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归纳整理扎基础 灵活运用求提高
语文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培养学生能力,其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最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其根本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方式方法较多,最有效的有何措施呢?笔者认为可以归纳整理而理解记忆,培养基本的动手能力,从而全面提高。
语文知识包罗万象纷繁复杂,在教材中似乎较散乱,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动手归纳整理,让这些分散的知识有条不紊地印在脑海里而切实掌握。大致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指导学生用图表归纳整理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基础知识说起来简单,真正掌握实有难度,就拿汉字来说,很容易出错,不是有郭老曾被小学生难住的故事吗?就是教材千余个注释也难以过关,若以图表归纳整理也许好得多。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动手以四类图表归纳整理效果较好。
(1)“形音义表”,即指导学生把每课中易错的词语分字形、读音、词义三项归纳整理,列成表格记忆而掌握,具体数量由学生的水平自我掌握。如:希冀(jì)希望,“希”的读音不易错可不注(表3-1)。
(2)“多音多义字表”,由于多音字的特殊性,学生总出错,若通过集中归纳整理可克服。即将每个多音字的不同读音以组词形式整理,如读音较多的“和”则可整理为: hé(我和他)、hè(和诗)、hú(和了)、huò(和匀)。
(3)“文学常识表”,有关作家作品常识分散不便记忆,若集中按古今中外归纳整理成表就简单多了。如中国的“鲁迅”则可整理出:原名周树人,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故乡》《孔乙己》选自《呐喊》……又如外国的“莫泊桑”可整理出:法国短篇小说家,《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羊脂球》等。当然以上文字叙述列成表格则简单明了,至于其他内容则根据学生实际增减,如作品的主人公和主题等可结合归纳整理(表3-2)。
(4)“语法修辞知识表”,这在原统编教材中体现较好可借用,这儿不再举例,当然这也要根据现行教材和学生实际而定。
二、指导学生以图表归纳整理现代文阅读分析的知识
现代文阅读分析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一大难题,怎么解决呢?现行教材是有序列地分册分单元安排,再落实到每课,因此若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将这些知识系统地归纳整理,对其阅读分析能力则可有效提高。
(1)归纳整理阅读分析的一般能力的知识,即分别对一、二册的前四个单元整理。如二册的四个单元的要求是:整体感悟全文的基础上,提炼文章主旨;理清课文结构层次和作者的写作思路,分析文章开头、结尾、过渡,借助文章的关键词句概括要点;把握文章内容,发表个人见解。其实这正是阅读分析的基本能力。通过归纳整理,学生可自觉地把这些能力运用于阅读之中而不断提高。
(2)归纳整理各种文体知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基本文体分别从三、四、五册归纳整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种文学体裁分别从三、四、五、六册整理。每种文体的知识则根据教材知识短文和各自特点而归纳整理,如议论文应从其三要素而归纳,内容详略则视知识和学生实际而定。
综上所述,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有几点值得强调:一是必须以提高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演员,教师只能当导演,喧宾夺主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呢?二是既要打破传统的方法,更要在继承中改革提高,要有机地结合教学实际,结合贯彻新课标,结合教学内容,若是墙上芦苇终究要枯萎!另外,所用方式方法切忌生搬硬套,要灵活运用,更要实事求是,否则会弄巧成拙!
表3-1:形音义表和多音多义字表
表3-2:文学常识表
三、指导学生以图表归纳整理文言文阅读知识
文言文学习对于现代的学生确有难度,传统的方法是串讲,死板地讲和记,师生苦教苦学效果并不见佳。在教学中有机结合课文指导学生归纳整理,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按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分类整理。如文言实词则可从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逐篇整理,指导学生在整理中自然积累而逐步掌握。又如大多学生较怕文言虚词,可根据课文出现的文言虚词相对集中的“量”,再结合其他课文根据规律把握。如“之”可结合《愚公移山》的教学而归纳为:代词,代人或事物。结构助词:定语+中心语等同的;主谓语间,不译;前置宾语或定语后置标志,不译;音节助词,不译;动词,到、去……整理成表格分别举例理解积累效果更好(表3-3;表3-4)。
表3-3:文言实词归类积累表
表3-4:文言虚词积累表
(原载广东《中学生报》2005·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