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际活动中的语言心理
交际活动是人类最复杂的社会活动,交流信息,付之感情,经历着复杂的甚至更为微妙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如何反映出来,达到相互了解、互相依存和支持的呢?我们认为,人们之间的沟通,运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这就是借助一定的符号进行。这里特指的符号便是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运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沟通心理,既是符号互动论者致力研究的课题,也是语言社会学、语言交际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这里我们从交际心理互动的角度来探讨这一课题。本节着重谈谈语言符号系统对交际心理的沟通问题。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中,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互递信息,一刻也离不开语言。没有语言,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会受到阻碍,有的甚至成为不可能。人类的语言是丰富多采的,尤其是汉民族语言,更是多姿多采、富于变化。语言对于深刻而恰当地表达思想和广泛而准确地交递信息发挥着工具的作用。因而首先我们对语言本身做一番探讨。
语 言
什么是语言,这虽然是语言学所探讨的问题,但对交际心理的研究也十分重要。简单地说,语言是一种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则而构成的符号系统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机能,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准确把握语言的概念,我们可以将它同其他几个概念加以比较。
首先,语言不同于言语。语言按传统学说讲,它是由表示一定意义的词汇、表示一定声音的语音和一定结构的语法规则等要素构成的,尤其是汉语,它是形、音、义的结合体。而言语则是语言的实际运用,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思考、表达思想、交流信息、交互作用的过程。换句话说,言语是人们用语言交际的心理过程。人们说话、演讲、写文章、做报告都在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对方通过听、读、看接收信息感知对方,这一切要靠言语进行。语言与言语是存在着差异的。这差异主要体现在:
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言语则是一种心理现象。
2.语言是交际工具,言语则是交际过程。
语言同言语是紧密联系的。一方面,语言的作用要靠言语活动才能体现出来,只有进行言语活动,语言才能得以存在和发展;另一方面,言语如果离开语言材料,不凭借这一表达工具,就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就无法进行言语活动进而交际。它们是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的。
语言同思维也存在某种程度的辩证关系。马克思曾说过“语言与思维同古”的话。这就是说,语言与思维就其起源而言是同时产生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关系。
语言与思维的相互联系及不可分割性是显而易见的。人们运用概念进行思维活动,而表示概念的则是语言,因而语言实际上成了人们进行抽象思维的工具。与此同时,语言所形成的概念不是凭空的,而是人们思维的结果,这是其一。其二,语言表达人的思维是最准确、最完整、最丰富的,可以说它是最完美的表达方式,其他方式,如手势、表情等都无法与之比拟。但语言这种表达方式要靠思维来不断充实和完善,许多新语汇的出现,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运用思维不断概括出来的。当然有些思维可以靠表象或某种形象来进行,但即使是实物也不能说明思维完全离开语言,因为实物总是可以用语言进行抽象概括的。
然而,语言同思维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彼此还存在着某些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
1.思维与现实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它们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语言只代表现实中的某种符号,只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的约定俗成的结果,其性质并不依赖于客观现实。
2.语言中的词与思维中的概念并无等同对应关系,词放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表示的概念不一定相同,同一概念也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示。
3.思维对于人类来讲存在着共同的规律性,而语言形式和语法结构则因民族而异。
语言的表达形式
我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时候,常用的表达形式有三种:
1.口头语言。口头语言是以语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见要求的表达形式,如讲话、讲课、唱歌等。口语有双向的,如对话;也有单向的,如独白、自言自语、朗读。它是以发出声音为标志的。
2.书面语言。书面语言是以规范的书面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意见要求的,它是交流感情和信息的重要形式。
3.无声语言。无声语言是不发出声音的内部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是内隐性发音的反应,言语器官组织仍然活动,大脑皮层仍然输送动觉刺激,它执行着发音时的同样功能。无声语言是口头、书面语言的内化,它可以使言语活动过程连贯一致,使语言更加简练、浓缩。
语言是交际最重要的工具
交际有多种方式,但都离不开语言。因为交际活动中的交际双方互相影响、互相沟通,所谓“心灵相印”,都离不开语言符号系统。符号互动论者认为,人们都是借助于符号系统来进行交际的。可以这么说,不论什么交际,如果离开了语言符号,那就不能或者基本上不能进行。在许多的社交和联谊活动中,语言符号的作用是明显存在的。交际活动没有语言符号,等于过江失去了船只,要有效地进行交际实属不可能。
语言交际的类型
文字语言
文字语言是一种施之于人们视觉和听觉的语言形态,它是有声的口头语言和无声的书面语言的总括。
文字语言是交际活动的万能工具,是人们实际交际心理过程的重要“中介”。我们在论述表达方式的时候,曾经明确地指出过语言是最有效的、最完美的表达方式,尤其是书面语言,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进行卓有成效的沟通。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一封信、一张纸条,都具有永久的沟通价值。它有助于使交际双方对交际情境的理解和把握,减少以至于消除彼此间的误解和疑虑,最准确、最得体地进行交际活动。
文字语言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运用得较为普遍。不论是社会生活中的角色交际,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个性交际,都离不开这种最简单、最深奥、最容易、最困难的沟通方式。语言用于交际正如交际关系一样,是极复杂的困难的民族的差异。区域的不同,传统文化的多重积淀,加之主观学习的程度区别,运用语言相当复杂、相当困难。而且语言本身具有方向性、层次性和模糊性等性质特征,它与交际心理紧密相连。因此交际中的信息沟通,不是你发我收的简单过程,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定向、相互信任的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美国一位研究工作者C.拉苏埃尔在研究大众信息手段(特别是报刊)的说服影响时,曾经提出一个简单的语言沟通过程模式,具体表现为:
1.谁?(谁传递信息)——沟通者
2.什么?(传递什么)——内容表述
3.怎样?(如何传递)——渠道
4.向谁?(传递对象)——听众
5.效果?(信息反馈)——效果
实际上交际活动中信息传递比上述过程要复杂得多。但要提高沟通信息的效果,扩大影响,吸引听众,就必须认真地研究对方,注意对方的心理效应和心理特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充分发挥文字语言的交际功能,提高文字语言的表达艺术,使交际双方很快进入情境,达到心理共鸣的目的。
情态语言
情态语言是不经过发音器官的无声语言形态,即是它不出于口,而以手势、表情等动作施之于人们的视觉,是一种人体各部分肌肉适度运动表示情感和情绪的语言形态。
有的人从物理学角度来描述情态语言,认为情态语言是光学和视觉的动力、动觉符号系统,这不无道理。一切表情和手势都是会引起他人视觉的,它具有吸引力、慑服力和牵动力。方纪的散文《挥手之间》有一段对毛泽东同志站在机舱口摘下帽子“用力一挥”和向送行人员微笑点头的传神动作的描写。此时,毛泽东虽没有发出声音,却无声胜有声,将一个伟大领袖为国家与民族的利益而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的崇高精神,非常深刻有力地表现出来了。许多交际过程,往往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种表情,可以强化或减弱口头语言的交际沟通功能,可以代替口头语言的沟通作用。在某种特定环境中,语言往往是多余的,只需要表情和势态。
情态语言应当说是语言交际活动的重要工具。表意和表情都不是随意性的。它同态度、情感倾向和个性行为直接联系在一起。要熟悉情态语言,要善于区分情况进行灵活运用,适时适度地发挥情态语言的交际功能。
辅助语言
辅助语言顾名思义是对口头语言的辅助和“补充”。同情态语言一样,辅助语言虽然不能改变口头语言本身的内容,却能加强或削弱信息沟通中语义的分量和效果,是对口头语言沟通的重要修饰和模糊。如果辅助语言运用得体,发挥得好,还会给人以美的享受。
所谓辅助语言系统是指口头语言的发声系统,它包括音质、音幅和声调。如朗诵一篇文章,如果音质好、音幅宽、声调抑扬顿挫,就会令人感到和谐、悦耳、动听,给人以高度美的享受。
上述三种语言类型,大体上涵盖了语言表达的几种基本方式,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所普遍运用。哪种类型的语言,只要我们精心设置,巧妙地予以选择和调配,进行优化组合,就一定会增强语言表达的整体优势,显示其交际功能。
语言交际的艺术
在交际活动中,语言的表达作用集中体现在语言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交际过程实际上就是人们的心理活动过程。人们常说:“言为心声。”说和写、听和看,既是语言沟通情境的行为,又是人们相互间心理活动的反映,是人们的心理构成的重要成分。这是由于人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是借助于面部表情、动作姿态、语言和语调的参与交际和沟通来实现的。进行交际活动可以充分展示交际者的语言心理。因此,在交际过程中,我们切不可忽视语言心理,要十分重视言语交际的艺术。
交际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既然是通过言语活动过程反映出来的,那么,言语对于展现交际心理过程就至关重要了。“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交际双方融合还是神离,成功还是不欢而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言语艺术。
言语得体
言语既是交际心理现象,展现交际心理过程,就必须做到说话得体、恰如其分。任何夸大其词或是不看对象的词不达意,都会影响交际心理的展现,妨碍相互间的交流。例如怎样称呼别人,这中间就大有文章。两人见面,第一个词便是称呼,它既是见面礼,也是进入交际大门的通行证。称呼得体,对方会感到亲切、愉悦;称呼不当,对方就会不快、愠怒。有一则笑话,讲的是一位青年人向一位老年人问路。青年人开头便呼:“喂,老头儿,离客店还有多远?”老人便回答说:“五里。”青年人结果跑了十里也不见客店,他非常恼火,想拨马回头去教训老人。但边走边想老人的话,猛然醒悟过来,“五里”不就是“无礼”的谐音吗?追上那位老人后,他翻身下马,亲热地叫道:“老大爷!”老人态度突变,说:“客店你走过了,天已晚,如不嫌弃,可到我家一住。”这虽是笑话,却说明一个朴素的道理:称呼不当,一失之于礼节,二带来麻烦,不可小看。现在有些人,不论对方年龄、身份、职业,也不论交际场合,随意称呼,带来的麻烦确实不少。
交际中言语也要注意分寸,该说则说,不该说则一句都不说,说话的程度应视对象和交际目标而定。赞美对方,说他如何才华出众、聪明能干,这些恰恰是他的不足之处,对方的心理如何,便可想而知了。例如一位青年好不容易才发表了一篇作品,这时你表示祝贺,说他“吃苦”、“有毅力”、“有一种顽强精神”,这都可以,但若以此便夸奖他“是个大文豪”,他就感到被嘲弄、讽刺了。两人争论问题,对方从全局考虑,做出某种让步,使问题得以及时解决,这时你诚意地称赞他说:“你的风格真高,实在难得!”这种赞美,往往适得其反。既是真诚地赞美别人,又何必加上一句“实在难得呢”?
言语真诚
其实言语得体也是出于真诚,话说得恰到好处,不含虚假成分,能说不真吗?然而真诚还有它另外一面,那就是避免过于客套,过分地粉饰雕琢,失去心理的纯真自然。绕弯过多,礼仪过分,反而给人“见外”的感觉,显得不够坦诚。
与人交际,谦逊礼让是完全必要的,然而不分对象、不分场合,一味地“请”、“对不起”,未免有虚伪的嫌疑。比如说故人相聚,十分客套,搞得别人难为情,这就很难说是真诚。这里缺少点什么呢?我们认为缺少直率和坦诚。许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直抒胸臆的言语艺术,是怎么样就怎么说,毫不掩饰,还事物以真面目。直言不讳是待人接物的重要语言技巧。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说过:“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进言的信任。”唐代宰相魏征直谏唐太宗,是因为他相信唐太宗的胸怀和才干,可以把国家治理好。一个对他人表示怀疑的人,决不可能有勇气、有信心直言相告。直言是信任人的表现,也是彼此关系密切的标志。诤友就是在相互了解、熟悉的基础上形成的。推心置腹是真诚、亲密的表现。我们如果直言不讳,同时又和颜悦色、动之以情,那么言语的表达将会打动别人,交际的心理障碍也会为之扫除。
言语委婉
语言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由于谈话的对象、目的和情境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也没有固定的模式。说话有时要直率,有时则要委婉,要视对象而定。直时不直,委婉时不委婉,同样达不到交际效果。《左传》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鲁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秦晋在崤地发生战争。秦军路经滑国时,郑国商人弦高正好碰上了。他先送熟牛皮和牛给秦军,并且说:“我们国君听说贵国准备行军经过敝邑,谨来犒赏您的随从。敝邑贫乏,为了您的随从在这里停留,住下就预备一天的供应,离开就准备一夜的保卫。”与此同时,又派邮车紧急报告郑国。弦高考虑到郑国的安危,设法阻挠秦军,但又不能直言相告,便说对秦军做短暂的款待和保卫,实则要秦军知道,郑国是有准备的,赶快离开。弦高婉言相告,说得含蓄得体,因此,秦军灭滑回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考虑不周,言事过直,反而会激怒对方,导致郑国灭亡。
当然,言语委婉并不容易做到,它需要有高度的语言修养。如运用什么语气、采用哪一种句式、运用什么言辞,以及“讳饰”、暗喻等,既要有高度的思想修养,也要有丰富的汉语知识。但用得好,批评的意见可以使对方听得舒服,同样的内容可以使对方乐意接受,而且在极大程度上,可以激起对方的兴趣和热情,其作用往往超过一般的直言快语。
实际上言语艺术是多方面的,涵盖着丰富的内容,如说话幽默风趣、言语简洁明快,都是一种艺术,这里就不多做分析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