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零作业批改”策略下科学反思本应用的研究
温州市第十二中学 张少云
内容摘要:《反思本》是在“纠错本”的基础上,记录个人起点的学习档案,包括“整理总结”、“提出质疑”、“错题纠错”、“阶段反思”四个环节。实践证明: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意识、对所学知识作阶段性归纳分类的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价值,是对“零作业批改”策略的一项补充。
关键词:反思本 整理归纳 质疑 纠错 反思
引 言
现行的集体教学无力顾及学生差异,不得不在教学内容、方法、速度上一视同仁。这虽然对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大为有益,但在不经意中致使部分优生“陪读(坐等他人)”,和不少弱生(通称困难生或差生)“白读(收效甚微)”。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国际上先后出现了多种形态的个别化教学思想与实践。但遗憾的是,由于没有找到让学习任务随学生的差异自然分化的使教师相对省力的方式,许多个别化教学实践步履维艰。华东师范大学的熊川武教授于几年前开始在“理解教育”范围内实施自然分材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笔者认为探索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以作业的形式呈现,是对课堂的分材教学下所作的有利的补充,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意识,养成对所学知识能阶段性归纳分类的习惯为目标;与此同时能较大程度上减轻师生负担,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师生的成功感,让弱生上进,优生更优,全体学生齐发展。
一、尝试与憧憬——《反思本》应运而生,落地生根
自然分材教学实行“零作业批改量”即教师把作业批阅权归还给学生而把自己用于批阅作业的时间转移到研究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加强个别指导。学生在参照教师提供的参考答案互批或自批作业(只批不改)时,他们不得不努力发现问题、判断是非。长此以往,他们的相应能力得以增强。“零作业批改”非但不会降低教学质量,反会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但是“零作业批改”是一套完整的策略,要求学生每人建立“纠错本”严格跟踪并解决作业问题,可如果学生仅仅停留在只将错题订正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善于思考,善于提问,对所学知识有批判和创新意识,这样学生不仅能较好地完成学业,而且能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
因此笔者根据科学学科的特点,在“纠错本”的基础上,让学生每人建立一本科学《反思本》,作为记录个人起点的学习档案。这项作业每周只做一次,内容包括“整理总结”、“提出疑问”、“纠正错题”、“阶段反思”四个环节。其中,第一项每人每周小结一次,为必做环节;第二、三环节因人而异,为选做环节;最后项每次测验后写考后反思,做出卷面分析。因此《反思本》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意识,养成对所学知识能阶段性归纳分类的习惯。对此,学生很乐意,他们能较好地完成这个既轻松又受用的作业。
二、大胆尝试、精心筹谋——《反思本》开枝散叶
(一)培养学生学会整理归纳的能力
学生对于当堂所学,只要认真对待,多能掌握,但一周下来,就会对各知识点产生干扰和混淆,如不及时梳理总结,理清脉络,这个结就会越结越大,越结越乱。这就是学生出现的开始学得不错,课上习题会做,但单元阶段测试就不行了。往往概念不清,知识点混乱,甚至张冠李戴。
应对策略:每周一小结,学生自问这周学到了什么。教师要求学生以课程内容为依据,参照课堂笔记、作业和有关学习资料,对要进行小结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在复习过程中,对于各部分知识的重点要做扼要摘记,以便进行思维加工。具体来说,可以抓住一个或几个重要问题,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概括化。大量的知识归纳为几条基本理论,一个简明的表格或提纲或几句精练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将新的知识与原有知识体系融为一体。如图1所示。
图1
同样是一周的知识内容,不同学生掌握的程度不同,经过个人的思维加工,表现出来的形式也各异。也有的同学将这个环节称为“学习心得”或“我的收获”,等等。
(二)培养学生学会质疑的能力
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经过第一部分的每周小结,不同的学生会存在不同的疑惑,他们发现所学内容并未完全掌握。这时就应该提供一个答疑解惑的平台,及时把拦路虎赶走,起到有力地推动学生学习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作用。与此同时,也着重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反思的习惯。
应对措施:要求学生将那些不懂或易混淆的内容,一发现就及时记录,这不仅是向老师求助,也是对自己所学掌握与否的一种反馈。
有些问题在“质疑”环节很多学生都会提到,这说明这个点在课堂上没有讲透彻。因此,我留下评语:课上再讲,请仔细听。像这些学生提到较多的地方,可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辅导,以师生或生生共同讨论的形式将疑惑或不懂的问题解开,以求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盯着问题学习的自觉性。
若个别疑问就在《反思本》上解答或进行个别辅导,学生的问题跟踪也以此为依据。像这位同学提出有关质量概念不清的问题:
“(不足之处):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1千克瓜子与1千克西瓜同样重吗?”
这说明他将质量与体积混淆,对于这些个别疑问就可以在旁说明解释:“质量相等啊,只不过1千克瓜子有很颗,而一千克西瓜只有一个。”
同学们将这个环节称为“提出质疑”或“不足之处”,等等。
(三)培养学生学会纠错的能力
错题摘录从一方面看是错误记录,但从另一方面看却是成功记录(错题越来越少,会做的题越来越多),因而错题摘录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学生所学内容有没有及时掌握,在习题巩固中就能体现出来。学生自觉地分析自己作业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并及时改正错误,是学生学好知识的重要环节,是必经的学习过程。学生自己犯的错误,应该由学生自己改正,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学生改错,也代替不了。
应对措施:将错题摘录在反思本中,并写明出处、页数,只抄题不做题(习题本中已经订正过),留待下阶段复习回顾时针对薄弱环节,查漏补缺。这样不仅是对这周作业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反思诊断,同时它也是学习计划,因为每个学生都要盯着自己的错题,在它们身上做文章,谁解决的错题越多,谁的进步越大。此外,它还是复习的纲要,无论是单元复习还是学期末复习,或毕业时的总复习,把标记的错题重做一遍,收获可能最大。当重做错题时,要注意以下3点:①认真分析作业做错了的原因;②经过反复独立思考,将错题更正;③找同类型的题目再做,直到彻底掌握。图2为学生摘录错题的片段。
图2
(四)培养学生学会反思的能力
自然分材教学提倡感情先行,不仅因为感情是个体获得认知、产生一定行为的工具,而且还因为感情对认知、行为的恒长性影响更甚于认知对行为或行为对认知的影响的恒长性。此外,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感情逻辑常常支配着理智逻辑,他们愿意为自己所喜欢的教师去学习、去发展。鉴于此,自然分材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吸引、互相接纳的理解型关系;教师要有表达自己对学生的理解的意识和能力,要设计一个让学生接收和反馈教师所表达理解信息的平台。
应对措施:因此每次测验后,除了同样将错题摘录在反思本外,还要归类是哪方面的失分,有没有重复的错误,并写出考试的得与失,指导下阶段的学习。学生在考后反思中往往折射出他现行的状态,学习的心态等,借此机会,教师也可此留言,对考试过分忧虑担心的学生,多开导鼓励,对缺乏自信的学生,多鼓劲勉励,对骄傲自负,态度欠佳的学生给予中肯建议等,简单的几句话,能表达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拉近彼此的距离。(图3为位学生阶段反思的片段)。
图3
还有一位同学在考后反思中这样写道:“我一直有个结,不知该怎样打开。为什么让我找出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的时候,我总是找不出来,而考试的时候我才知道我懂的地方,其实有很多地方都不懂。我想找老师谈谈我又不敢,我知道这会影响到学习效果。但我还是摸不着头脑。不知该怎么办?”
我只写了一句:“为什么不来呢,我等着你!”果真当天他就来找我,师生进行了一次常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而有些学生就反映出考试的焦虑和不自信,比如写到“就在这周,我们进行了科学考试。我个人来说,考得不怎么理想,我想我这次可能会考砸……”这类学生需要的是鼓励和肯定。我的评语:不管考的结果如何,相信自己很重要。如果考得好,说明科学有进步,继续努力。如果考不好,找找原因加把劲!总而言之,相信自己!
“反思”,既有反省的意蕴,有琢磨巧妙的记忆方法记住所学内容的含义,还有总结所学内容形成基本结构网络的意思。因此笔者把包括这四部分内容的本子,称为《反思本》。在行为层面上,不仅学生每周反思,而且教师批阅的同时,也在反思学生的学力、学习效益、学习心理等因素与教师行为的关系的基础上,对“零作业批改”的策略的一项有力补充。
三、初见成效、深入分析——《反思本》开花结果
(一)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拓宽了德育的范畴
我们认定情感既是人的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的行为发生的重要动力机制。情感德育需要借助于不同的环境来更好地达到预期效果,借助于多样化的手段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科学《反思本》的运用,便提供了这样的环境和手段,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师生间建立了信任,以此为契机进行恰如其分的德育教育。学生把自己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与教师进行了充分且坦诚的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解答,并审时度势地进行谈心交流,鼓励并肯定其点滴的进步,开展赏识教育。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用“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来概括他的教育经验。可见,对学生的尊重是师生之间有效交流的前提。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不担任班主任而仅是某班的科任教师时,我们可以听到学生更多的心里话,看到学生更为自然的一面。这就是褪下权威外衣下,更能看到的真实。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情景:围住教师提问的往往是班级中的优秀生,这门学科的佼佼者,为他们解答问题往往占据了教师的课间时间,而成绩略微逊色者和班级的后进生几乎从没有提问的机会。是他们真的没有问题意识么?其实不然,他们刚开始时也会围住老师发问,由于提的问题往往被好学生认为过于简单或重复,没等老师回答,就被这些围住老师急需解答的好学生抢先,甚至被嗤之以鼻,久而久之,会提问的学生面变窄,就形成了只有班级的优秀生围向老师的局面。《反思本》便成为这样一种媒介,避开了学生面对老师时,不敢提的问题,特别是为后进生或内向的学生提供了沟通的平台,为这批学生开启了解答和沟通的机会。如某学生叶平时没见她大声说过话,循规蹈矩,在班中表现并不出色,是这类传统教育模式下最容易忽略的学生,若不是通过《反思本》的进步交流,真不知道她的内心对自身有如此高的要求,是个这么上进要强的孩子。又如某学生金是班级的后20%,平时成绩处在班级下游,之前他从未主动跟老师讲话,更不要说询问老师问题,但在反思本中他却能如实准确剖析自己,他说“面对老师时,不敢提的问题,在这里可以说一说”。如此正反映出一批后进生或内向的学生想与老师沟通,却苦于没有机会和胆量。而《反思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让他敢于质疑自己的困惑,避免了诸多尴尬,不再怕旁人的耻笑,也免去了面对面不敢提问的羞涩。
我们的研究实践很好地表明了我们能够借助《反思本》了解学生的很多差异性的想法,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利用《反思本》进行交流,大大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差距。教师转换角色,能做好一位倾听者,鼓励同学们勇于说出自己的不足;学生与教师达成交流,在愉悦的氛围里敞开心扉,进一步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很多同学在《反思本》敞开心扉与教师沟通交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效。
(二)提高学习成绩显著,师生均受益
这里不妨先看看一个学期的科学期中期末成绩情况,需要说明的是3个班级为同一教师教授,只是手段不同,实验班采用了《反思本》。实验班1是同层次中原成绩最弱的班级,实验班2是同层次中原成绩居中的班级,对照班是同层次中成绩最强的班级。以≥95分的人数占全段的比例为优秀率,<85分的人数占全段的比例为后进率。
且看实验班1与实验班2的期中成绩到期末成绩的变化:平均分分别从89.02和91.44上升到90.61和92.58;实验班1优秀率从30.4%上升到45.7%,而实验班2优秀率从35.4%上升到52.1%,两个实验班的优秀率都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后进率方面实验班1从26.1.%下降到19.6%,实验班2从18.8%下降到10.4%,分别下降6至8个百分点;再看看对照班的期中期末成绩的几个数据变化,平均分92.5到91.9,优秀率53.1%到49%,后进率10%到14.3%。可见对照班的原基础优势没有体现。
有了实验初期阶段的磨合,师生对《反思本》的运用更得心应手,经过一学年的实验,学生与老师的信任也建立起来了,学生的自信也日益增长。这时候实验班的学生成绩体现了更明显的优势。第二学期科学期中期末成绩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三年的实验证明:《反思本》的运用确实能让“弱生不弱,优生更优”,恢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调动其学习科学的热情,使成绩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综上可见,反思本如运用得好,从短期来看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成绩,从长远来看不仅使学生养成了一种会学习的好习惯,而且关键是掌握了学习的好方法,一个会学习的人,不管学什么都是得心应手。
总之,反思性学习的形成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培养,才能够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并在学习中自觉地、积极地进行了反思,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注入活力,让学生在反思中真正领悟科学的思想、方法,优化科学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真正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因此,我们应该在适当的时间,给学生创设合理的机会,让他自己去反思知识的内在规律,让他自己去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参考文献
1.熊川武.理解教育论.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刘丽,汪德力.自然分材教学:让学生从想学到会学.南方日报,2006-10-11
3.熊川武.说中学教师的“零作业批改”.中国教育学刊,2007(05)
4.白叶.理解教育:轻松了教师的工作,优化了学生的学习,“自然分材教学”理论及应用,2005(9)
5.熊川武.“自然分材教学”理论及应用,2005-9-26
6.熊川武.论自然分材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