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沉积演化特征

沉积演化特征

时间:2023-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本区各小层形成的时间先后顺序与沉积相特征分析,三间房组沉积时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基准面上升、下降的长期旋回,本区各中期旋回及小层的沉积形成和演变受长期旋回的控制和影响,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MSC2旋回:对应于三间房组J2s3砂组,属长期旋回中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的晚期,可容纳空间较大。MSC2旋回早期只在工区的北东部发育了两条小型的河道,中西部1-21、1-24、1-54井区的广大地区则发育了大面积的前缘席状砂沉积。

从本区各小层形成的时间先后顺序与沉积相特征分析,三间房组沉积时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基准面上升、下降的长期旋回,本区各中期旋回及小层的沉积形成和演变受长期旋回的控制和影响,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MSC1旋回:对应于三间房组J2s4砂组,属长期旋回中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的早期,可容纳空间较小。旋回早期,主河道发育于工区的北东部1-94、1-505、1-507井区,河道延伸方向南西-北东向,次河道分布于工区的1-62、1-1井区,延伸方向同主河道,且在工区中部终止形成废弃河道。此外,工区西南部1-21井区发育一条南北向分布的小型河道。旋回中期,工区西南部的小型河道与主河道在1-24、1-35井区汇合,形成了完整的分叉合并水下分流河道体系。旋回晚期,随着基准面的升高和可容纳空间的增大,广泛发育的河道被分流间湾沉积所取代,仅剩下1-73、1-44井区和1-507、1-705、1-95井区两条主河道,宽度窄,分布范围小(图9-16)。

MSC2旋回:对应于三间房组J2s3砂组,属长期旋回中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的晚期,可容纳空间较大。MSC2旋回早期只在工区的北东部发育了两条小型的河道,中西部1-21、1-24、1-54井区的广大地区则发育了大面积的前缘席状砂沉积。旋回中、晚期工区大部分地区为分流间湾沉积,只有2~3条很窄的小型河道呈南东-北西向或东西向展布,砂体连续性差(图9-17)。

图9-17 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

MSC3旋回:对应于三间房组J2s2砂组,属长期旋回中基准面下降半旋回的早期,可容纳空间较大。该旋回早期河口坝沉积极为发育,小层在1-46、1-47、W23井区和1-20、1-24、1-62井区发育了2个面状分布的河口坝砂体,沉积位置处于分流河道的末端或向湖一侧。此外,分流河道也较为发育,主河道分布于W1、1-74、W21井区,次河道分布于1-95井区。旋回中期,随着工区西南部河流沉积的向湖推进,原1-20、1-24、1-62井区的河口坝微相被南东向延伸的河道砂所取代,而北西部的河口坝则继续发育。旋回晚期,工区西南部河道消失,仅余中到东北部发育的分支状主河道(图9-18)。

MSC4旋回:对应于三间房组J2s1砂组,属长期旋回中基准面下降半旋回的晚期,可容纳空间减小。旋回早、中期,与MSC3旋回相比较,其河道砂体的发育明显增强,早期发育有东、中、西三个主河道,至旋回中期合并为两个,河道分布范围广,分支多。旋回晚期虽属中期旋回基准面下降半旋回的晚期,但工区以三角洲泛滥平原的细粒沉积为主,河道则主要分布于工区的西南部1-13、W5和1-25、1-63井区(图9-19)。

MSC5旋回:对应于七克台组下段,属长期旋回中基准面下降半旋回末期,可容纳空间最小时期。河道又一次大规模的发育,工区内形成两个主河道,分布于1-46、1-84、1-95和1-13、1-42、1-1、1-25、1-63井区,河道宽且分支多,砂体大面积连续,分布稳定但厚度较小(图9-20)。

图9-20 J2q2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