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脊椎畸形的选择性矫正处方

脊椎畸形的选择性矫正处方

时间:2024-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青少年儿童脊柱侧弯发生率达16%。医疗矫正体操是防治青少年儿童功能性脊柱畸形的有效矫正方法之一。矫正体操的动作必须严格按照畸形的部位和方向来进行。英姿带书包的问世,成功地解决了单肩负重的问题,有效地降低了少年儿童的脊柱侧弯。英姿带操更是给生长发育中的青少年儿童带来健康的福音。然而,英姿带操不是治疗脊柱弯曲、畸形的万能良方,主要是希望广大少年儿童,

七、脊椎畸形的选择性矫正处方

1.医疗体操矫正方案

脊柱畸形主要表现为脊柱侧弯。引起脊柱侧弯的原因有先天性畸形、后天脊柱本身的病变(如脊椎结核)以及青春发育期前后不正确的姿势(如坐姿或劳动姿势)等。青少年儿童脊柱侧弯发生率达16%。

畸形的脊柱,从正面观可分为“S”形与“C”形脊柱弯曲,侧面观又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驼背。患者脊柱的生理弧度和曲线部分或完全消失,并伴有形态改变、功能障碍和隐性的酸痛感觉。大部分青少年儿童脊柱弯曲的初期,与不良的姿势有关,故也称之为姿势性脊柱弯曲。它们往往是功能性的,早期的功能性脊柱畸形,脊椎的骨质没有改变,关节韧带状况也正常,主要是局部肌肉无力和疲劳所致。因此,医疗矫正体操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畸形的形态也可获得完全恢复。如果椎骨发育过程已经完成,此期的畸形就很难得以恢复,即使是积极诊治,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对青少年儿童脊柱畸形主张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

医疗矫正体操是防治青少年儿童功能性脊柱畸形的有效矫正方法之一。其防治原则为增强凸出一侧已经拉长的肌肉力量,拉长凹入一侧已经缩短的肌肉韧带。简言之,就是通过做反向运动来医治畸形的脊背肌肉。矫正体操的动作必须严格按照畸形的部位和方向来进行。医疗矫正体操共分两套,各6节:单臂上托下压、体转运动、单臂上升举、体侧屈运动、两臂上托、双人体侧屈。

(1)运动强度:康复为主的功能性练习,中等偏下的运动强度。

(2)运动频率:青少年儿童每天练习1~2次,每次做2个8拍。姿势不良者,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做4个8拍。功能性脊柱弯曲者,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做4个8拍,并配以其他辅助治疗,每次40~50分钟。

(3)辅助运动:按年龄与身高随时调换儿童、青少年的课桌椅高度。家长、老师不断地督促青少年儿童,特别是青春后期的青少年儿童养成正确的坐姿、站姿和劳动姿势。让青少年儿童积极参加体育课教学活动,其中包括课外健身运动,尤其是注意增强腰背肌肉力量的锻炼。有不良姿势的青少年儿童或者已经发生功能性脊柱畸形的青少年儿童,更应该注意进行早期的医疗体操的矫正治疗。

可以配合练习少儿广播体操、单杠、负重单杠、吊环、自编健美操、形体操、关节操、英姿带操、脊柱放松器、倒挂床等项目,也可以针对性地进行一些悬垂、牵引、攀爬、局部按摩等疗法。

(4)脊柱侧弯宜多做反向侧弯运动,如“C”形侧弯可将侧凸相反方向的手臂上举,上体向着凸出的方向多做侧弯动作;“S”形侧弯则应根据脊柱弯曲的部位高低以及利用肩胛骨和骨盆的适当姿势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果胸段向左侧凸,腰段向右侧凸的“S”形弯曲者,必须进行右上臂侧弯练习,同时左腿后伸,向左弯腰,向后伸腿,以增加腰背部的肌肉力量。如果胸段向右侧凸,腰段向左侧凸的“S”形弯曲者,则反之。驼背患者应该多做挺胸动作,俯卧两头起,以及背靠墙壁直体站立动作。

(5)效果评价:每3个月或半年体检1次,以检查脊柱、腰背肌肉改善情况,便于巩固疗效,提出新的针对性运动措施和方法(表4-1)。

表4-1 脊柱弯曲的评价标准

img36

注:采用重锤法,即被检查者取站立位,用一细绳上端置于枕骨粗隆处,另一端系重物沿棘突自然下垂,然后用卡尺测量脊柱侧弯最高点到垂线间的垂直距离。

2.脊柱保健操矫正方案

青少年儿童时期是脊柱最容易发生畸形的高危年龄段,但同时也是矫正、治愈脊柱弯曲的最佳时期。成年后定型了的脊柱弯曲或驼背,就很难治愈,痊愈率则更低。青春发育期的脊柱弯曲没有任何特效药物,只有通过积极的健身运动、注意正确的身体姿势来达到矫正治疗、养护体姿的目的。

推荐的脊柱保健操有俯卧挺身、俯卧两头起、负重弓身、仰卧推举、仰卧飞鸟、引体向上、颈后推举。总体要求:身体姿势直立挺拔,挺胸收腹立腰,立颈沉肩收腭,直腿重心平稳。

(1)适应人群:轻、中度的脊柱弯曲患者,特别是驼背患者,青春发育期青少年儿童。

(2)运动强度:康复为主的功能性练习,中等偏下的运动强度。

(3)运动频率:每周4~5次,每次2~3套。少年儿童20~30分钟,青少年40~50分钟。

(4)辅助运动:可以配合单杠、负重单杠、吊环、自编健美操、广播体操、少儿广播体操、英姿带操、形体操、关节操、脊柱放松器、倒挂床、倒走等反常态运动项目进行练习,也可以配合悬垂、牵引、局部按摩等疗法。

(5)注意日常站姿、坐姿、看书写字、做作业的身体姿势;注意练习过程中动作的规范、到位;不睡席梦思等软垫床;进行项背肌肉力量的训练。

(6)重视脊柱侧弯的防治,力争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定期检查、及时矫正。3~4个月为一个评价周期(表4-2)。

表4-2 脊柱弯曲的程度与矫正治疗反应

3.悬垂矫正方案

从统计数据来看,青少年儿童脊柱弯曲的发生率要比青春期驼背的发生率高,原因在于前者更具有体姿和服饰上的隐蔽性。因此,我们不仅要大力宣传青少年注意养成正确的坐、立、行的姿势,及时调整课桌椅的高度,避免单肩负重,更应该加强预防为主、定期检查的学校保健卫生制度。据观察,女孩和那些活动少、肌力弱的男孩的脊柱弯曲发生率较高。除了一些防患于未然的措施外,积极的课内、课外健身运动是防治脊柱畸形发生的根本举措,其中动员学生课前、课间、课后悬垂就是较好的防治方法之一。

悬垂就是拉伸。通过静力性运动,使得背脊肌肉拉长伸展。健身者可以利用单杠、篮球架或门框横梁等器械,经常进行拉伸练习。健身时采取两臂伸直,双手握杠,身体直立,自然悬垂,两脚离地。两手握杠间距与肩同宽,身体保持悬垂姿态20~30秒。体征严重者可以适当进行负重悬垂锻炼。

悬垂能够有效地拉长上臂、肩部以及项背部的肌肉,松弛关节,强健韧带。特别是在悬垂过程中,通过引体向上、团身翻上等运动,提高项背肌力量,对改善脊柱畸形形态,纠正不良姿势有着较好的整治作用。

(1)适应人群:轻、中度的脊柱弯曲患者,特别是脊柱“C”形或“S”形弯曲患者,青春发育期青少年。

(2)运动强度:属于柔韧性放松练习。

(3)运动频率:每周4~5次,每次2~3组,每组12次。每次15~30秒,休息30秒后再做下一次。

(4)辅助运动:若器材高度较低,健身者可以弯曲小腿进行;若要提高难度,健身者可以加宽两手间的握距。逐渐延长悬垂时间。

(5)注意事项:注意练习过程中动作的规范、到位,保持自然呼吸。不要睡席梦思等软床。对生长发育中的青少年儿童作脊柱定期检查,学校、家庭都有责任关心青少年儿童的脊柱发育状况,做到早期发现并及时矫治。在脊柱的快速增长期,保持正确姿势、积极参加课内外健身运动。及时消除项背部肌肉疲劳与酸痛。

4.英姿带矫正方案

旧式的单肩背书包方式易造成许多学生脊柱弯曲,特别是高比例的脊柱侧弯,许多学生在学习时采取不良的坐姿,也可引发青春期脊柱弯曲、侧弯与畸形病症。英姿带书包的问世,成功地解决了单肩负重的问题,有效地降低了少年儿童的脊柱侧弯。英姿带操更是给生长发育中的青少年儿童带来健康的福音。

然而,英姿带操不是治疗脊柱弯曲、畸形的万能良方,主要是希望广大少年儿童,特别是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少年儿童,常常参加各类健身运动,时时注意自身的体姿与体态,养成良好的坐姿与站姿。尤其是男生14~15岁、女生12~13岁,到了先长腿、后长腰的脊柱成型的关键年龄段,个人、家庭、学校更应该像关注学业一样,关注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

(1)适应人群:少年儿童、脊柱侧弯者、体形不良者、项肌肉发育不良者。由于各种原因体育免修者不宜。

(2)运动强度:中等偏下运动强度。运动心率控制在最大吸氧量的50%~60%。

(3)运动频率:每周5~7次,每次1~2套。

(4)辅助运动:对称性练习、反常态运动、青春韵律操、青春健美操、少儿广播体操、广播体操、艺术体操、自由体操、脊柱保健操、哑铃健身操、单杠与跳马、跳绳与踢毽、田径游泳运动、各种球类项目运动等。

(5)注意事项:定期进行身体形态学的检查与测定。增加肩、颈、背部肌肉的健身运动。

(6)效果评价:错误的体姿、体态获得明显纠正,良好的身体协调性、平衡能力得到发展。

5.驼背矫正操方案

驼背分为3种,即青少年儿童驼背、职业性驼背和老年性驼背。青春期是青少年儿童身体发育与成型的重要定型期,由于不注意日常生活习惯,身体姿势不准确,留下了成年驼背的遗憾。轻微的驼背只影响形体健美,严重的驼背会影响呼吸功能,并引发内脏器官疾患,降低健康水平和劳动能力。造成青少年儿童驼背的主要原因是:背部肌肉力量发展较慢,肌力单薄,松弛无力的背脊肌加上平常又不注意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久而久之造成驼背。驼背并非痼疾,锻炼可以矫正。矫正驼背的最佳时期仍然在青春发育期,即身体尚未完全定型之前。驼背矫正操是较好的选择,该操又分成器械矫正操与徒手矫正操两部分,在健身教练员辅导下自编自练。

刚发现略微驼背的青少年儿童可以经常练习器械和徒手矫正操。矫正驼背还应该注意的事项有:随时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如走路挺胸,坐时保持上体平直,睡硬板床,枕头不要垫得太高等。坚持做驼背矫正操,不断加强背部肌肉力量的练习,逐渐纠正脊柱的不良形态。要求身体姿势直立挺拔,重心移动平稳。另外,扩胸运动、挺胸压背、跪撑挺胸、头臀支撑、倚墙站立等矫正练习,也能防治驼背。

(1)适应人群:身体姿势不良的青少年儿童、青春期驼背、肩背肌肉力量单薄的青少年儿童。职业性和老年性驼背患者疗效不明显。

(2)运动强度:中等偏低的运动强度。

(3)运动频率:每周4~5次,每次2~3组,上、下午各1组。

(4)辅助运动:处处注意保持正确的体姿,积极发展项背部大肌群的力量。每天有意识地注意自身的站、坐姿势,并保持正确姿势一段时间。配合扩胸运动、倚墙静止站立、头臀支撑,进行自由体操、技巧、艺术体操、健美操、形体操、韵律操、英姿带操等练习。

(5)练习过程中注意动作的规范、到位、持续,坚持睡硬板床。

(6)效果评价:人体正常姿势或者说标准姿势应该是,从背面观,两足并拢站立,头颈、脊柱、臀裂和两足跟、肩应该在一条垂直线上,两侧肩峰、肩胛骨、髂嵴上缘的高度一致,两侧髂嵴同一水平线;从侧面观,头顶、耳屏前、肩峰、股骨大转子、腓骨小头、外踝尖,各点应在一垂直线上(表4-3)。

表4-3 驼背的评价和标准

img38

注:测定方法为标准姿势下靠墙站立,从侧面进行观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