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由于父母的过错,过早地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过早地承受着不该承受的生活艰辛、环境压力、心灵孤独和对未来的忧虑。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由于父母的过错,过早地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过早地承受着不该承受的生活艰辛、环境压力、心灵孤独和对未来的忧虑。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截至2005年底,我国监狱156万名在押犯中,有未成年子女的服刑人员46万人,占在押犯总数的30%。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总数逾60万,50%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生活困难,这其中又有高达94.8%的孩子没有得到任何形式的社会救助。辍学、流浪乞讨现象严重,犯罪率在同龄人中占很高的位数。不少服刑人员子女遭到临时监护人或社会上的歧视。如果不及时对这些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提供有效的保护教育,那么,来自外界的伤害,必然造成他们对社会的敌视,出现“罪恶遗传”现象,成为犯罪的隐患,发生我们不愿看到的问题。
几年来,对石家庄市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存现状,我们组织开展了比较全面、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2007年,我们向市委、市政府写出专门报告,提出了调整拓展少保中心职能,加大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保护教育工作的力度,对石家庄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实施整体保护教育的任务目标。报告得到了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要求我们努力做好少保中心的转型工作。
几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调整保护教育的职能定位、作用和意义是积极和正确的。其意义不仅限于对孩子们的教育保护,同时有利于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更有利于减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