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训练目的与目标
1.训练目的
● 从坐位向三点支撑位转移。
● 从坐位向四点支撑位转移。
● 为爬行做准备。
2.训练目标
● 牵拉髋关节内旋肌。
● 牵拉髋关节内收肌。
● 牵拉股四头肌。
● 训练下肢分离运动。
● 训练骨盆和躯干向前运动并超过股骨。
● 训练躯干伸展时肩关节屈曲向前的抓握。
● 训练上肢承重和向前的重心转移。
二、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1.操作方法
(1)让婴幼儿在治疗垫上取长坐位,或一侧膝关节屈曲。治疗师坐或跪在婴幼儿的身后,使重心能随婴幼儿的重心一起转移(图5-9-1)。
(2)治疗师把左手(辅助手)从婴幼儿身后放到婴幼儿的前面,并把婴幼儿的左下肢屈曲(图5-9-2)。
图5-9-1
图5-9-2
(3)治疗师把右手(诱导手)放到婴幼儿的躯干上,伸展婴幼儿的躯干,并使之成一条直线。让婴幼儿的双手向前去抓玩具,诱导婴幼儿的躯干向前运动。婴幼儿的躯干和骨盆向前倾斜,并超过屈曲下肢的胫骨。婴幼儿双手向前去抓玩具的姿势就形成了向前爬的四点支撑位(图5-9-3)。
(4)当婴幼儿向前去抓玩具的时候,治疗师把右手从婴幼儿的躯干移到前面那侧腿上,把腿放好,使婴幼儿的足在承重的位置,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图5-9-4)。
(5)继续诱导婴幼儿的重心前移。治疗师把左手的拇指放在婴幼儿的左侧髋关节上,其余四指放在股骨上,把婴幼儿的左腿固定在外旋位(图5-9-5)。
图5-9-3
图5-9-4
图5-9-5
(6)治疗师用左手的拇指抬升婴幼儿的髋关节,把婴幼儿的重心向前转移,直到婴幼儿的前臂处于承重的体位。治疗师用右手把婴幼儿右腿内旋到中立位,使之成一条直线,把双腿内收使之与躯干在同一条直线上。当婴幼儿的重心向前转移到婴幼儿的手臂上时,婴幼儿双下肢髋内收肌和内旋肌明显受到牵拉。当婴幼儿向前去抓玩具的时候,其骨盆和躯干继续向前运动并超过后面的腿(图5-9-6)。
(7)假如婴幼儿在转移训练过程中难以控制双腿,治疗师可以改变双手放置的位置,以便能控制婴幼儿的双腿。即治疗师把左手(诱导手)放在婴幼儿的躯干上,拇指放在婴幼儿的左侧肱骨上(图5-9-7)。
(8)治疗师把右手(辅助手)拇指放在婴幼儿的股骨上,用其余四指把左腿屈曲内旋。治疗师用右手屈曲婴幼儿的右侧膝关节,拇指把婴幼儿的髋和骨盆向前推,并用左手诱导婴幼儿的重心向前转移(图5-9-8)。
图5-9-6
图5-9-7
图5-9-8
2.注意事项
● 对婴幼儿的左右两侧进行同样的训练。
● 把这项训练技术用在那些髋内收肌有一定张力的婴幼儿身上,不要用在那些髋关节过度外展的婴幼儿身上。
● 这项转移训练特别适合下肢肌张力高的婴幼儿。不要在肌张力低和下肢屈曲、外展和外旋模式的婴幼儿身上使用。
● 在整个转移训练的过程中,治疗师的双手始终要放在婴幼儿的身上,稳定婴幼儿。
● 在整个转移训练的过程中,要等待婴幼儿做出相应的姿势调整,尽量不要帮婴幼儿调整。
● 可以把三点支撑位作为向爬行位或上升到站立位转移的一个步骤,也可以倒回去用三点支撑位,向后转移到坐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