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训练目的与目标
1.训练目的
● 为爬行、跪、站和行走做准备。
● 从俯卧位转移到承重站立位。
● 从承重站立位转移到半跪位。
2.训练目标
● 牵拉承重侧肌肉。
● 训练上肢承重能力。
● 训练下肢分离运动。
● 训练下肢自主运动。
● 训练单侧足承重。
● 牵拉跖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腘绳肌。
● 训练跨步。
● 激活躯干的肌肉。
● 激活髋伸肌和股四头肌。
● 训练固定骨盆时躯干伸展。
二、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1.操作方法
(1)将婴幼儿俯卧在治疗垫上,也可让婴幼儿用前臂支撑在治疗垫上,髋关节伸展。治疗师跪在婴幼儿侧面。治疗师把右手(诱导手)从婴幼儿的腋下穿过,放在婴幼儿的躯干上;把左手(辅助手)放在婴幼儿股骨的远端(图5-7-1)。
图5-7-1
(2)治疗师用右手把婴幼儿的重心向侧方转移,使其处于侧卧位。同时,用左手屈曲婴幼儿的髋关节和膝关节,把婴幼儿的足放在治疗垫上。当婴幼儿的重心转移到一只手臂上的时候,另一只手就可以空出来抓玩具(图5-7-2)。
(3)治疗师把左手移到膝关节时,继续用右手把婴幼儿的足固定在治疗垫上。用右手固定婴幼儿屈曲的左腿,并用前臂固定婴幼儿的躯干。再把左手移到伸展的右腿上,握住膝关节,拇指平行于婴幼儿的股骨。两只手都放好后,治疗师用左手将婴幼儿的右腿伸展上抬并内旋到中立位,把婴幼儿的重心转移到屈曲的左腿上。用左手的拇指使婴幼儿右侧髋关节伸展,保持婴幼儿的髋和膝伸展并与躯干在一条直线上(图5-7-3)。
图5-7-2
图5-7-3
(4)治疗师的右手继续放在婴幼儿的腿上,前臂在婴幼儿躯干的下方。用双手把婴幼儿的重心对角地、稍微向前和向上转移,诱导前方那侧膝关节伸展。把右侧的足趾平放在治疗垫上(图5-7-4)。
(5)治疗师可以在这个体位把婴幼儿的重心向前或向后转移(图5-7-5)。当婴幼儿的重心向后转移,婴幼儿后方下肢的跖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腘绳肌会受到牵拉。若维持婴幼儿前方的下肢屈曲,当婴幼儿的重心向前转移时,婴幼儿前方下肢的腓肠肌和股四头肌会受到牵拉。若伸展婴幼儿前方的下肢,则后方腿的腘绳肌受到牵拉。
图5-7-4
图5-7-5
(6)当婴幼儿处于承重的站立位时,治疗师的手继续放在婴幼儿的腿上,前臂在婴幼儿躯干的下方。治疗师用左手屈曲婴幼儿后方的膝关节,并将其放在治疗垫上。在屈曲膝关节时,治疗师要继续用前臂支撑婴幼儿的躯干,用右手控制婴幼儿的左下肢(图5-7-6)。
图5-7-6
(7)当婴幼儿的膝关节放到治疗垫上后,治疗师用前臂提升婴幼儿的躯干到直立位(图5-7-7)。诱导婴幼儿的重心转移到后方的膝关节上,治疗师将左手移到骨盆上,张开手指,控制整个骨盆。
图5-7-7
2.注意事项
● 对婴幼儿的两侧进行同样的训练。
● 用一个可以吸引婴幼儿去抓的玩具。
● 要保证婴幼儿下方那侧腿的髋关节和膝关节伸展,保证躯干肌肉的激活。
● 治疗师的前臂始终要放在婴幼儿躯干的下方,控制婴幼儿的运动。
● 治疗师把双手放在婴幼儿的膝盖后,一定要一直控制婴幼儿的膝关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