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是一个讲究科学、讲究艺术的过程,所以成功的咨询应该有严格执行的科学步骤。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咨询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有相应的咨询技巧贯穿其中。
1.咨询框架
(1)问候(Greeting):通过问候对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实际工作中,下列措施可以让咨询对象感觉到他们是受欢迎和尊重的。
(2)询问(Ask):询问咨询对象相关详细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主动有效地提问,可以帮助澄清以下信息:
(3)讲述和介绍一些基本知识及方法(Tell):告知咨询对象有关孕前优生健康信息。在实际工作中,为帮助咨询对象作出正确明智的抉择,需要讲述和介绍适量的、正确的、有用的和可以被理解的相关信息,并能合理地解释可能的结果。为帮助咨询对象理解,应精选信息,并使信息具有个性化的特征。
(4)协助咨询对象作出合理的选择(Help):咨询服务的原则是让咨询对象在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了解相关健康知识的条件下,自己决定采用何种处理措施。但有时对象受到自身知识水平的影响,无法自己决定,这时就需要咨询人员和咨询对象一起讨论优生优育的影响因素,帮助咨询对象作出有益于优生健康的知情选择。
(5)随访(Return):只要有可能,对咨询对象提供随访服务,了解对象对指导建议的执行情况,如有必要,为对象提供更多的信息。
2.咨询技巧
(1)倾听(Attending)技巧:倾听,有参与、专心、注意之意。在日常生活中,倾听易误解为聆听(Listening)。其实倾听不只是单纯地听,还包含更多的积极反应,以显示咨询人员对咨询对象的全神贯注。咨询人员要借助言语的引导,真正“听”出咨询对象所讲述的事实、生活体验中的情绪情感和持有的健康观念等。
倾听的理论:倾听反应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本要求,是在咨询过程中最先作出的反应。作出倾听反应的过程是处理信息的过程,可分为3个过程:接收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咨询对象发出的每一个信息(语言或非语言的)都是咨询人员接收和处理的“刺激”,咨询时需要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处理。信息的接收和处理是内隐过程(包括对信息及其意义的思索),信息传递则是外显过程(用言语和非言语方式进行传递)。
倾听的意义:良好的倾听表达了对咨询对象的积极关注,他们因此而获得尊重和对咨询人员的良好第一印象,有助于建立相互信任的咨询关系;使咨询对象能够坦诚地倾诉其遇到的困惑或问题,而倾诉本身就有澄清问题或宣泄情绪或治疗作用;了解咨询对象的担心及其根源,才能同他们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倾听的类别:一般分为选择性倾听和非选择性倾听,均是在澄清问题时常用的技巧。选择性倾听是指咨询人员从咨询对象诉说的内容中选择他认为重要的方面;而非选择性倾听是指咨询人员对咨询内容很少发挥影响,而是让咨询对象掌握主动权,给咨询对象充分的时机来诉说,咨询人员只是注意作出反应,其目的是鼓励和激发咨询对象诉说。
在实际工作中使用倾听的技巧,尤其在非选择性倾听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建立倾听的框架。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咨询对象的检查结果和相关经历,即与计划怀孕和优生健康相关的生活经历。二是咨询对象面临检查结果的情绪反应,是积极的或消极无奈的或是对抗性的等。三是咨询对象对检查结果的认知,即是否能采取干预的行为。
②倾听与关注相结合。在倾听咨询对象的言语信息中,还要听出言外之意,即关注和留意其非言语信息,细心注意其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注意其如何表述自己的问题,如何谈论自己与家庭其他成员的关系,如何对检查结果作出反应,做到完整、准确地理解。
③倾听应摒弃偏见并尽可能客观。在咨询对象诉说时,为获取完整的信息,对其谈话的内容不要表现出惊讶或厌恶等情绪反应;不要随便打断其讲述,不要过早地作出结论。若带有偏见地倾听,通常会使倾听的内容因主观过滤和选择的不全面、不准确而导致信息交流的歪曲,甚至中断咨询。
④咨询人员要敏于反应。倾听最基本的作用在于鼓励来访者把他的观念和感受表达出来。倾听应是积极地对咨询对象传达的全部信息(包括他的目光接触、肢体语言、空间距离或言语反应等)作出反应的过程。敏于反应并不是反应越多越好,而是要求咨询人员机智灵活、自信果断地适时反应,要注意观察咨询对象在讲述时的各种言语和非言语变化,从而作出更完整的判断。为了对倾听加以引导,咨询人员要借助言语和非言语的反应,如口头应答、表情动作、提问、鼓励、点头微笑等,以表示接纳、理解、同情和反馈。
如果没有好的倾听,就会导致接收信息不完整、接收信息错误、过早提出干预措施和提出错误干预措施等。
倾听的反应:是指咨询人员在接收和加工咨询对象的信息以后,对咨询对象作出的反应。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倾听反应。
澄清反应:提问的起始,对咨询对象所述信息的再解释。其目的是鼓励咨询对象更详细地描述;检查信息的准确性;澄清含糊、混淆的信息。
内容反应:对咨询对象信息内容部分的再解释。其目的是帮助咨询对象注意自己的信息内容;当其过早陷入情感或者自我否定时,突出其咨询的信息内容。
归纳总结:用两句或更多的内容或情感反应浓缩咨询对象的所述信息。其目的是连接咨询对象讲述中的多种信息元素;确定一个共同的主题或干预模式或打断多余的陈述;帮助咨询对象回顾整个过程。
倾听的非言语性技巧:主要包括目光的接触、声音特征、手势和身体语汇(面部表情、体态)和人际距离。
咨询人员的目光,在大多数时候应该以咨询对象双眼连线中点稍下方为中心,要避免过度看或盯着对方,不要让咨询对象感觉到透不过气来或产生“被研究”的不快感觉和焦虑感。另一方面,咨询人员也要避免与咨询对象的目光完全没有接触,使咨询对象感到咨询人员没有注意和倾听自己的诉说,对自己不感兴趣、不关心;或不自然地凝视或用目光在咨询对象身上上下左右乱扫,这会导致咨询对象忐忑不安。
声音特征
声音是有声的非言语交流,它是语言表达的一部分,主要包括音质、音量、音调和言语节奏的变化等。
音量的强弱,会影响言语的词、句子或某段话表达的意思。一般讲话声音放大,往往表示警告或厌烦之情;声音变小或减弱可能表示心情不悦或失望。
声音的高低,音调提高常常表示强调或烦躁之意;音调的降低可能表示亲近或怀疑。而音域的扩大或压缩,可能显示对咨询内容的夸大或缩小;音调中夹带着的摩擦声可能表现出说话人的紧张和不安,常给人语言杂乱、断裂的感觉,而喜悦开朗声表现出说话人的轻松和快乐,给人语言完整、流畅的感觉。
言语的速度,通常言语节奏加快,往往表示紧张、焦虑、急躁的心情或表示情绪的激昂、兴奋;而节奏变慢,则随具体情况而异,不十分确定,或显示心平气和,或显示深思熟虑,或显示表达确切等。
声音的停顿,被认为是喉部肌肉变化所带来的现象,可能表明了讲话人带有很强的情绪色彩。如果咨询对象在讲述中有意识地停顿,则可能表明他希望其刚刚所谈的内容能引起咨询人员的注意,或是希望看到咨询人员对自己所讲述内容的反应。
作为咨询人员,一般不缺少理解和运用声音特性的能力,需要强调的是要对咨询对象声音特性变化的敏感性并有意识地理解其不同特性的意义。
手势和身体语汇
在咨询活动中,非言语技巧除目光接触外,主要是手势和身体语汇。身体语言包括无声的动态姿态,如手势、面部表情、体态变化等,也包括无声的静态姿势,如站立、倚靠、仰坐等,以及交往中的人际距离。
咨询人员支持性的手势常常可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注意,并鼓励咨询对象讲述或表达;点头可表示对咨询对象所讲述的内容赞同或表示“听明白了”;上身前倾加上专注的神情或停止做其他事情,均可用来表达咨询人员对咨询对象的关心与尊重,从而促使咨询对象讲述其面临的问题和困惑。
大量研究表明,咨询人员的神情姿态常常会显著影响咨询对象。许多初来寻求帮助的咨询对象本来就有些紧张,他们此时最需要一位平和、稳重的咨询人员。因此,从事咨询指导的工作人员其行为应当总是显得有条不紊、放松、自然和得心应手。
人际距离即人际交往中两个人之间空间上的距离,反映出两个人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一般有四种不同的人际距离。
亲密距离,从身体接触到相距约0.5m,多见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或爱侣之间的交往时。
个人和私人距离,为0.5~1.2m,多见于朋友之间谈话时。
一般社交距离,为1.2~3.5m,多见于只有一般公共关系而没有私人关系的个体之间,如上下级、医生与病人之间等。
公共场合距离,为3.5~7.5m,如陌生人之间。
在咨询活动中,咨询双方的人际距离需要根据双方的年龄、性别以及咨询方案的需要和咨询过程所处的服务流程,而在一定范围内灵活地变化,一般认为这个变化的范围为1~2m比较适当。
(2)提问技巧:提问是咨询人员主动询问一些问题,以帮助咨询对象探究自己的处境,使其对问题有进一步澄清和了解的技术。
提问的意义:获取咨询对象的详细信息、澄清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帮助其集中于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加深对自我的了解与认识,促进咨询的深入进行和接受必要的干预。
提问的类型:在咨询过程中根据答案的不同,一般分两类提问,即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
①开放式提问。
用词特征:常用“什么、怎样、为什么、能不能、行不行、可不可以”等形式发问。
回答特征:通常不可以用一两个字回答,而是引出一段解释、说明或补充材料。
何时使用:咨询开始或转换话题时,常用于了解咨询对象的观点和感受,探究深层次需要。
前提条件:已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提问作用:能促使咨询对象主动地、自由地敞开心扉,自然而然地读出更多的有关情况、想法和问题。在了解咨询对象的需求和他们已具备一些知识时,开放性问题更有效。
如以“什么”提问往往引出一些事实资料;以“怎样”提问则往往涉及一件事的过程、次序或情绪性的事项;以“为什么”提问可引出一些理由、原因及合理的解释;而以“能不能”“愿不愿”提问则可引导咨询对象作自我剖析。
注意事项:语气、语调、词语不能过于随便;不能咄咄逼人或有指责的成分;询问不能用来满足咨询人员的好奇心或窥探隐私的欲望;不要让来访者产生急于回答的感觉。
②封闭式提问。
用词特征:通常以“是不是、有没有、对不对、要不要”等开头。
回答特征:多以“是”“否”或其他简短语句作答。
何时使用:会谈较深入,需要缩小范围或集中探讨时。
提问作用:澄清事实、制止来访者喋喋不休、把偏离主题的话题重新牵引回来。
注意事项:因限制了探索和自由表达故不宜多用,一次不要提多个问题。过多的封闭性提问会使咨询对象产生被询问的感觉,压制他们自我表达的愿望和积极性,甚至对咨询关系产生破坏性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咨询人员应该使用能表现出兴趣、关注和友善的语调,使提问更加有效。同时在提问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使用咨询对象能明白的词语。
提些能鼓励咨询对象表达他们需要的问题,如“如果你很快就怀孕了,你会有什么感觉?”“你配偶对这次计划怀孕有什么想法?”等。
用一些能鼓励咨询对象继续讲下去的词语,如“然后呢?”“还有呢?”“是吗?”等等。
询问敏感问题时,要解释清楚询问的目的,如询问性伴侣个数是为了了解患性病、艾滋病的可能性。
避免使用“为什么”,有时“为什么”会让人以为有什么错误。
如果咨询对象对询问的问题不懂,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提问。
注意对象表述时的语言、手势和表情,判断对象注意及关心的事情。
(3)表达技巧:表达可以分为内容表达和情感表达。内容表达常用于咨询人员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和给予保证、进行反馈等。在咨询过程中,咨询人员告知自己的情绪、情感活动状况,让咨询对象明了,即为情感表达。
在实际咨询过程中需要区分内容表达与内容反映、情感表达与情感反映。
内容表达是咨询人员表达自己的意见,内容反映是咨询人员反映咨询对象的叙述。咨询人员在内容表达时应注意措辞的和缓、尊重,不应该认为自己的忠告、意见是唯一正确的、必须实行的。
情感表达是咨询人员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如咨询人员说“听了你的话,我很难过”,而情感反映则是咨询人员反映咨询对象叙述中的情感内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咨询人员所做的情感表达,其目的是满足咨询对象的,而不是满足自己的表达欲或宣泄自己的情感,因此其所表达的内容、方式应有助于咨询对象的叙述和咨询的进行。
表达的类型:在咨询过程中根据目的的不同,一般有以下几种表达语句:
①鼓励与重复。直接、简明地重复来访者的话,尤其是重述来访者回答中最后一句话,或仅用副语或接话或过渡性短语。比如“嗯”“好”“我知道了”“接着说”“还有呢”“以后呢”等过渡性短语,用来强化咨询对象叙述的内容,鼓励其进一步讲下去。
②解释含义。由咨询人员阐述咨询对象的思想、情感、行为和事件之间联系或其中的因果关系。其特点是从咨询人员自己的参考体系出发而非来访者的参照体系,是咨询人员针对来访者没有直接讲出或没有意识到的那部分内容的语言表达。
解释的目的:让咨询对象确信你已经正确理解了他的意思,或让他知道你正设法理解他的基本信息,并且总结或阐明他想要表达的意图。
解释的作用:帮助咨询对象超越个人已有的认识,以新的方式(另一个参照系统)重新看待他们自身的问题,从而对问题有更好的理解,甚至还可能使他们的健康理念产生认知性的改变。
有效的解释:能对咨询对象提出的问题、困扰、疑虑作出说明,从而消除咨询对象的各种顾虑,达到消除各种心理困境、取得对象合作的目的。
有效解释在咨询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解释应该灵活,作出符合咨询对象情况的合理解释。
解释的内容不能超越咨询对象所叙述的内容。
要结合咨询对象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进行解释。
③指导。指咨询人员直接告诉咨询对象做什么以及如何做或以什么方式行动。使用指导技巧时,咨询人员应十分明确自己对咨询对象要指导什么?效果会怎样?叙述应清楚明确,要让咨询对象真正理解指导的内容,避免引起咨询对象的反感而中断咨询或放弃干预。
④劝告与提供信息。是对咨询对象关心的问题提出建议,给予指导性或参考性信息,以帮助咨询对象思考其问题,作出决策。劝告包括给予建议,而提供信息则不包括给予建议。
最有效的劝告或许是咨询人员反省自己的经验,即当别人劝告你自己时,你的感受怎样,根据自己的体会,确定在什么情况下劝告有作用,一个好的劝告者有什么特点等。
在实际咨询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劝告或建议可能会因使用过多而失效。当咨询对象询问咨询人员的意见、建议时再给予忠告、建议,一般不应主动提出过多的建议。
劝告时注意措辞,如可以用“如果我是你的话,可能会……”。
要根据咨询的内容,决定是否给予劝告或建议。劝告无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咨询对象一开始就不曾打算认真考虑劝告和遵循劝告。
⑤面质。又称对质或对峙,是咨询人员运用语言反应描述咨询对象感受、想法和行为中存在的明显差异、矛盾冲突和含糊的信息,帮助其挖掘出认识自己的不同方法或引导他们采取不同的行为。
面质的基本原则:
在实际咨询过程中,必须谨慎使用面质。咨询人员必须清楚自己使用面质的动机,即只针对咨询对象问题中的矛盾;面质前应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选择合适的面质时机;在面质中要让咨询对象把咨询人员当作同盟者,而不是对立者。
面质的四个步骤:
仔细观察咨询对象,确定其表现出来的矛盾类型,探查矛盾之处,不要过早地作出面质反应。
评估面质的目的,确定是否咨询对象需要被挑战。评估咨询关系是否安全,以便使咨询对象能从面质中受益,而不只是受挫。
总结矛盾中的不同因素,解决冲突,促进和谐。
评估面质反应的效果。
面质的四个层次:
无帮助的面质:咨询人员的反应是不允许咨询对象有矛盾存在,或者接受了其矛盾或者忽视它;或者过早地给予建议。
内容正确的面质:咨询时没有明显地接受或否定咨询对象的矛盾处,但没有指出该矛盾而让来访者看清楚,只是静静地听咨询对象讲述或反映出的矛盾的感觉,无法使咨询对象觉察到他自己可深入的地方。
有效的面质:咨询时注意并说出了咨询对象的矛盾,促使咨询对象注意这些矛盾,并更了解自己。
⑥概述(归纳)。概述就是把咨询对象的口语叙述、情绪感受和行为进行分析综合,以整理过的形式向咨询对象表述出来。概述是一个谈话段落或一次咨询会谈的总结。通过概述把前面讨论的咨询对象的各种情况(情感、事实、观点看法等)系统梳理一遍。
概述的作用:让咨询对象感受到一种进展,让双方对已会谈的内容有一个重新审视的机会,也是一个谈话单元的结束。
在进行归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咨询对象各种主题和情绪性表现。
把关键性观念、情感的基本意思加以综合概括。
不要增添新的内容。
确定是否需要作出概述,或者请咨询对象自己来概述。
概述的步骤:
回忆来访者传递的信息: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
识别来访者信息中存在的明显模式、主题或多种元素。
评估归纳总结是否有效,即咨询对象是否认同咨询人员的归纳总结。
(4)共情技巧:共情是指从咨询对象的角度,而不是咨询人员自己的参考框架去理解咨询对象的能力,不是判断和支持咨询对象的能力。共情又称同理心或同感,就是设身处地以另一个人的思想与情感去感受、体会周围的人和事物,它以真诚与平等待人为先决条件。
共情的解析: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
共情的态度:表现为对他人的关切、接受、理解、珍惜和尊重。
共情的能力:表现为能充分理解别人的心事,并把这种理解以关切、温暖、尊重的方式表达出来。
共情的意义: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让咨询对象感到自己被理解、接纳和受到尊重;促进咨询对象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自我了解,使咨询双方更深入地交流。
共情的操作步骤:
①倾听:全神贯注,不打断对方讲话,不作价值判断,努力体验对方的感受。有适当的反应,如点头、眼神示意,或使用“嗯”“然后呢”等鼓励性话语。
②换位思考:转换角度,真正设身处地使自己“变成”咨询对象。用咨询对象的眼睛和头脑去体验、去感知、去思维,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就好像那是自己的内心世界一样。如:他告诉我什么事情?我要是他我会怎么想?会有怎样的感受?是气愤还是愤怒?是害怕还是恐惧?是烦躁、矛盾、焦虑、担忧还是委屈、伤心、痛苦、自责?
③信息处理:在咨询过程中不断进行信息整理。能够适时地回到自己的世界,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从咨询对象那里感知到的东西作一般整理,并理解他们。如“他因为……感到……”。
④信息反馈:向来访者进行信息反馈。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作出反应,如“我听到你说……”“我感觉到你……”,引导来访者对其感受作出进一步的思考。
咨询人员的共情水平:
水平一:没有理解与指导,咨询人员的反应仅是一个问题或否认、安慰及建议;
水平二:没有理解,有些指导,咨询人员的反应只注重信息内容,忽略了情感;
水平三:理解存在,没有指导,咨询人员对内容,同时也对意义或情感都作出反应;
水平四:既有理解,又有指导,咨询人员对咨询对象作出了情感反应,并指出对方的不足。
水平五:理解、指导、行动都有,咨询人员对水平四的内容均作出了反应,并提供了行动措施。
共情达标的指标是:能跟着对方的感觉走,能调动对方的哭与笑,能准确接对方的话茬,能说出窝心话。
因此,在实际咨询过程中,咨询人员要试着用这些话来表达共情,如:我能感觉到你在努力;我知道你感到为难;我感觉到你很不容易;我很欣赏你的积极态度;其实,我跟你一样感觉很不舒服。
咨询人员坚决不能出现以下口头禅:
如:你懂不懂?你明白吗?你就不能(会)……你怎么就……你没想过吧?你白学……啦?!你干吗这么死心眼啊?!
常见的共情障碍:
共情过度或不足,前者让咨询对象感觉小题大做、过于矫情,后者则让对象觉得冷淡、心不在焉。
单纯依靠言语共情,忽视非言语共情的运用。
忘记自己的职业角色,丧失客观、中立的立场。
忽略来访者的差异性,尤其是文化背景的差异。
影响共情的因素:
咨询人员的自身素质是咨询中第一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敏感、细致、耐心、谦和、宽容、豁达、善良和乐于助人等个性品质,有助于提高共情水平。而咨询人员丰富的人生经验和阅历则有助于理解咨询对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