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陇南自然灾害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背景

陇南自然灾害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背景

时间:2023-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界异常变化引起,并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或事件。自然灾害发生成因与灾情大小,主要取决于一定的自然环境,同时也受人类活动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影响,学习陇南自然灾害与防治,首先要了解陇南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社会经济较快发展使陇南抗击自然灾害能力有较大提高,但较落后的经济使陇南抗御自然灾害的物质基础仍比较薄弱。

思考

作为陇南学生,除 2008年的汶川“5·12”地震外,近年来你还亲身经历过那些较大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界异常变化引起,并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或事件。 自然灾害发生成因与灾情大小,主要取决于一定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水文、地质构造等),同时也受人类活动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影响,学习陇南自然灾害与防治,首先要了解陇南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阅读材料

陇南——“秦陇锁钥、巴蜀咽喉”

陇南市位于甘、陕、川三省交界处的甘肃省东南部,东连陕西省,南接四川省,西邻甘南藏族自治州,北连定西市和天水市,面积2.79万平方千米,管辖武都区和成县、徽县、两当、宕昌、文县、康县、西和、礼县八个县(简称“八县一区”,共管辖195个乡镇),中共陇南市委、市政府驻地在武都区。

图1.1陇南市政区图(2013年)

思考

陇南多山的地形、密度较大的河流、夏秋季降水集中的季风气候,容易诱发哪些自然灾害?

一、山大沟深的陇南山地

陇南地处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秦巴山地三大地形区的过渡地带,属秦岭山脉西延部分,山大沟深,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是全省平地分布最少的地区,地势高差大(最高海拔文县雄黄山4187米,最低文县罐子沟550米,相差3637米)。

图1.2山大沟深是陇南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形条件

图1.3陇南主要山脉、河流分布图

二、河流较多的长江流域

陇南是甘肃省唯一全境属于长江流域的地区,本区由于降水较多,水量丰沛,河网密布,有大小河流近3000条,都属于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主要有白龙江、白水江、嘉陵江、西汉水(犀牛江)等河流。

图1.4陇南江河较多雨季多洪涝灾害

图1.5陇南市年降水量分布图

三、过渡性的季风气候

陇南属季风气候区,气候复杂多样,垂直分布明显,由南向北跨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个温度带。年降水量440—1100毫米,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主要集中在夏秋季6—9月。年平均气温9℃—15℃,南部的文县、康县、武都等地的一些河谷地带冬季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陇南春季(3—5月)冷暖交替,天气多变,降水增多,气温回升快,但变幅大,偶有侵入性沙尘天气,时有倒春寒、晚霜冻、春旱发生。夏季(6—8月)气温高,降水集中,雨量大,雷暴多发,常有暴雨、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也会出现初夏旱和伏旱。秋季(9—11月)气温下降迅速,9月多连阴雨,深秋少雨,早霜冻出现,时有秋旱。冬季(12月至来年2月)气温较低,雨雪稀少,气候干燥。

全市可划分为两个气候区,基本情况如下表:

图1.6陇南市部分县区月平均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统计图

思考

读图 1.3,根据各地降水共同特点,说一说陇南洪涝、 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哪些季节?

四、人地矛盾突出和仍较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陇南人口增加迅速,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139万人,已增加到2013年的283万人,人口密度达到101人/平方千米。但由于山地多,平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十分紧张,在山洪流经区、泥石流冲积扇、滑坡易发地建房现象较为普遍,武都、文县、康县等城区尤其明显,建筑物和交通线经常受到洪涝及地质灾害威胁。

图1.7陇南许多傍山房屋和山区公路易受到自然灾害危害或威胁

近年来陇南市积极应对“5·12”地震、 “8·12”暴洪等重大自然灾害,紧抓灾后重建机遇,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和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总值在2013年底突破250亿元大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有大幅度的增长,武罐高速公路于2013年底已通车,兰渝铁路、成武高速、十天高速也在抓紧建设,交通落后面貌将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但陇南和全省相比还是较为落后的地区之一,主要表现在经济仍较为落后(2013年生产总值全省倒数第4),第二产业过度依赖有色金属等资源型工业,交通在一些边远山区通畅率差,人均收入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2013年分列全省排名倒数第3和倒数第1),贫困人口多且贫困面大(2013年新标准贫困人口83.94万人,贫困发生率34.06%)。社会经济较快发展使陇南抗击自然灾害能力有较大提高,但较落后的经济使陇南抗御自然灾害的物质基础仍比较薄弱。同时陇南大规模的交通及城市建设、迅速发展的工农业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对自然环境的扰动和改造程度不断加大, 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受灾程度等也相应增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