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黑洞靶或炮球靶

黑洞靶或炮球靶

时间:2023-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而这样的靶又称为黑洞靶或炮球靶,是针对销蚀靶的缺点而研究改进的。图表示除了黑洞外壳外还有一内壳,激光射到内壳时也发出X光,图表示一种更综合的模式,燃料核分别被外层以及内层X光以及等离子体气体发射所驱动。当激光由小孔射入炮球靶时,外球壳内表面的性质将决定产物即X光及等离子体的性质。若内表面是轻物质,如塑料、铍等,照射后的主要产物将只是产生“热”等离子体趋向靶核,最终聚焦到中心。

销蚀靶是直接让激光聚焦在靶上,称为直接驱动法。为了改进直接驱动的缺点,人们应用第二种驱动的方法:间接驱动法。用高原子序数Z的材料(如金)做成以类似黑洞的空腔,将含有氘氚聚变燃料的靶丸悬在腔内,激光束从腔壁的小孔射在腔壁上(不是直接照射在靶丸上),就像光线进了黑洞类似,只进不出。因而这样的靶又称为黑洞靶或炮球靶,是针对销蚀靶的缺点而研究改进的。下面的图就是黑洞靶的示意图。靶外球直径为400~500微米(微米为10-6米),壁厚4~6微米,球壁上的小孔直径为40~100微米。入射激光经透镜聚焦后的焦点,就在这小孔上。这样激光几乎可全部进入球内,最终被吸收。据说,这种靶是日本人首先提出的;但也有人说,美国人早已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进行了这种实验,只是出于保密,没有公开发表而已。不管怎样,日本大阪大学以山中千代卫教授为首的激光工程研究所(简称ILE)已经应用了这种黑洞靶,山中千代卫教授把黑洞靶画成如后面图所示的几种情况。图中黑粗箭头表示激光,细黑箭头表示外壳内壁因激光照射后产生的X光,白粗箭头表示对靶丸的压力。图中(a)表示外壳为一圆柱筒的情况,燃料核被圆柱内表面发出的X光所驱动。图(b)用一比圆柱更闭合的空穴,而且使更均匀的X光射在燃料核上。图(c)表示除了黑洞外壳外还有一内壳,激光射到内壳时也发出X光,图(d)表示一种更综合的模式,燃料核分别被外层以及内层X光以及等离子体气体发射所驱动。在1983年底,他们利用这种黑洞靶方式(他们自己称为炮球靶),获得目前世界上激光打靶的最高中子产额,即每发4.0×1010个中子。当然,他们能够得到这个成就,除了靶的新颖设计思想外,他们的激光能量和功率也是非常大的。这个激光装置,名为GekkoⅫ,是该所目前最大的一个,也是世界目前最大的激光装置,并且于1983年底才安装好的。这个激光装置,还在逐年不断地增加功率和改进。

黑洞靶示意图

黑洞靶示意图

黑洞靶除了利用激光的效率高外,还有另外一个优点,就是它的内球表面的光洁度和均匀度,并不像销蚀靶的表面要求得那样高。这是因为:当激光进入空腔后在两个面上产生的X光和等离子体所造成的冲击波的多次来回反射,使压缩进行得很均匀。而在销蚀型时由激光直接驱动,很容易产生不均匀。

当激光由小孔射入炮球靶时,外球壳内表面的性质将决定产物即X光及等离子体的性质。若内表面是轻物质,如塑料、铍等,照射后的主要产物将只是产生“热”等离子体趋向靶核,最终聚焦到中心。反之,若是重物质,如金、钨等,那就会产生大量的软X射线(千电子伏以下)和等离子体。这些X光在腔内来回反射,使空间各向同性,这对于向心压缩,极为有利。这点是非常重要的,也许将来激光惯性约束的最后成功是依靠这个作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