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作业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全面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后必修模块学生作业负担的情况,对温州市区、县城和乡镇三类学校的高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统计得出初步结论并进行差异性归因分析,提出解决高中化学新课程作业问题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必修模块 化学作业 调查分析 优化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高中新课程体系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必修模块是高考必考内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改进教与学的必要载体。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后必修模块学生作业负担情况怎样?怎样更好地发挥作业的功能?做到减负增效提质是值得每位教师深思的问题。
二、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作业现状调查
(一)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为了解实施新课程后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模块学生的作业负担情况,我们对温州市区、县城和乡镇三类高中学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于2009年底至2010年初对温州二高、温州教师教育院附属中学、瑞安市第三中学、苍南中学、苍南县矾山高中、泰顺中学、泰顺七中等学校的高中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330份,收回有效问卷313份(市区104份、县城99份、乡镇110份),回收率为94.8%,并对上述学校部分师生进行了访谈。
(二)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1.完成化学作业的时间
表1 你每次完成化学作业大约要花多少时间?
从表1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80.9%的乡镇学生每次完成化学作业时间在40分钟以内,有40.9%的县城学生用时40—60分钟,有44.3%的市区学生要40分钟甚至1小时以上,可见乡镇、县城、市区学生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依次增加,差异性显著。
表2 你完成化学作业时间约占当天作业总时间的比例?
从表2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学生每次完成化学作业占每天作业总时间大都在1/6~1/4之间,这与化学占学科总数的比例基本上是相一致的,有66.7%的乡镇学生、59.1%的县城学生和61.6%的市区学生做化学作业的时间占每天作业总时间1/5以上,三种类型学校差别不大。
2.布置作业的量及合理性
表3 除课本外你的化学作业本有几本?
从表3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市区学生作业本大都在2本以上,县城及乡镇学生大都有1~2本作业本,46.2%市区和36.4%县城学生说不清,有学校发的、有自己买的、有教师印发的练习卷等,乡镇学生以与书配套的作业本为主,额外的较少。
表4 你认为老师布置化学作业的量是否合理?
分析表4,结果有些意外:在我们看来学生每次完成化学作业时间要40分钟上下似乎太多了,但学生并不这么认为,三类学校近80%学生都认为作业量适中,认为“比较少”和“比较多”的仅少数,只有4.5%的县城学生认为“太多了”,尽管市区学生作业时间长,但没有人认为是大多。
3.化学作业难度及分层情况
表5 老师布置化学作业的难度对你来说是
从表5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半数以上学生认为化学作业难度适中,近八成县城学生认为化学作业难度适中,市区和乡镇学校学生认为化学作业较难人数相对较多。可见教师布置作业时重难题轻基础题,重课外作业轻课内作业现象还比较普遍。
表6 老师能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布置不同数量和难度的作业
从表6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有54.5%的乡镇教师布置“一刀切”的化学作业,很少让能学生自主选择,有近半数的县城、市区教师能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布置不同数量和难度的作业,因生而异,因材施教。
4.化学作业来源及类型
表7 老师布置化学作业的类型有(可多选按主次排列)
从表7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三类学校教师布置的化学作业类型单一,基本上以书面作业为主,重理论性(或知识性)作业轻实践性(或操作性)作业,普遍存在重书面作业轻实践练习,重做习题,轻动手操作和课外调查。
表8 老师布置化学作业主要来源有(可多选按主次排列)
从表8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数乡镇教师布置作业习惯于“吃现成饭”,有83.7%作业来自书本课后题和作业本,很少自编作业,而县城和市区教师自编印发和课外资料有近70%,说明作业来源相对广泛,并有筛选或自行设计。
5.学生完成化学作业情况
表9 你有抄袭过化学作业吗?
从表9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不少学生被动地应付,有的做不来,有的做不完,有半数以上的乡镇学生抄袭过化学作业,县城和市区学生基础较好,自觉性较高,但作业量也会多一些,难度也大些,抄袭现象也同样存在。
表10 你能按时独立完成化学作业吗?
作业完成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呈高度相关,完成情况与作业量和难度密切相关。从表10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有71.2%的市区学生、45.5%的县城学生、63.7%的乡镇学生能按时独立完成大部分作业,经常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反而是市区学生多一些。
表11 如果你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主要是因为
从表11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学生认为不能按时完成主要是因为布置的作业偏多、偏深,40.4%的市区学生认为作业太多是难以独立完成的主因,而66.7%乡镇学生认为作业太难是不能独立完成的主因,另有12.1%乡镇学生认为不做老师也没有关系就不想做。
在学生访谈中,对教师布置作业特别想说的话主要有:
多布置一些基础性作业,有不同难度和数量的题目。
不要只是书面作业,可多做一些动手实验等作业。
布置作业要有梯度,简单题、适中题、难题要均匀分布。
作业要有针对性,不要时而简单、时而太难,要有基础知识的落实。
……
(三)调查结论与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对上述中学15名学生和8位教师的访谈、讨论,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1.化学作业时间较长,作业本数量较多
完成化学作业时间都在40分钟上下,甚至1个小时多,每天总的作业时间达3—4小时,乡镇县城市区学生的作业时间依次增加,学生化学作业本2本居多,市区学生更多,学生除了做作业就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许多教师认为多布置作业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由于教师不清楚自己传授的知识学生是否能掌握,掌握多少以及掌握到什么程度,让学生多做几本作业作为教的补充。
2.化学作业的量适中,但作业难度较大
以往我们教师为了考试会布置过多的作业,调查的结果却反映学生认为必修模块的化学作业的量是适中的,并不认为存在太多的问题,而较普遍认为作业难度较大。很少有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设计作业的难度,不加选择布置高难度作业已成了普遍现象,不能很好地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而许多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3.化学作业类型单一,缺乏弹性层次性
三类学校教师布置的基本上是书面作业,而运用性作业因操作性弱,反馈评价难而被淡化,实践型作业,研究性课题等费时又不能直接提高成绩的作业就不布置,形式单一,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因设计和批改麻烦,布置不同数量和难度的作业的教师不多,特别是乡镇中学,较多的是“一刀切”作业,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失去对作业的热情和学习的灵性。
4.作业来源因校而异,拿来主义者居多
目前社会上有五花八门的教辅资料,有课时作业题、练习册、单元检测题、试题汇编等应有尽有,乡镇教师随意性强,图省事只布置课后题和作业本,市区和县城教师找课外资料或自编印发相对多,有的教师不加选择地把成套的资料或上网下载打印后发给学生,盛行“拿来主义”,较少能自行设计独立于书面作业之外更多灵活、多变、有效的新型作业,图“量”不求“质”,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又禁锢了学生的作业创新思维。
5.独立完成率不高,抄袭现象较为严重
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热衷于搞“难题”和“题海”战术,成为学生的痛苦和负担,耗时耗力,每次都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较少,每天有各科作业要做,或是做不来或是做不完,再者,缺少师生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学生面对枯燥的符号以及繁杂的数字就会消极对待、影响了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导致学生被动应付,抄作业现象十分普遍。
三、优化高中化学必修模块设计作业的思考
必修模块是高考必考内容,曾几何时,我们怕学生考不好,抱怨学生作业做不好,也在静心反思,为什么学生中有不愿做作业或完成不好作业的现象?该改变什么样的作业观?如何才能让学生独立完成?如何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一)转变作业观念,处理好“三个”辩证关系
经验告诉作业是永远是做不完的,只有确立作业由“完成教学任务”转向“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改变“老面孔”,使学生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1)处理好作业的“量”和“质”的辩证关系。巩固知识要一定的作业量,但要克服“多做总比少做好,不怕做得多只怕没做过,做得越多就会考得越好”的思想,我们必须正视学生作业的量、作业时间等问题。只有精心设计,精心筛选,提高质量,才不会让学生做机械重复的作业,减负优质才有可能。
(2)处理好“全覆盖”与“突出重点”的关系。在教学中找出学生易出错或作为训练的重点,精心研究课程目标的检测点,观察点,解决对重点的理解与应用问题,精心设计题型与题例的组合,难点化解与作业过程也需要教师的再创造。
(3)处理好“巩固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作业要从知识、技能的单纯目标转向三维目标,认真研究高考与会考的多维目标下的题目类型,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二)精心筛选设计,让化学作业“宜”一点
1.题量要适宜
①能覆盖,不重复。有的学生有好几本作业本,大同小异,要精选作业,控制作业的量。②限定时间,各科均衡。学生一天只有那么多课余时间,合理分配各科时间。③切合实际,循序渐进。须根据所教学生的基础、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设计,随着学习能力的提高而逐步递进。
2.难度适宜
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兼顾不同类型的学生,注重知识层次性,能力训练梯度性,由易到难。①基础为主,提升为辅。增强学习信心,增加一定难度的问题提高思维能力。②难易有序,先易后难。才能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③适当难度,不超进度。不超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有教学进度。
3.形式适宜
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以巩固性为主,兼顾趣味性、实践性,包括书面表达,口头表达和动手操作等多种形态构成的作业系统,做到主次分明,体现学科特点,呈现学科思维特点和相对统一的设计规范。
(三)联系生活情境,让化学作业“趣”一点
学生做作业如同吃饭,“家常菜”千篇一律做多了会腻,摒弃仅仅书面作业的弊端,加入一些富有创意、趣味性的元素,情境尽量创新,联系生产生活,用好丰富多彩的素材,形式新颖,让作业从书本回归生活,将问题置于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增强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感知体验,以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习变得鲜活有趣。
(四)加强实践操作,让化学作业“动”一点
由静态作业变为动态作业,需巧妙设计些精彩的作业,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①作业形式创新。不拘泥于书面习题型,可以是动手、表述、调查等形式相结合,也可让学生设计后选出最佳的供学生训练。②作业内容回归。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信息等,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走向社会,贴近生活。③作业模式激活。传统作业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缺乏合作帮助,设计一些集体分组活动,个人与小组捆绑评价,促进互助与交流,感受共同协作的乐趣。
(五)兼顾差异分层,让化学作业“放”一点
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质量地完成作业,尝到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就感,必须立足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作业“放”一点,兼顾各类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差异,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有轻松构建的基础题、快乐运用的综合题、趣味拓展的创新题,让不同层次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任务,让优等生“吃得好”,后进生也“吃得了”,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促进学生个性差异发展。
总之,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后,学生的作业负担已明显改观,为进一步提高作业实效性,教师如果能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多样性原则,从学生需要入手,立足学生差异进行作业设计和布置,不仅不会使学生把作业当成一种负担,而且能让学生把做作业的任务转化为学习的一种需要,从而自觉主动、轻松愉快地完成作业。
1.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许振勇.新课程高中化学有效作业观念及实施策略,化学教学,2009(2)
3.虞硕铭.高中化学作业优化与改造的实践探索,化学教育,2009(4)
4.王磊.理解与实践高中化学新课程——与高中化学教师的对话.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