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超声引导下羊膜腔穿刺术

超声引导下羊膜腔穿刺术

时间:2024-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羊膜腔穿刺术是产科诊断和治疗中较常用的操作检查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应用于临床至今,方法简单安全,大多资料报道羊膜腔穿刺术后的胎儿丢失率为0.2%~1.0%。在实际操作穿刺时,其深度应比测量的组织深度增加1cm左右,有时超声直视下可见穿刺针已在羊膜腔内,但抽吸无羊水溢出,可能是羊膜贴附在针尖上,可调整穿刺针的深浅或方向,使穿刺针真正进入羊膜腔内。

羊膜腔穿刺术(amniocentesis)是产科诊断和治疗中较常用的操作检查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应用于临床至今,方法简单安全,大多资料报道羊膜腔穿刺术后的胎儿丢失率为0.2%~1.0%。在超声直视引导下穿刺,更可以避免胎儿的损伤和穿刺失败(图7-1)。

羊膜腔穿刺术多选择在孕16~24周间进行,常规术前血常规、凝血等实验室检查。

图7-1 超声引导下操作

(一)超声监控过程

1.孕妇排空膀胱后,平卧位,经腹部超声检查核对胎龄,估计超声孕周与临床孕周是否相符。

2.检查胎儿大小、位置、胎盘位置及羊水情况;然后选择避开胎儿且羊水前后径较大处作为穿刺点,常规腹部消毒置巾后,穿刺针在超声直视下约45°进入孕妇腹壁,子宫肌层和羊膜腔内。

3.如为前壁胎盘,穿刺针通过胎盘并无大碍,但要注意观察穿刺部位胎盘是否有绒毛板下血池和胎盘内血窦的存在,因血池或血窦处胎盘收缩较差,会造成胎盘穿刺点绒毛板破裂,出血时间较长。如条件许可,在超声探头放置专门的超声引导穿刺架,将使临床穿刺更简单、方便。在实际操作穿刺时,其深度应比测量的组织深度增加1cm左右,有时超声直视下可见穿刺针已在羊膜腔内,但抽吸无羊水溢出,可能是羊膜贴附在针尖上,可调整穿刺针的深浅或方向,使穿刺针真正进入羊膜腔内。

4.穿刺结束后,超声需观察胎盘,脐带出血情况,观察胎心率和心律的变化,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至胎盘和脐带出血停止,胎儿心率正常。

(二)羊膜腔穿刺术用于胎儿的诊断

1.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

2.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判定胎儿性别。

3.羊水中甲胎蛋白(AFP)测定用于开放性神经管畸形的宫内诊断。

4.羊水生化检测遗传性代谢病,某些病毒感染的检测(TORCH)等。

5.检测羊水中的胆红素,预测胎儿溶血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