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训练目的与目标
1.训练目的
● 增强头和躯干的控制能力。
● 在辅助下从仰卧位转移到坐位。
● 诱导上肢的保护性伸展反应。
● 为以后仰卧位到坐位的体位转移和独坐等做准备。
2.训练目标
● 训练颈、躯干、髋关节屈肌。
● 训练腹斜肌。
● 训练髋部以上躯干和骨盆的转动。
● 训练上肢承重。
● 训练头侧面调正能力。
● 仰卧位转移到坐位的重心转移感觉体验。
二、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1.操作方法
(1)将婴幼儿仰卧在治疗垫上,治疗师跪坐在婴幼儿前面(图2-8-1)。也可让婴幼儿躺在治疗台上,治疗师则站在治疗台前。
(2)治疗师将双手放在婴幼儿躯干两侧,缓慢地诱导和转动婴幼儿的胸廓和骨盆到一侧,使婴幼儿用一只手能支撑到地面(图2-8-2)。
图2-8-1
图2-8-2
(3)保持这个转动的体位,直到婴幼儿头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侧面调正反应),这将诱导婴幼儿积极参与这种转移(图2-8-3)。
图2-8-3
(4)当婴幼儿的头已经调整到正确的位置,使其继续向上转移到坐位。婴幼儿处于坐位后,治疗师用双手稳定婴幼儿的躯干(图2-8-4)。
图2-8-4
(5)如果婴幼儿在非承重侧肩胛骨内收和肩关节背伸,治疗师应将一只手放在婴幼儿的肩胛骨和手臂上,并保持在这个位置;另一只手放于婴幼儿的躯干控制胸廓。缓慢地诱导和转动婴幼儿的胸廓和骨盆到一侧,使婴幼儿能支撑到地面(图2-8-5)。
图2-8-5
(6)保持婴幼儿在这个转动的体位,维持婴幼儿非承重手臂在向前的位置,直到婴幼儿重心移到另一只手臂,调整头的位置(图2-8-6)。治疗师需随婴幼儿重心转移而转移自己的重心。
图2-8-6
(7)当婴幼儿的头调正后,治疗师继续握住婴幼儿的手臂使其向前,直到婴幼儿向上转移到坐位。在婴幼儿处于坐位后,治疗师继续用双手稳定婴幼儿的躯干(图2-8-7)。
图2-8-7
(8)当婴幼儿头、颈和躯干的控制能力较好且上肢有一定肌力时,治疗师可将一只手放在婴幼儿的大腿上;将另一只手的拇指放在婴幼儿的手心,诱导婴幼儿将其握住,其余四指握住婴幼儿的前臂,向前斜上方缓慢牵拉婴幼儿(图2-8-8)。
(9)继续向前斜上方缓慢牵拉,诱导婴幼儿的躯干旋转,使婴幼儿用一只手能支撑到地面(图2-8-9)。
(10)使婴幼儿保持在这个转动的体位,直到婴幼儿头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侧面调正反应),这将诱导婴幼儿积极参与这种转移(图2-8-10)。
图2-8-8
图2-8-9
图2-8-10
(11)当婴幼儿的头已经调正到正确的位置后,使其继续向上转移到坐位(图2-8-11)。
图2-8-11
2.注意事项
● 治疗师的手必须固定婴幼儿,使婴幼儿感到舒适并有安全感,但是不要过紧致婴幼儿感到不适。
● 不要强行拉扯婴幼儿的手臂。
● 缓慢地转移婴幼儿的重心,等待婴幼儿进行调整反应。
● 在转移婴幼儿的重心时,治疗师的重心要随着转移。
● 如果婴幼儿头、颈和躯干的控制能力较差,上肢肌张力低或肩胛带松弛,不要使用牵拉一侧上肢的手法。
● 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治疗师可以面对婴幼儿轻柔地说话,吸引婴幼儿看着治疗师并诱导其头前屈和体位转移。治疗师也可以同婴幼儿玩发声游戏,模仿婴幼儿发出的一些声音,或轻声地唱歌等。
● 应对婴幼儿的两侧进行同样的训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