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决定出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形成,要依次经过三个思维过程。这就是:有没有必要做——有没有能力做——具体怎么做。这三个思维过程,就是这里要说的“三步曲”思维法则。下面就以某公司计划要做一个工程为例,说一说“三步曲”思维法则的全过程是怎样的。
第一步,有没有必要做。
在做一件事情之前,首先要考虑做这个事情对你或者你的单位(或部门)有多大利好;其次要了解国家政策和地方法规是否支持;再次还要论证有多大风险和你有没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
第二步,有没有能力做。
如果确定要做一件事情,就要认真考虑它的可操作性,比如技术、员工、资金、场地等条件。
第三步,具体怎么做。
既然有必要做,又有条件可以做,那么就可以进行第三步,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包括: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由什么人来做;整个计划中各个阶段的安排;各阶段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怎样做到无缝衔接;后勤保障、文宣销售、安全环保、质量进度监管等等。这些都要一环扣一环,要确保环环不出漏洞。
以上就是整个计划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三步曲”思维法则的全过程。
计划一旦制订出来,就要严格执行,不可随意改变。如果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发现原计划确实有重大疏漏,必须重新作出调整时,也要通过正常程序,由基层向决策人呈交书面报告,然后经过专家认真研究提出明确的改进意见,还要由决策人通过集体讨论作出最后决策后,方可按照新的意见去执行。
这是就一个工程项目而言的,其实,做其他的任何事情也同样适用这个“三步曲”思维法则。比如:开一个公司、开一家药店、开一家医院等等。就连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也是这样的。以请客吃饭为例来说:首先要想好有必要请哪几个人在一起聚一聚;其次考虑资金和时间;既然请客是必须的,资金和时间又没有问题,那就进行第三步,确定在哪家餐馆、在哪一天、怎样通知到人。一切计划妥当,照计划实施就行了。
小孩子因为心智等方面都还在发育成长过程中,做事的计划性和执行力都不够主动和成熟,需要父母在这方面对他们用心培养和适当地引导。
比如: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马上就要放暑假了,再有一年就要面临中考。该学生很希望考上一所重点高中,到高中毕业时再考上一所心中理想的大学。因此他很想在这个暑假期间,把初中阶段的功课很好地复习一下。孩子既然有这么高的志向,为了能考上一个重点高中,孩子主动要利用假期补习功课,这当然是父母乐见其成的。这件事孩子和父母都同意了,实施起来又不会有什么困难,那就由父母和孩子一起把计划和时间表制订出来,一切由孩子自觉去照计划执行就行了。于是父母协助孩子制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
暑假足足有两个月,该学生打算花10天时间完成所有暑假作业。休息2天后用20天时间将初一、初二两个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各复习一遍;中间休息2天,到复习阶段结束时,再休息2天;接下来,开始预习初三上学期的语文、数学、英语。预习阶段每隔5天休息1天,预习结束后休息到开学为止。列出时间表如下:
既然有了计划,就必须严格执行。这时父母应该尽量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父母对孩子要有监督但不过分限制,不要经常去干扰他。父母应该注重的是执行计划的结果,而不是执行计划的过程。让孩子自己认真按照计划去做。孩子坚持一段时间就习惯了,也就能自觉地按照计划去做了。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受到这样的培养和锻炼,那么他做任何事情的逻辑思维和责任心都会随之而提升。学习成绩也自然应该是很棒的。
如果父母从制订计划到执行计划都是一管到底,结果虽然计划能勉强完成,但并不是孩子自觉完成的。自觉完成计划和被督促才完成计划,这两种情况对孩子的成长所起到的作用是截然不同的。
很显然,被督促才能完成计划的孩子,没有真正得到锻炼和提升做事的主动性和责任性。
如果制订了计划,父母既没有正确引导,也没有督促检查,情况就会更不尽如人意。计划归计划,行动还是我行我素,那就说明孩子的诚信满意度和执行力都不能及格。如果孩子有了不讲诚信的坏毛病,又不能尽快改正,那就没有人愿意跟他做朋友,做什么事只能是光杆一个;再说,一个人做事缺乏执行力,就可能一生什么事也干不成。
所以,让孩子从小就有意识地按照“三步曲”思维法则去想好、做好每一件事,将来学有所成后踏入社会,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思维清晰、有条不紊。事业成功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