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训练目的与目标
1.训练目的
● 促进婴幼儿用上肢扶站的能力。
● 为婴幼儿从坐位独自站立做准备。
● 双下肢分离运动训练,为行走做准备。
● 为步行周期中的站立中期过渡到蹬地做准备。
● 为步行周期中的摆动相过渡到站立中期做准备。
● 为步行周期中站立相双足间的重心转移做准备。
2.训练目标
● 牵拉髋关节内收肌。
● 牵拉腘绳肌。
● 牵拉跖屈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 激发髋关节和膝关节伸展。
● 训练连续的脊柱和骨盆旋转。
● 训练脊柱在伸展状态下旋转。
● 训练骨盆和股骨(髋关节)的活动度。
● 训练双下肢分离。
● 训练单腿站立。
● 训练婴幼儿躯干和双下肢在站立过程中的控制能力。
● 训练上肢承重和抓握。
二、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1.操作方法
(1)治疗师长坐于治疗垫上,将婴幼儿背对治疗师跨坐在腿上。治疗师的双手放在婴幼儿的胸廓上,使其躯干伸展,髋关节屈曲。右手(诱导手)将婴幼儿的躯干向前旋转,左手(辅助手)保持胸廓和骨盆在一条直线上,将重心转移至左腿上(图7-3-1)。如果婴幼儿在向前旋转时肩胛带企图后缩,治疗师用右手帮助婴幼儿的手臂向前,帮助婴幼儿旋转躯干。
图7-3-1
(2)继续旋转婴幼儿的躯干,直到婴幼儿的骨盆超过左侧股骨。将婴幼儿的重心转移到左腿(前面的腿)上,将婴幼儿的手放于桌子上。治疗师将右手移到婴幼儿右腿(后侧腿)的膝关节附近,拇指平行于股骨,左手则继续放在胸廓上(图7-3-2)。
图7-3-2
(3)治疗师用左手支撑婴幼儿的躯干,保持其伸展。将婴幼儿的重心对角向前转移至左腿上。治疗师用右手内旋婴幼儿的右侧股骨,同时伸展髋关节和膝关节,将股骨向骨盆方向推,使重心向上、向前作用于其双手和左腿上(图7-3-3)。如果婴幼儿的下部躯干肌张力过低或肌肉松弛,治疗师应将左手下滑,支撑婴幼儿的躯干,使胸廓和下部躯干在一条直线上。
图7-3-3
(4)将婴幼儿的重心转移到右腿(后侧腿)时,治疗师要用右手使婴幼儿的髋关节和膝关节伸展,维持髋关节在旋转时的中立位。将婴幼儿的足趾平放于地板上,治疗师继续用左手支撑婴幼儿的躯干,维持婴幼儿躯干伸展(图7-3-4)。
图7-3-4
(5)当婴幼儿的足趾平放在地板上后,治疗师用左手诱导婴幼儿的躯干向后移动作用于右腿上,同时,用右手维持髋关节和膝关节伸展,向后向下压婴幼儿股骨,直到婴幼儿的足跟着地(图7-3-5)。这样可牵拉婴幼儿的跖屈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当婴幼儿的重心后移作用于足跟时,治疗师抬高腿,支撑婴幼儿前面那侧腿,这样可牵拉婴幼儿的腘绳肌。
图7-3-5
(6)最后进行双下肢交替承重训练,主要为重心前移和重心后移的训练,为婴幼儿后面的腿和躯干在步行周期站立相做准备。
重心前移训练:治疗师用左手控制婴幼儿的躯干,用右手控制婴幼儿的后侧腿,将婴幼儿的重心向前转移到双手和前面的腿上。当婴幼儿的重心前移后,诱导婴幼儿用一只手臂承重,另一只手去拿玩具(图7-3-6)。
重心后移训练:从前倾的位置开始,治疗师用左手控制婴幼儿的躯干,用右手控制婴幼儿的右腿,将婴幼儿的重心向后转移到右腿上(图7-3-5)。
图7-3-6
2.注意事项
● 交换方向,在另一侧进行同样的训练。
● 治疗师采取长坐位,不能盘腿而坐,以便于自由抬高或放低自己的腿。
● 不能强行让婴幼儿的躯干旋转。
● 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婴幼儿的躯干伸展。
● 保持婴幼儿的胸廓和骨盆在一条直线上。
● 用玩具调动婴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诱导婴幼儿站立和向前抓握玩具。
● 婴幼儿的双上肢要屈曲向前。
● 在尝试让婴幼儿站立前,先要将婴幼儿的重心转移到前面的腿上。
● 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治疗师都要支撑婴幼儿的躯干。
● 维持婴幼儿后侧腿的髋关节和膝关节伸展。
● 缓慢内旋髋关节到中立位,股骨的内旋可使骨盆前旋,帮助躯干旋转。
● 在重心后移过程中,缓慢牵拉婴幼儿的跖屈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 小心地牵拉婴幼儿的腘绳肌,不能强行牵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