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最早的纺车——手摇单锭纺车,一昼夜只能纺三两到五两纱,效率仍不高。元代,王祯的《农书》中除对手摇纺车和脚踏纺车作了全面总结外,还介绍了以人力、畜力或水力引动的大纺车。《农书》中介绍的大纺车与旧纺车相比,纺纱的锭子大大增多,达到32枚,生产力显著提高。大纺车是纺麻的,每昼夜可纺100斤。而所谓最新式的龙带传动,和大纺车的皮弦带动是同一个方式,它们的纺纱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见于中国元代书籍的大纺车,是世界上最早的先进大纺车。
中国最早的纺车——手摇单锭纺车,一昼夜只能纺三两到五两纱,效率仍不高。后来经过不断改进,单锭纺车改为多锭纺车,手摇改为脚踏,大大提高了工效。公元4到5世纪,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一幅画上,就画有脚踏三锭纺车。
以后,随着国内外贸易和城市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纺织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原有的手摇纺车和脚踏纺车生产出来的成品,已不能满足纺织手工业的需要,于是人们便对纺车做进一步的改进,以提高纺纱的速度与质量。元代,王祯的《农书》中除对手摇纺车和脚踏纺车作了全面总结外,还介绍了以人力、畜力或水力引动的大纺车。
《农书》中介绍的大纺车与旧纺车相比,纺纱的锭子大大增多,达到32枚,生产力显著提高。脚踏三锭纺车纺棉每昼夜不过7到8两,五锭纺车纺麻每昼夜也不过2斤。大纺车是纺麻的,每昼夜可纺100斤。大纺车的传动已经采用和现在的龙带式传动相仿的集体传动了,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纱机械。在西方,直到公元1769年,英国人才制出“水车纺机”,比中国的水力大纺车晚了几个世纪。
水转大纺车图
现代的机器纺纱,虽然机械的动力大,锭子的数目更多,速度更快,但除了最新的气流纺外,其机构形式还是离不开锭子和它的传动。而所谓最新式的龙带传动,和大纺车的皮弦带动是同一个方式,它们的纺纱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