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谓恰当原则
恰当原则包括两个方面:喂养人的行动指南与食品安全。喂养人的喂养实践必须掌握人性化的喂养方法,避免采取哄骗式或强制式的喂养方法。食品安全是辅食的第一要义,有害食品无论营养价值多高,均无实际意义。
2.人性化喂养
传统喂养方法的目标主要以宝宝生理健康为宗旨,现代科学喂养的目标则同时关注宝宝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前者主要强调要让宝宝吃饱,后者不仅关注吃,而且要让宝宝吃得开心。前者通常采用哄骗式或强制式的喂养方法,后者则需将儿童心理-社会保健的原理落实在喂养实践之中,使宝宝吃得好、吃得开心。这种科学的方法称为应答式喂养方法,又称人性化喂养方法。
所谓应答,就是宝宝进食时的行为表现。喂养人要及时作出相应的回答,同样宝宝也会对喂养人作出的回答表现出相应的反应。因此在喂养实践中,不应把孩子视为是接受喂养的客体,而应视为一种喂养实践活动中互动的一个部分,视为一种有意义的亲子活动,有爱的交流和爱的传递。喂养人对孩子在喂食时出现的表现与反应,要做出及时、合理的应答。喂养人的正确应答又促使孩子有良好的表现与反应,而且这种应与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互动互换,使喂养的过程随时间的推移渐至和谐开心的理想境界。这种应与答要贯彻在每一次喂养实践的始终,努力营造出一种宽松愉悦的饮食环境。结果是让孩子开开心心地吃,健健康康的成长,使孩子在心理和生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
大量的喂养实践表明,喂养人不仅仅要懂得“喂什么”,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如何喂”。此外,“何时喂”、“何处喂”与宝宝建立良好饮食模式关系密切,也必须掌握。这就是科学喂养的“5个喂”。喂养人是人性化喂养的实施者及调控者,应对自己的职责(其他“4个喂”)有清晰的认识。要落实人性化喂养方法,喂养人应注意以下要点。
(1)在喂养时要与孩子有目光的接触,并有语言的表扬与鼓励: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要及时表扬;当孩子做得不够好时,如吃饭慢或把饭菜含在嘴里时,应采用鼓励的语言。要记住对婴幼儿不要采取批评方法,更不应该去总结孩子的缺点,并经常在他人面前抱怨。应及时向孩子提出合理要求,如吃饭不能一边玩、一边吃。
(2)要敏感地关注孩子吃饱的信号:当孩子吃饱时,例如喂食时孩子闭嘴、转过头去,显示出吃饱时,就不应该要求孩子喝完瓶里的剩奶或吃掉碗里的剩饭菜。
(3)当发现孩子出现饥饿信号时,要迅速将奶或饭菜准备好,及时供应。
(4)喂养人直接喂婴儿,也可帮助较大的儿童,让他或她自己吃东西。不要批评孩子自己吃食时弄得有些狼藉,或显得有些脏兮兮,而应表扬鼓励孩子,夸奖孩子真能干,真是妈妈的好孩子等。喂养人可以在喂食间歇,给孩子擦一下手或嘴,或换一个干净的围嘴。
(5)慢慢地喂,要有耐心,并且鼓励孩子进食,但不要强迫他们吃。孩子学习吃一种新食品,有时可能要经过6~8次尝试,甚至超过10次或以上的努力。可以将孩子喜欢的食物与新食品混合在一起喂。喂养人的这种耐心来自于对孩子的爱心。
(6)如果发现孩子拒绝许多食品,试着将不同食品混合来喂,注意口味、质地,以及采用不同的鼓励办法。
(7)如果孩子很容易对吃失去兴趣,就应该在进餐时减少娱乐。
(8)要合理安排孩子的餐次,进餐次数和喂养方法符合宝宝的月龄。6~8月龄的孩子应逐步建立一日三餐三点的饮食模式,此时不应该再提供夜奶。
3.辅食的安全制备与储存
婴幼儿辅食的制作应清洁卫生,并用清洁的双手将贮存在清洁碗具中的辅食给宝宝喂食。家庭要落实卫生与合适加工食品的方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在各类食品制备与喂养之前,喂养者要认真清洗双手,并清洁孩子的手;
(2)安全储存食品,并在制备好后立即食用;
(3)使用干净的容器来制备和存放食品;
(4)为孩子准备专用的干净杯、碗;
(5)避免用瓶子喂养,因为很难清洗干净。
关注在食品制备与喂养时的安全措施是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关键。腹泻的发病高峰在6月龄以后,这是由于辅食摄入的增加。食品的微生物污染是童年期腹泻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落实上述的措施而预防。清洗和消毒奶瓶是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喂养人一定要认真掌握。此外,使用发酵食品能减少微生物污染的危险,并有增加营养成分的好处。
4.食物过敏及处理
(1)食物过敏原的发现:生活中年轻父母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宝宝喝了奶粉后身上出现奶癣,有些宝宝吃了鸡蛋后身上出现湿疹或打喷嚏,有些宝宝吃了东西后还会出现腹泻、呕吐、荨麻疹、湿疹、拒食、厌食、口唇或眼睑肿胀、咳嗽、鼻痒流涕、流眼泪等。这实际上就是食物过敏的表现。一般来说,宝宝发生食物过敏时,多数情况下父母并不知道是何种食物引起的,因此往往会忽视而考虑其他因素,如着凉感冒、吃了不洁的食物等。生活中宝宝食物过敏的发生率较高,约有8%的3岁以下宝宝可能有食物过敏的经历。有的研究者还发现,食物过敏80%发生在1岁之前,约有一半宝宝发生在4~6个月。食物过敏的症状主要表现在皮肤、消化道和呼吸道。因此,父母如发现宝宝有上述部位症状时,要想到有食物过敏的可能。
宝宝发生食物过敏时,父母要谨慎地寻找过敏食物。由于每天进食的食品种类较多,故较难判断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果判断不当,常可引起盲目忌食,甚至什么都不敢吃,只吃米饭、猪肉和青菜。因此在辨认引起过敏的食物时可采取以下办法。
第一步,采取排除性饮食试验。有过敏史的宝宝,要填写专门的饮食登记表,详细记录每天每餐摄入的食物品种、数量和有关症状,切勿遗漏,不限制饮食2周。与此同时,观察并记录皮疹及其他过敏症状的表现和出现的时间。根据记录,分析重复出现的症状和重复出现食物之间的时间关系,两者间隔在0.5~72小时内的应考虑食物过敏的可能。然后排除可疑食物7~10天,如症状减轻或消失,则可初步认定某一食物为过敏原;如症状无明显改善,则可排除食物过敏(表4-3中的进食日记提示,可能是鸡蛋黄过敏)。
表4-3 进食日记示例
第二步,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在7~10天内不给孩子吃可疑食物,然后将可疑食物(如鸡蛋黄)以普通加工方式少量提供。如出现过敏症状则可认定该食物为过敏原,应立即停止使用该食品。反之,如不出现症状,就可排除。如遇病情较严重,或对鉴别过敏食物等有疑问,可向有关医生咨询。
(2)常见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牛奶、鸡蛋、花生、大豆、鱼、虾、橘子、西红柿、黄瓜、杏、桃、茶叶、各种干果等,其中牛奶、鸡蛋、花生3种最为常见,且花生过敏最为严重、持续时间最长,因此在家庭自制宝宝食品中,请勿过早加入花生。凡牛奶过敏者,可选用酪蛋白水解的低敏奶粉或豆类蛋白奶粉作为替代品。对于有过敏性家族史的宝宝,纯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并随访至18个月。
一些研究指出,6个月以后给宝宝添加固体食物,特别是鸡蛋、鱼、花生、麦类等食物,可降低5岁以内小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因此第一种给宝宝添加的辅食应是易于消化而又不易引起过敏的食物,通常是谷类(大米粥或米粉),其次是蔬菜和水果。
(3)判断过敏的注意点:凡食物过敏一定是有具体的名称,如鸡蛋黄过敏、带鱼过敏等。不可以说成吃蛋过敏,或吃鱼过敏。因为有时吃带鱼过敏,不一定吃鲈鱼过敏。食物过敏的表现可以是发出来,也可以是吐出来或拉出来,因此不能单一地仅从有无皮疹来判断。要防止一边吃抗过敏药物,一边吃过敏食品。每个婴幼儿家庭要严格遵循辅食添加的正确顺序,辅食添加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可等闲视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