说明“与宋君所持政见时有异同,然固确信宋君为我国现代第一流政治家,歼此良人,实贻国家以不可规复之损失”。同时袁世凯也应国人的要求严查案件,“穷究主名”。不料最后真相暴露,此举竟是他自己与国务总理赵秉钧所为,国内报刊纷纷谴责袁世凯暴行,揭露他颠覆共和的阴谋,革命派也开始计划武力反对袁世凯,重塑共和。

1913年5月,梁启超联合原立宪派和北洋派的三个政党:共和党、民主党和统一党,组成新的政党——进步党。三党合并酝酿数月,此时才宣告合并成功。会上,黎元洪被推举为理事长,梁启超、张謇、伍廷芳、孙武、那彦图、汤化龙、王赓、蒲殿俊为理事,梁启超成为该党的主要理论指导人和实际领袖之一。国会形成了国民党、进步党两党对峙的局面。

为了彻底消灭南方国民党力量,袁世凯瞒着国会秘密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举借二千五百万英镑的“善后大借款”,阴谋发动内战,掌控全国。

为了抗议袁世凯的倒逆行为,孙中山从日本回国,揭露袁世凯的反动面目,力主武力讨伐,挽救共和制度。1913年7月12日,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江西湖口组织讨袁军,宣布独立,“二次革命”爆发。随后,国民党人在南京、上海、湖南、四川等地纷纷响应独立。二次革命成为革命党人反对封建专制,保卫民主共和果实的继续,是辛亥革命的“续集”。可是,在袁世凯领导的北洋军阀的疯狂进攻下,国民党由于纲领不明确,内部组织涣散,讨袁军迅速被击溃,“二次革命”失败。

二次革命中,梁启超急于掌控内阁,以实现自己的立宪梦想,因此立场不知不觉中倾向了袁世凯,他在舆论界攻击国民党发动战争、祸害百姓,指控李烈钧“叛反国家”,称二次革命是由于国民党“白昼杀人”“庸才”治世带来的恶果,在这一时期内,梁启超极尽政治手腕讨好袁世凯,并为之设计了一个民主的“开明专制”方案。然而,袁世凯的欲望不仅仅是“大总统”,他一边利用梁启超,一边又对进步党人加以限制。

1913年7月31日,进步党人熊希龄被任命为内阁总理,作为对进步党贡献的回报。可是由于熊希龄稳重有余,决断不足,并不能有效地限制袁世凯的行为。随后,袁世凯将黄兴、陈其美、李烈钧等除名,并逮捕国民党数十议员,导致国民党议员人心惶惶,四处逃散。国民党在议会的优势完全被打垮了,进步党成为了议会的第一大党。

9月,熊希龄内阁正式组成。袁世凯亲信掌握了内政、外交及军事大权,进步党人则把持了财政、教育、司法、农工商四席。由于当时梁启超、张謇等人自誉为“第一流人才”,因此,内阁被称为“第一流人才内阁”。当时梁启超本想就任内阁总理或财政总长,但袁世凯害怕梁启超破坏他的阴谋,以其一介书生,“仅能提笔作文,不能胜任国家重任”为由,仅将梁启超放在了司法总长的位置上。从此,进步党成为袁世凯玩弄权柄的工具。

梁启超入阁以后,主持制定了内阁大政方针,以“制定宪法,为民国建设第一大业”,“日接客数十,夜则以法案”,颇有一番改革雄心,矢志追求三权分立及立宪政治,重整国家残局。

“第一流人才内阁”成立后,宣布对外“爱重和平”,“开诚布公以敦睦谊”,尊重主权;财政上,“澄吏治,核名实”,裁减军费开支,整理币制金融;军政方面则“裁军,减政”,实行军民分治;实业上,则实行“保护主义”及“开放主义”,以缓和国内矛盾,促进发展;司法上,整饬法令,编定法律,实行司法独立,将中国“养成法治国家”。一系列的改革无不烙印着梁启超的思想,试图将中国带上时代正轨,走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立宪道路。

然而,在袁世凯眼中,立宪内阁只不过是一个达到他称帝目的的工具而已,军队和财政才是他的资本。1915年9月8日,梁士诒组织公民党,成为袁世凯的御用党,袁世凯从此抛弃了进步党,加快了称帝步伐,没有实权的内阁被逼压得步步退让。在袁世凯的压力下,梁启超在内阁中政治思想的实现处处碰壁,外交也不得不屈从袁的意志,甚至还提出实行“开明专制”以讨好。梁启超又重弹民智尚且不够,不宜实行民主共和的老调。

在军事经济实力雄厚的袁世凯面前,梁启超妥协了。10月4日,宪法会议公布了梁启超等制定的总统选举法七条,将法律的程序颠倒过来,先选总统,后定宪法。6日,国会在公民党的威胁下被迫选举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10日,袁世凯宣誓就职,成为建国后第一个国庆节登上正式总统宝座的大总统。从此,宪法、国会之类的民主招牌已经不能阻碍他的手脚了。

不久,梁启超拒绝袁世凯要求取消限制专制的规定,激化了进步党与袁世凯的矛盾。11月4日,袁世凯借口国民党议员“勾结乱党”,下令解散国民党,驱散国会议员,揭下了伪装拥护共和的面纱,迈出了北洋军阀武力破坏国会的第一步。

此时,梁启超仍然没有看透袁世凯破坏共和、复辟帝制的真实意图,他在国民党被解散的当天赶赴总统府,要求袁世凯取消命令,并威胁国会无法召开,总统也无从存在。但是,袁世凯有自己的算盘,对梁启超的威胁并不理睬。

12月15日,袁世凯召开会议,反对司法独立及设立法院,主张恢复清朝旧制。并于11月26日下令召集政治会议,代替参、众两院职权。梁启超闻讯后赶到,经一番唇枪舌战,最后还是无功而返,复辟帝制似乎已逆流难挡。

为了彻底打击进步党,袁世凯于1914年2月14日公布热河盗宝案,熊希龄被迫提出辞职,“第一流人才内阁”倒台。随后梁启超提出辞职,于2月20日结束了为期六个月的内阁大臣生涯。然而,就在此前,梁启超接受了币制局总裁一职,决心从改革币制下手来整顿国家财政。上任以后,他将自己的热情化为一篇篇呕心之作,以图实行新的币制改革方案。他发表《币制条例理由书》《整理滥发货币与利用公债》《余之币制金融政策》《银行制度之建设》等文章,尽力整顿租税、银行、公债及货币。他认为“币制之紊乱与银行之制度之不良”是国家财政混乱的原因,“政府苟能以全副精神,就此两事力图改良,则一二年后,国家之危险,必可去其大半”。可是在袁世凯的称帝野心下,国家建设根本无从谈起,梁启超精心制定的币制改革方案也只能是一纸空文。万般无奈中,梁启超屡次提出辞职,12月27日终被批准离职。

1914年3月18日,约法会议召开,会上废除了内阁制的《临时约法》,代之以总统制的《中华民国约法》。根据《约法》,新成立的参政院代行立法机关职能,并设宪法起草委员会,梁启超被任命为参政院参政及宪法起草委员。袁世凯企图拉拢梁启超,使他继续充当复辟帝制的工具。

参政院参政全由袁世凯任命,参政院完全被袁世凯操纵。梁启超这时看清楚了中国时局,明白了自己所矢志追求的民主立宪政体已经破产,遂谢绝任命,宣布脱离政治。

自今以往,除学问上或与二三朋辈结合讨论外,一切政治团体之关系,皆当中止。

从此梁启超隐居于天津海河边的意大利租界内的“饮冰室”。

从日本归国后,梁启超便开始在天津海河边的意大利租界内(今天津河北区民族路四十六号)造房置宅,安置家人。这是两幢西式建筑风格的楼房,东西分立,各有特色。靠西边的是意大利建筑师罗尼欧专门为梁启超设计的,上下两层,整座楼房呈浅黄色,造型典雅,室内摆设讲究,洋溢着浓浓的书香味。

◎“饮冰室”及梁启超雕像

取《庄子·人间世》中“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兴”这一典故,梁启超将自己的书屋命名为“饮冰室”,以此表明自己和那位大忠臣一样,都是为国事忧虑而内心焦灼,需要饮冰水以浇心火的人。他的年少时光,他的青春与热情,都在为救国救民、救亡图存的斗争中逝去,他确实是一位爱国救国的“饮冰子”,一位伟大的“饮冰子”。

天津的居所虽然没有双涛园的旖旎风光,但它毕竟是屹立在中国的土地上,成了梁启超自流亡后最为温馨的家,日后,它又成了一处学术圣地。

◎中华书局1989年版《饮冰室合集》将原四十册合订为十二册的影印本

梁启超这样一位充满政治才能与爱国热情的领袖人物,放弃了政治中心的北京,选择通商口岸的天津,让不少人迷茫,其中也包括他年轻的儿子们。一天,正在上中学的四子梁思忠鼓足勇气,问到了这个让父亲无奈的问题。梁启超平和地给孩子们解释道:“别把私人的事情同国家事务搅在一起,除了我的家庭之外,我眼前主要关心的是我的图书室。我需要我的书,我必须使他们保持能用的状态,比起放在可能被某些愤怒的学生放火烧掉的易燃的宫殿里,放在附近的港口城市的外国租界里可能更安全些,而要使用这些书,我必须时时住在它们的旁边。”梁启超开始潜心学术了,对于学术的浓厚兴趣让他关心书籍的安全。

梁启超这位启蒙思想家、政治家、一代文化宗师在天津居所的书斋“饮冰室”里写下了大量不朽著作,在政治、史学、文学、哲学、经济、教育、法律、新闻、伦理、宗教等诸多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不愧为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20世纪的许多伟人、知识分子都受到了他的影响:毛泽东、周恩来、陈独秀、李大钊、梁漱溟、钱穆、胡适……相关学科的研究者们直到现在仍需借鉴他的研究成果。

梁启超准备低眉于天津寓所的书斋“饮冰室”,走学术救国之路时,早已过了而立之年,他为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英勇无畏地奋斗了半生,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梁启超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梁启超离世前不遗余力地编著《辛稼轩年谱》,在编至辛弃疾六十一岁时,病痛折磨得梁启超几乎一字一停。其中梁启超所写《祭朱晦庵文》的最后四句是:“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此“凛凛犹生”四字成为梁启超的绝笔,也似乎是他一生的写照。他的一生,是为启迪民智而努力的一生,是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奋斗的一生。他精神不死,功绩永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