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别不拿孩子当人看——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
我们经常会碰到或听到这样的情况:对孩子的批评没有效果。尽管家长气得暴跳如雷,可孩子照样我行我素,对待批评面不改色心不跳,这是家长最头疼的。
《庄子·田子方》云:哀莫大于心死。家庭教育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很难办,就像人生病一样,疼痛不怕,就怕麻木,一个人一旦对周遭的事物感到麻木,“医生”就不好支招了。
孩子出现“麻木症”,深层次的原因是自尊心丧失。不管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只要失去了自尊心,对什么都会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青少年血气方刚、生龙活虎,本应该是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为什么会出现“麻木症”呢?这就要追根求源,对症下药,否则,一个热血青年就可能从此走向邪路。
处理人际关系有一个黄金法则:用自己希望别人对待自己的方法去对待别人。根据这一法则,我们反思一下自己,作为家长我们对孩子尊重吗?孩子天生是有自尊心的,可是到现在自尊心丢到哪里去了?许多家长在“我是为了你好”的旗帜下,动不动就批评孩子,动不动就打骂体罚孩子,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不留情面地批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的自尊心就荡然无存了。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要从尊重孩子做起。那么,家庭教育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尽管我们已经走进新时代,但是许多家长还有封建思想,总认为孩子就是孩子,就应该听老子的。有一天,一位家长和我聊天,说孩子如何如何不听话,我反问一句:“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听你的话?你说的话都是真理吗?”问得家长不知说啥是好,随后家长说:“是呀,我为什么一定要让他听我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让他听我的。”我告诉他:“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在作怪,因为他是你的儿子,你是他的长辈,他听你的天经地义。”从法律的角度讲,孩子一出生,就是中国公民,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的,而我们做家长的从骨子里根本没有这个平等的概念。假如我们家长能以平等的身份来看待孩子,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
其次,我们要尊重孩子的知情权。家庭中的重大事项,只要孩子能听懂就尽可能地让孩子知晓。有的家长担心孩子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压力,有的不想让孩子分心,好一心一意地去学习,遇事爱捂着盖着,事实并非如家长期望的那种效果,这样做很可能让孩子从小就不负责任。让孩子知晓家中的重大事项,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家庭观念,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至少尊重了孩子的知情权,培养了孩子的自尊心。
再次,要尊重孩子的参与权和选择权。不要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主,越俎代庖的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有这样一位教授,对孩子倍加呵护,上哪所中学哪所大学都替孩子做主,一直等孩子毕业,儿子终于说话了:“爸爸,过去都是按您的意愿学习的,博士文凭已经拿到,我的任务已经完成,现在我要干我自己喜欢的事了……”这位家长哑口无言。一般情况下孩子自己的事情应由他自己做主,家长可以当参谋,但不要当决策者。
尊重孩子还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要放下家长的臭架子,以礼相待,平心静气地和孩子探索人生之路。那种居高临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是不会受到孩子欢迎的。
我们对待女儿是比较尊重的,她的要求是正当的,有益于学习、有益于身心健康,我们都点头答应。这样,她得到了尊重,遇到什么事情都愿意和我们聊,人格也得到了健康发展。
当然,尊重是相互的,在家长尊重孩子的同时,也要求孩子尊重家长,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尊重家长时要立即纠正,不要等到“秋后算账”。家庭要力求营造一个相敬如宾的良好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人格比较健全,走向社会后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这里的难点在于,孩子尊重家长容易,家长尊重孩子较难。难就难在思想观念的转变,只要观念一变也就非常容易了。
中医治病靠的是活血理气,气畅通则病自消。人须臾离不开气,二三分钟离开氧气就毙命,一呼一吸才能健康自如。郁闷来自于气不畅,气不畅来自于人际关系的紧张。家庭能否给孩子提供一个和谐气顺的环境,是孩子成才的重要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