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撇开哲学上的概念纠缠,在科学领域,我们把“道”理解为自然哲学思想,而把具体的实验、仪器、工具等理解为“器”。
成功的科学发现,“道”与“器”二者不可或缺。“道”引领着科学研究的方向,也是一种动力;“器”则是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是有形的存在物。
对工具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不同科学史家有不同的认识。有些人认为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有决定性的作用,而有些人则认为,工具仅仅是起辅助作用而已。
从古希腊阿基米德(Archimedes,前287~前212)开始或更早以前,就有发明科学研究工具、仪器的例子。有人认为,阿基米德是利用杠杆原理制作了一种叫作石弩的抛石机,以及巨大的起重机,利用它们抵抗罗马人的进攻。而另有一些人认为,是阿基米德在制造这些机械的过程中,发现了杠杆原理。也许这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很难厘清,但也能说明工具的重要性。
体现工具的重要性的,首推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的天文观测。在伽利略那个时代,望远镜还是个稀罕物。1609年5月,伽利略偶然得到消息,低地国家荷兰有人在使用望远镜,能够观看远处的东西,望远镜被应用于航海、战争等。伽利略对望远镜很感兴趣,但他无法获得一个现成的,于是他自己走进实验室去制造。囿于光学的发展水平,伽利略还不知道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所以只能不停地去尝试。经过3个月的努力,伽利略制作出两台折射式望远镜,并将它们用作上流社会贵族聚会时观赏取乐的工具。但天才的科学家怎么可能让这项人类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工具闲置呢,怎么可能让它们“不务正业”呢,这不是暴殄天物吗?接着伽利略用他的望远镜观测了金星的位相变化,观测了金星和火星视圆面形状的显著变化,观测了月球表面的“高山”“峡谷”,观测了太阳表面的太阳黑子,观测到木星有4颗卫星及它们的运行规律。这五项观测成果为哥白尼日心说提供了充足的证据,而在此之前,哥白尼日心说只能依靠哥白尼的信徒们用坚定的信念支撑着,用“宇宙是和谐”的理念自我安慰着。但是,当时许多人还是认为望远镜能将远处的景物“拉到眼前”是一种幻术,就连伽利略本人也无法解释它的原理。
伽利略的望远镜
到了1665年,与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的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1635~1703)制作了一台复杂的复合显微镜。胡克比牛顿大8岁,在当时的英国皇家学会里,也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胡克一生对科学事业的贡献非常巨大,在英国皇家学会中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和图书馆。但他与牛顿同时代,就有“既生瑜,何生亮”之叹!由于他曾控诉牛顿剽窃了他的“万有引力大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结论,牛顿“恨之入骨”。1703年3月3日,胡克在郁郁不得志中谢世。而在这一年,牛顿当上了英国皇家学会的主席,开始了他对英国皇家学会长达24年之久的统治,直到1727年去世。此时的牛顿,功成名就,跺一跺脚,整个英国甚至全世界的科学界都会颤三颤!胡克去世后,英国皇家学会中的胡克实验室和胡克图书馆就被解散了,包括胡克一生的科学资料、成果等,凡是烙有胡克印迹的事物,都消失了。在这一点上,科学史对牛顿还是颇有微词的。
但是,胡克的事迹和科学成就毕竟都流传下来了,其中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发现死细胞”的事迹,成为细胞发现史上最重要的故事。没有显微镜,还真发现不了细胞,即便胡克观察到的仅仅是死细胞的细胞壁而已。基于此,1665年,胡克出版了《显微术》一书。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安东尼·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1632~1723 )阅读了《显微术》后,对罗伯特·胡克的显微镜镜片进行了改进,对微生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这是列文虎克受《显微术》的启发后,利用他的精巧的磨镜工匠技术达成的。列文虎克一生磨制了400多个镜片,其中有台显微镜放大倍数达300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胡克制作的显微镜
当然,牛顿的伟大也是举世瞩目的。 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包括与胡克的恩怨,牛顿是否在背后报复胡克,史学家自有不同的说法。但牛顿在光学上的贡献,也是前所未有的。1666年,牛顿利用自制的三棱镜研究太阳光,并且得出太阳光是复色光的结论。这表明,牛顿从光的本性上确定了色光,因为不同颜色的光,它们的波长(频率)不同,在三棱镜中的折射率不同。牛顿曾把一个曲率半径较大的凸透镜一面打磨光滑,压在一个十分光洁的平面玻璃上,用白光照射凸透镜时,中心的接触点是一个暗点,周围则是明暗相间的同心圆圈,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环”。
像这种以工具制作决定了科学发现的事例,还可以举出好多。
1930年,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劳伦斯(Ernest Orlando Lawrence,1901~1958)提出回旋加速器的理论,并于1932年研制成功首台回旋加速器,获得193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利用回旋加速器,科学家发现了许多新的核反应,产生了几百种稳定的和放射性的同位素,加速了核反应研究的进程。
综观科学史上伟大仪器、工具的研制历史,并非所有的仪器、工具的研制都能成就科学发现。相反,许多科学仪器、工具的研制,必须是基于科学理论之上的,是自然哲学思想在前方引导着科学仪器的研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