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力学中,一个宏观粒子的运动状态是用它的坐标和动量来描述的,如果知道它在初始时刻的坐标和动量,利用牛顿定律就可以知道以后任一时刻的坐标和动量,从而知道粒子的运动轨道和其他一些力学量(如动能、势能、角动量等)的值。这样粒子在任何时刻都可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动量和其他一些力学量。
与此不同,微观粒子具有明显的波动性,人们不能知道某时刻粒子一定在哪出现,只能知道它在各点出现的概率,致使它的某些成对物理量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量值。例如,位置坐标和动量两者就不能同时具有确定的量值。其中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越小,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越大。
这一规律直接来源于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可以借助于电子单缝衍射实验结果来说明这个问题。如图18-1-1所示,设单缝宽度为Δx,使一束电子沿y轴方向射向狭缝,在缝后放置照相底片,以记录电子落在底片上的位置。电子的单缝衍射规律类似于光的衍射规律,大部分电子将落在底片中央较宽的区域,少量电子将落在外侧次极大处。现在来讨论某一个电子通过狭缝时的位置和动量的关系。
电子可以从缝上任何一点通过单缝,因此在电子通过单缝时,在x方向上位置的不确定量就是缝宽Δx。与此同时,由于衍射的缘故,电子的运动方向要发生变化,使得动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但在x方向将出现分量px。px是一个不确定量,可从衍射电子的分布来估算Δpx的大小。为简便起见,先考虑到达单缝衍射中央明纹区的电子。设φ为中央明纹旁第一级暗纹的衍射角,因此电子在通过单缝时,运动方向可以有大到φ角的偏转,因此
图18-1-1 电子的单缝衍射
这表明,一个电子通过单缝时在x方向上的动量的不确定量为
考虑到还有一些电子落在中央明纹以外区域,则
这一关系式称为坐标和动量的不确定关系。这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伯在1927年首先提出的。从量子力学出发进行严格推导,得出坐标和动量的不确定关系的最终形式为
坐标和动量的不确定关系表明,微观粒子的位置坐标和同一方向的动量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值,位置坐标测量得越准确(Δx越小),则动量越不能准确测量(Δpx越大)。这和实验结果是一致的。如做单缝衍射实验时,缝越窄,电子在底片上分布的范围就越宽。因此,对于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微观粒子,不可能用某一时刻的位置和动量描述其运动状态,轨道的概念已失去意义,经典力学规律也不再适用。
不确定关系不仅存在于坐标和动量之间,也存在于能量和时间之间。如果微观粒子处于某一状态的时间为Δt,则其能量必有一个不确定量ΔE。由量子力学可推出两者之间有如下关系:
此式称为能量和时间的不确定关系。将其应用于原子系统,可以讨论原子各受激态能级宽度ΔE和该能级平均寿命Δt之间的关系。如果受激态的平均寿命Δt越长(能级越稳定),能级宽度ΔE就越小(能级越确定),跃迁到基态所发射的光谱线的单色性就越好;如果受激态的平均寿命越短,则该能级的能量值存在一个较大的弥散宽度。
不确定关系是微观客体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反映,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规律,在微观世界的各个领域中有很广泛的应用。
不确定关系划分了经典理论与量子理论的界限。如果在某个具体问题中普朗克常量h可以忽略(h→0),则Δx·Δpx≥0,这就意味着Δx和Δpx可以同时为零,这时位置坐标和动量就可以同时测定,经典力学理论仍然适用。
【例18-1】 由玻尔的氢原子理论算得氢原子中电子的运动速率为2.2×106 m/s,若其不确定量为1.0%,求电子位置的变化范围。
解 根据不确定关系可得电子位置的不确定量为
此值已超出原子的线度(10-10 m)。所以,对原子中的电子而言,说它有确定的位置同时又有确定的速率是没有意义的。显然,由于微观粒子的波动性,核外电子轨道的概念也是没有意义的。
【例18-2】 (1)质量m=10-2 kg的乒乓球,其直径d=5cm,vx=200m/s,Δx=10-6 m,可以认为其位置是完全确定的,其动量是否完全确定呢?
(2)一电子以vx=1.0×106 m/s的速率穿过晶体,Δx=d=0.1nm,其动量是否确定呢?
解 (1)乒乓球动量的不确定量的最小值为
由于乒乓球动量的不确定量远远小于乒乓球的动量,可以认为其动量是完全确定的,即宏观粒子的动量和坐标是可以同时确定的。
(2)电子速率的不确定量的最小值为
由计算可知电子速率的不确定量比电子本身的速率还要大,因此电子的动量是不确定的,此时不能用经典力学的方法来描述电子的运动情况,而应该用量子力学的方法来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